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1 / 2)

論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信息技術教學與研究

作者:付一非

摘 要: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是每個信息技術教師不斷思考的問題。本文從提高學生的基本信息素養、與時俱進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三方麵進行探討。

關鍵詞: 初中信息技術 教學方法 應用能力 培養途徑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工具性課程,也是一門技能性課程,不僅要讓學生具備基本的信息素養,掌握基本操作技能,還要讓學生充分了解信息技術在現代社會的普遍應用,感受信息技術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的高效與便捷,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一、加強中學生基本信息素養的培養

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不斷給信息技術教育帶來挑戰。中學生麵對的是信息量急速增長、信息組織方式和管理方式不斷改變的形勢。如何在漫無邊際的信息世界中獲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如何對信息進行有效加工、處理,如何利用現代信息工具進行高效率、高質量的學習等,對學生至關重要。教學中需注重學生基本信息素養的培養,為今後工作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1.獲取信息的能力

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要培養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有目的地、主動地發現信息,並選擇適當方式獲取信息的能力。可以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曆直接獲取,采用實地調查、參觀等;也可以通過他人、書籍或報紙、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傳媒間接獲取。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地讓學生靈活使用各種方式獲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2.處理信息的能力

對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與處理,使其成為有用的信息傳遞給他人,我們把這個過程稱為處理信息。現實世界是紛繁複雜的,有些信息可能是錯誤的,或者是帶有迷惑性的,隻有學會篩選與甄別,去偽存真,才能得到準確而完整的信息為人們所使用。所以我們要教給學生如何結合自己的原有知識和經驗,重新對信息進行整理組織與存儲,簡潔明了地傳遞給他人。

3.應用信息的能力

利用掌握的信息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是我們的最終目的,要教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分類與概括。在教學中,我們要盡量創設與學生實際生活學習相關的解決問題的情境,將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整合,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能力。

二、積極更新教學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信息技術課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不斷更新,隻有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積極更新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才能與時俱進,跟上科技發展。

1.認真鑽研教材、研究學生

認真鑽研教材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礎和前提。教材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隻有我們課前認真鑽研教材,才能真正感悟和領會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提供的教學活動的線索,滲透的思想、方法和科學內涵,體會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同時我們要研究學生,研究他們的興趣愛好、已有的知識經驗,研究以哪種方式授課學生更容易理解,樂於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