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遵循探究教學原則, 提高探究活動質量(2 / 2)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於用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發散學生思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探究式學習的主要特征。學生擁有與生俱來的好奇,他們喜歡探究,樂於探究。例如教學“磁現象”時,筆者首先出示器材:兩根條形磁鐵、鐵釘若幹、一盒裝在透明塑料盒裏的鐵末、塑料片、銅鑰匙、兩個小車等。再通過大屏幕出示下列問題,引導學生利用現有的材料自己研究,看看磁鐵究竟有什麼本領:①磁體能吸引什麼物質?②磁體上的磁性強弱各處是一樣的嗎?③磁體的兩個磁極怎樣命名呢?指南針如何得名?④磁極之間相互靠近,有什麼現象發生?由於學生對生活中磁能吸引鐵的現象已有了解,但對於磁體的磁性強弱、指向性、相互作用還缺乏進一步了解,從而大大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

3.協調性原則。

所謂“協調性”原則,是指教師把握好學生自主和教師指導之間的關係。探究實驗教學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指導,也離不開學生的自主學習,二者協調配合才能體現探究實驗教學的特點。探究實驗教學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其重點目標是為學生搭建一個體驗與嚐試的平台,讓學生借助這個平台展現自己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要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並完成實驗,這些都需要教師適時指導、鼓勵和幫助;倘若教師袖手旁觀、信馬由韁,則將導致探究實驗的無效或失敗。因此,教師不僅要有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能力,更要有強烈的責任心,時刻把促進學生的發展放在心中。在探究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介入有度、引導有方、點撥有效。對優等學生要“放”,鼓勵其“自己走路”;對中等生要“扶”,引導其盡快“入路”;對學困生要關愛有加。麵對課堂上的動態生成的資源,要善於“引”,及時捕捉並發揮其教學價值,使之服務於課堂教學,創造出更多精彩。

參考文獻:

[1]高四春,李榮娟.物理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創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01).

[2]劉慶飛.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幾點反思[J].學園:教育科研,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