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語篇體裁分析優化閱讀課的教學設計(3 / 3)

1.增加讀寫環節,豐富教學目標的層次。

與原教學設計關注詞彙及閱讀策略相比,優化方案二為閱讀寫作課型,閱讀文本是為寫作輸出服務的。因此,該方案的教學目標除了關注細節信息及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外,還關注廣告文體特有的寫作框架及表達方式,引導學生構建廣告文體圖式。在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方麵,引導學生辨析什麼樣的廣告更能吸引消費者。輸出環節要求學生改進課文廣告,使之更吸引消費者。讀寫環節的設計豐富了教學目標的層次,以引導學生分析廣告體裁的特殊交際目的和篇章結構,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並撰寫該體裁的語篇。

2.構建廣告圖式,關注廣告的建構過程。

在本環節,教師首先要求學生逐段閱讀,彙報該課程提供的細節是否吸引他們。學生在閱讀中與文本展開對話,結合個人經驗發表觀點。該環節的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語篇細節信息,也為讀後的寫作輸出做語言準備。其次是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概括文本的結構,關注廣告文體的圖式,找出廣告文體特有的寫作框架。該環節幫助學生了解廣告體裁結構和認知模式,從而為下一步改進課文廣告做篇章結構的準備。該環節的設計關注廣告篇章結構的構建,幫助學生了解廣告圖式、關注廣告的建構過程。

3.關注實用性寫作,培養批判性思維。

該環節展示另外兩則真實的英語課程廣告圖片,與課文的廣告文本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思考什麼樣的廣告設計更容易吸引消費者。經過比較學生發現,容易吸引消費者的廣告應該具備以下特征:有吸引眼球的圖片、清晰簡要的文字、簡潔美觀的設計。從這個角度考慮,語篇的廣告呈現形式較難迅速吸引消費者。該環節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主動思辨、敢於質疑、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為了解決上一個環節中發現的問題,輸出活動設計為“改進課文廣告”。在改進過程中,要求學生關注語篇中呈現的基本細節信息及特殊篇章結構。除此以外,還提醒學生要把廣告設計成更能迅速吸引消費者的形式。該輸出活動源於課文又高於課文,是對閱讀內容的遷移,旨在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訓練提高一個層次。

比較原教學設計可以看出,該優化方案的教學設計充分關注語篇的體裁,針對廣告文體展開充分的討論,提醒學生站在廣告設計者的角度,使得廣告更快速吸引消費者。從文本應用的角度而言,該方案關注閱讀為寫作輸出服務。從批判性思維培養的角度而言,該方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主動思辨、敢於質疑、提出問題,並且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該方案的輸出活動對學生的語言基礎要求較高,因此,適用對象應為語言基礎較好的學生。

五、思考及建議

初中階段常見的語篇體裁大體可以分成三類:記敘文、說明文和應用文。本範例涉及的廣告文體屬於應用文的一種。從社會功能、交際目的、結構圖式、建構過程等方麵深入分析不同的語篇體裁,是教師在教學設計前應該做好的準備工作。

本文的兩個優化方案解決了原教學設計中由於體裁分析不夠深入而產生的學生學完感覺“沒讀透”的問題,不同的方案適用於不同的學情。所謂“教無定法”,基於不同的學情分析和教學需求,同一個語篇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教學處理方式。

參考文獻:

[1]秦秀白.體裁教學法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1):42-46.

[2]胡壯麟.語篇分析在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01(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