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探究式教學法中的激趣法在高中思想政治中的應用
政史地教學與研究
作者:郭春花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政治課教學的發展需要,如何有效提高高中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成為當前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環節。探究式教學思想發展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問答教學法,後來又有美國教育家杜威的“以學生為中心,從做中學”的實用主義教學理論等,他們都主張學生積極自主地學,在實踐中學。
我國在1999年頒布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2001年,我國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要改變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2003年4月新課程標準的頒布,使探究式教學受到廣泛關注,隨後出現了四種探究式教學模式,分別為:誘思探究模式:(情境激疑—誘導探究—遷移運用—檢查反饋);誘思探究模式:(情境激疑—誘導探究—統一結論—檢查反饋);四環節探究模式:(突出問題—誘導觀察—討論辨析—歸納升華);六步驟探究模式:(明確問題—確定探究方向—組織探究—收集資料—得出結論—結論的運用)。在實際教學中,四種教學模式都得以推廣和完善,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中主要有:激趣引題法、實踐體驗法和實物形象法,等等。下麵主要談談激趣引題法的應用。
激趣引題法要求教師利用導入選材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自主進入學習探究階段。這樣使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養成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問的學習習慣,顯著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和能力。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使學生對政治課產生興趣,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建立新型師生關係
新型師生關係應該注重師生間的民主、平等、和諧,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影響學生學習情緒的重要因素。政治課純理論部分本身很枯燥,所以老師的個人魅力及師生關係的建立對學好該門課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愛屋及烏”,對於教育來說,也是如此,學生如果喜歡一位老師,就會相信這位老師,上課時就會集中精力認真學習,對該老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興趣;如果學生不喜歡,甚至害怕、討厭這位老師,對待該門課程的態度就會截然不同。可見,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必須關注師生關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樂”、“趣”是學生學習的助推器,讓學生在“樂”中學、在“趣”中尋,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應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於生活之中,即通過熟悉的社會生活創設相關情境,把學生引入“勝境”之中,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樂學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提供最佳教學環境和活動場所,把書本知識化為生動的形象,把學生帶入探求新知的導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如我在講“商品的價格與供求”時,創設了“雞蛋市場”情境,通過分組,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分別為養雞專業戶、消費者、市場調節指揮官、決策團,等等,通過供給需求、國家政策等的變化,決策團做出是擴大規模養雞還是殺雞以減少損失的決策,並要求大家對他們的決策進行評價。結果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展開了激烈討論,從而鞏固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