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教學小學信息技術《鍵盤輸入》相關內容時,筆者設計了三個任務引導學生發揮主體性,進行自主學習。任務一是讓學生兩兩一組,一個隨機蓋上鍵盤上的幾個字母,另一名學生猜,看誰正確率高,這一步有利於學生熟悉鍵盤。任務二是讓學生利用鍵盤錄入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詞,這一項任務能讓學生自主進行拚音打字輸入訓練。任務三是讓學生糾正身旁同學的打字姿勢,這項任務有利於學生在糾錯過程中審視自己,發現自身打字姿勢問題,自主改正問題。像這樣,通過三個任務,設定三個目標,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實現學習目標,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有利於學生發揮個性。
三、課後總結導,讓學生自己談
“一思二做三總結”,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特別需要總結的學科,它豐富的外延形式能夠帶給學生許多教材上無法學到的經驗和體會,這些都是寶貴的學習財富,需要通過總結保留下來。在進行課後總結時,教師要特別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摒除以往教師為主、滔滔不絕的現象,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和充分的信心,讓學生可以談、敢於談,能夠在課堂上盡可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既促進生生交流,又增進師生關係;既是學生主體的展現,又是教師教法的檢驗,因此教師十分注重課後總結時學生的有效參與。
例如在完成小學信息技術“Word”相關內容的教學之後,筆者並不急於自己做總結,而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們都知道Word擁有十八般武藝,那你們能具體說說它都有哪些用處呢?”學生七嘴八舌地說開了:“Word可以錄入文字,更改標題和段落樣式,十分便捷。”“Word還可以插入圖片,豐富我們的內容。”“Word還可以設計藝術字體,讓我們的標題更有個性”……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是對Word功能的總結,通過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談認識,既考查了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情況,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發言過程中再次溫習知識,也讓其他學生在聽取發言的過程中重新梳理自身知識結構,有力地發揮學生個人對於知識教學的促進作用。
總之,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參與將有力促進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互動,促進信息技術知識的多麵交互。有利於發掘學生隱藏的潛能,促進學生創造意識的萌芽和發展,推動更多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信息技術應用實例的出現。因此廣大教師一定要不遺餘力,努力創造條件,盡可能將主體性教學法應用好。
參考文獻:
[1]艾奉平.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初探.中國電化教育,2001.9.
[2]李澤慶.小學信息技術小組合作型課堂教學模式探索.中國電化教育,2003.11.
[3]周俊.論小組合作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展.教育科學,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