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在新背景下提升師範生教學技能(1 / 2)

如何在新背景下提升師範生教學技能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欒奕

摘 要: 從2014年開始,新入學的師範類專業學生要獲得教師資格證,必須參加全國統一的國家教師資格考試,達到一定標準。在這一背景下,師範生的教學技能將更受重視。如何通過相關課程的教學,提高師範生的教學技能,是本文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學 英語課程標準 師範生 教學技能

2014年全國進行了教師資格證考試的改革。從2014年開始,新入學的師範類專業學生要獲得教師資格證,必須參加全國統一的國家教師資格考試,達到一定標準。

在這種背景下,師範類專業的學生要順利地拿到小學教師資格證,必須通過《綜合素質》和《教育教育知識與能力》的考試。以小學英語教育專業為例,學生必須掌握學科專業知識,並掌握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的理論知識及靈活應用。

針對考試標準的要求,小學英語教育專業的師範生除了要熟悉和掌握相應的基礎詞彙、語法知識、語音知識和語篇知識,具備較好的聽、說、讀、寫能力和初步翻譯能力外,還要了解一定的英美文學知識。這些知識內容師範生可以在相應的專業課程中學習和掌握。

除相應專業知識外,在《小學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的課程學習中,師範生還必須同時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其中理論知識包括:理解《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中英語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實施建議等相關內容;理解聽說法、交際法、全身反應法、任務型教學等教學法的特點及功能;熟悉小學英語語音、詞彙、語法及聽、說、讀、寫等技能的教學原則;了解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等不同評價方式的特點和功能。其中實踐技能包括: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並應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能根據所提供的教學文本、教學任務進行教學設計;能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具備基本的小學英語測試的設計與評價能力。

為了順應這種變化,《小學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的授課內容和授課形式必須做出調整,以幫助師範生順利通過筆試和麵試。

在過去傳統的課堂上,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所以課堂教學形式依然是以教師口授、學生耳聽為主。教師幾乎完全掌控整個課堂。對於學生來說,隻要在課堂傾聽並且接受就可以,學生幾乎完全處於一種被動的、接收的狀態,缺乏對學習的主動探究和思考。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對於理論知識隻能說會背誦,談不上理解,也幾乎不會以所學理論指導教育實踐。完成課程考試後,某些學生會把課本丟棄,所背誦的理論知識也會迅速被遺忘。所以,這種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教學實踐水平的。即使是以師範專業的身份畢業,學生一旦走上教學崗位,依然要從頭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