正文 自主導學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1 / 3)

自主導學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張惠珍

摘 要: 本文試分析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具體要求與教學現狀,提出自主導學策略,嚐試運用自主導學改革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搭建導學平台,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自主寫作能力。

關鍵詞: 自主導學 寫作教學 高中英語

隨著對新課程標準研究和實踐的深入,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在不斷改進,取得一些可喜的變化。但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認知特征,“重教法輕學法,重提問輕思維,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傳授輕能力發展”等現象依然存在,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和應用能力都無法提高。

一、高中英語寫作教學要求與現狀分析

書麵表達一直是高考的保留題型,該題型是學生應試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一)高中英語寫作要求。

高中英語新課標明確指出,高中英語寫作的教學目的為表達事實、觀點、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培養規範的寫作習慣。對寫作的要求是高中畢業必須達到7級要求:1.能用文字及圖表提供信息並進行簡單描述;2.能寫出常見體裁的應用文,例如:信函和一般通知等;3.能描述人物或事件,並進行簡單的評論;4.能填寫有關個人情況的表格,例如:申請表等;5.能以小組形式根據課文改編短劇。

(二)高中寫作教學現狀。

要達到新課標對中學生“寫”的能力要求,需要經過長期有效的寫作訓練。但在寫作技巧的培養方麵,某些老師感到耗時多而收效不大。這是因為老師認為隻要學會了語言知識,自然而然就會寫,造成寫作教學模式固化。常見的流程是“給題目,定要求,限時完成,教師批改”,學生普遍對寫作缺乏主動性和熱情。老師們一提起批改作文,就感到非常痛苦,“批”得迅速,改得隨意,有時想好好改,卻發現無從改起,因為錯得太多了,隻能打個分數發下去,就算有批改,批改的大多數也是語言形式上的錯誤,學生拿到作文後,瞄一眼分數就往抽屜一塞了事,對老師的評語和修改的部分,很少仔細研究,更不用說重寫。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訓練得不到及時的指導,寫作水平提高緩慢,形成“學生聽到寫作心煩,教師見到習作頭痛”的現象。

二、運用自主導學,提高寫作教學效率

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學生的主觀努力,同時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寫作教學的方法,計劃有步驟分層次地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寫作訓練和指導。筆者從2009年開始運用自主導學於寫作教學中,確實改變課堂教學狀態,提高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契合度,取得一些效果和經驗。

(一)製定預習提綱,符合個性需求。

教科書所編的閱讀課文是寫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語言現象的展示廳,是語法規則的剖析室,是文章體裁的示範本。寫作課要在閱讀課的基礎上進行訓練,通過閱讀輸入使學生熟悉作文任務的內容、信息和負載信息的語言形式,從而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使後麵的語言輸出更順利。因此,教師要以課文為基礎,根據每個學生的認知差異,體現層次性,分解教學目標,製定差異化的預習內容(包括方法、內容、流程、要求等)。例如要求學生背誦一小段或一大段,甚至全篇;找出課文或材料中各個段落的主題句、關鍵詞;把複雜的主題進行分解;把主題用適當的連接詞連起來,形成課文概要。經過學生自主製定——教師參與製定——學生自主製定三個階段,最終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學生以此為依據,以學習目標、重難點為主攻方向,主動鑽研教材、查閱資料、思考分析,帶著預習提綱進入寫作課堂。

(二)搭建導學平台,提高寫作質量。

一堂導學課,必須循序漸進地完成三個步驟:開渠導源——水到渠成——順水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