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新課程理論應用探究(1 / 2)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新課程理論應用探究

理化生教學與研究

作者:王曙光

摘 要: 現代教育水平在不斷進步,無論是師資力量的提高還是教學環境的改善,都歸功於國家的大力重視和扶持。高中物理作為一門重要科目,具有自身的難點與特點,麵對日趨激烈的高考競爭壓力,教師必須結合新課程變化做出相應的教學方式調整,保證學生的成績逐步提高。本文通過介紹高中物理新課程的變化特點,強調了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並提出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使新課程理論得到實踐應用,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新課程理論 應用探究

高考壓力的日益增大,使得學校、老師、家長、學生等都不得不重新反思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如何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取得勝利,是大家共同的心願。教師在這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果起到決定性作用。高中物理作為高中學習階段的難點科目,使很多學生遭遇困境,隨著新課程教材的更新,教師有必要改善並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扭轉這種不利局麵,進而為學生的不斷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1.高中物理新課程的變化特點

目前我國的教育現狀逐漸好轉,開始了新一階段的教育轉型,在此期間,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服務於學生,使其能通過學校的教育在未來的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發揮出自身的價值。高中課程的不斷改革,就是這股教育改革浪潮的一個縮影。

伴隨著高中物理的課程改革,教師必須做出教學調整,了解新課程的變化特點。與舊版課程相比,高中物理新課程首先更注重物理知識的實用性,緊密與實際生活聯係起來。教材中處處滲透著生活化的元素,有效地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貼近自然社會,讓理論知識得到具體化的運用,更有利於學生對物理知識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教材中設置了諸如“運用牛頓運動定律怎樣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動能定理在實際生活中得到了哪些應用”,“製冷設備運用到了哪些課本中的物理知識”,等等,這些問題的設置都體現了新課程教材的生活化特點,讓物理學科真正走進生活。新課程將以學生作為中心,為其提供一個自主學習交流的平台,增強其學習主動性,調整教學方式,營造寬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逐步轉變以教師為主導的不利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被動為主動。新課程偏重考查學生的物理實驗操作和研究探索創新能力,作為一個自然學科,通過物理實驗獲得知識,得出結論是學習物理的基本要求,而開發學生創新探索的能力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的,所以新課程的這種變化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

2.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鑒於高中物理新課程的變化,一定會給過去的教學與學習過程帶來影響和衝擊,在要求學生盡快調整狀態,端正學習態度和轉變思想觀念的同時,教師更應該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潛心對新教材進行一番研究和學習,提高對教材的熟悉程度,改變原有教學觀,掌握新的教學理念,從而在實際教學中運用新的教學方式有效引導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掌握新課程中的知識重點,這樣才有利於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大幅提高。

3.新課程理論的教學方式應用

(1)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

為了更好地實現新課程理論的教學應用,教師必須改變以往固定的教學模式,根據教材內容的變化特點,相應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可以結合新課程將物理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通過科學有效地設計計劃,使學生擺脫以往課堂中死板沉悶的學習氣氛,更積極愉悅地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以課本知識為出發點,深入實際生活,增強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滿足新課程中學以致用的要求,比如:教師可以在高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通過將知識與生活中未解決的問題進行對比而提出問題,創設生活化情境,使學生帶著問題積極參與研究,分析思考如何解決這種矛盾,進而達到使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