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優化初中體育教學活動設計之策略(1 / 2)

優化初中體育教學活動設計之策略

體育教學與研究

作者:杲建強

摘 要: 教學活動的設計優劣關係到教學目標能否實現、教學任務能否完成及教學目標實現和教學任務完成程度的高低、質量和效率的高低。體育教學活動設計是自覺地搞好體育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作者認為搞好體育教學活動設計要遵循主體性原則、規範性原則、多樣性原則、學科性原則及實效性原則。

關鍵詞: 初中體育教學 活動設計 遵循原則

一、體育教學活動的組成和意義

體育教學活動是體育教學係統運行過程中施教主體、學習主體分別作用於其他要素,以及兩主體雙向互動所采取的行動的總稱。具體說來,包括施教活動、學習活動及師生互動活動。施教活動包括講解示範、組織和指導學習活動、檢查學習效果、向學生反饋學習信息,等等。學習活動包括聽課、觀察、思考、練習,等等。

教學活動的設計優劣關係到教學目標能否實現、教學任務能否完成及教學目標實現和教學任務完成程度的高低、質量和效率的高低。體育教學活動設計是自覺地搞好體育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體育教師如果不能精心設計體育教學活動,那麼,體育教學策略的實施、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都將成為一紙空文,不能對體育教學發揮應有作用。因此,初中體育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充分認識到體育活動設計的重要性,使體育課的教學結構更科學、合理、有效,在教學活動中貫徹新的教學思想,彰顯新的教學理念,由抽象的理論過渡到具體的實踐,使自己的教學充滿藝術性和創造性。

二、體育教學活動設計的依據

體育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態、體育教學的特殊規律及相應的教學策略設計是體育教學活動的設計依據。體育教學的目標是促進學生的認知結構、心理結構、身體素質等方麵發生量和質的變化,設計體育教學活動時必須正確認識這一目標,建立在分析教學任務和了解學生認知與身心發展的基礎之上。

體育教學要解決的問題多種多樣,而體育教學活動是解決體育教學問題的手段和途徑。體育教學策略的選擇與運用影響體育教學活動的效率,體育教學活動的設計離不開教學策略的選擇。體育教學策略的選擇,要依據一般的和特殊的體育教學規律。例如,知識性的教學活動要根據知識的形成和掌握規律進行設計,技能性的教學活動要根據技能的形成規律設計,行為規範性的活動必須根據行為規範及其接受規律設計。隻有這樣,才能使體育教學活動設計發揮應有作用。

三、體育教學活動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教學活動的設計要彰顯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參與設計活動。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自己的教學活動體現出“教依據於學、學受教指導”的辯證關係,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一點如果認識不位、做不好,教學活動設計就有可能變成片麵的施教活動設計,導致施教活動與學習活動不能協同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教”的主動性表現在教師身上,教師要主動了解和探討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學生的知識及能力現狀,製定恰當的發展目標,精心選擇教學策略和方法,設計並實施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知識的學習和體育運動。“學”的主動性體現在學生身上,要求學生克服被動心理,加強自我調控學習活動的能力,獲得學習的自由、體驗體育運動的快樂。體育活動的設計要追求“教”與“學”的和諧統一,教師要善於洞察學生心理,從學生的視角審視自己的教學活動設計,並在實施過程中根據環節的推進情況,不斷作出調整、改進與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