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中化學學困生成因與轉化策略(1 / 2)

高中化學學困生成因與轉化策略

理化生教學與研究

作者:謝新

摘 要: 學困生的學習和轉化是高中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一個重大考驗。本文從學困生的特點分析入手,深入總結歸納了導致學困生群體形成的原因,並在此基礎上提出轉化學困生的策略。

關鍵詞: 高中化學 學困生 成因 轉化策略

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客觀存在導致高中化學課程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很大不同。有的學生成績好,有的學生成績差,這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在教學中被稱之為學困生。學困生群體是影響化學教學整體質量和水平的短板。因此在化學課程教學中深入分析學困生的形成原因,並根據這些原因製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向中上等學生轉化成為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化學學困生的總體特征分析

高中化學學困生在總體上表現出一些共性,這些普遍性特征也是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分析學生的這些共性特征對於完善教學,促進學生成績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而言,學困生的主要特征表現為以下方麵。

1.學困生在學習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較差。高中化學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表現得自主性較差。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使得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能自己發現問題,甚至對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都不能產生明確認識。這種心理導致他們在學習中的自信心不足,即使在解題過程中得到了正確答案,也不能確定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1]。獨立思考的習慣沒有養成,凡事先想到問老師,不能充分調動自主性,綜合所學知識完成推理。自主性和獨立性較差是他們學習中遇到的最大問題。

2.心理素質不好。在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中,心理素質對於學習效果都會產生很大影響,尤其是在化學這門邏輯性和理論性較強的課程中。在化學課程的學習中,任何學生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難題。針對這些難題,教師大都選取一些比較典型的例題講解,總結出一套有效的解題方法和策略。在練習中學困生一旦用這種方法不能成功解題的時候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其實這種挫折感在任何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都存在,隻是有的學生心理素質較好,能夠突破這種挫折感繼續學習。但是對於心理素質不強的學困生來說,一旦產生挫折便會完全放棄,由此產生的消極被動的心理狀態一直製約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實現新的突破。

3.學困生在學習中的意誌力不夠強大。意誌力是攻堅克難的精神源泉。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普遍生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他們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並有改變現狀的想法[2]。有的學生甚至會在某個階段製定科學的學習和補習方法。但是這些計劃和規劃往往在執行過程中無疾而終。歸根結底就是他們的意誌力不強,造成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自動退出或者放棄學習計劃。不能堅持是他們最大的敵人。這對化學課程來說是一個致命的硬傷。因為化學知識的係統性較強,每一個知識點都包含之前學過的小知識點,隻有點滴積累才能使他們在最終的學習中取得顯著效果。而點滴累積的過程需要他們持之以恒地學習和補習。不能做到持之以恒也必然導致他們學習效果不理想。

4.學困生的自控力較差。自控能力就是指學生自覺地調整自己的行為,突破自己的能力。在課堂上有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在聽課過程中常常有習慣性走神的現象。筆者對這些學生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告訴他們上課認真聽講的重要性,並幫助這些學生深入分析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在談話過程中學生認真反思了自己的錯誤。之後的表現比較令人滿意,但是在兩三堂課之後他們又回到原來的狀態。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無法控製自己的注意力,戰勝不了自身的不良習慣,總而言之,自控能力較差。

二、高中化學學困生的成因

1.家庭教育質量不高是一切問題的源泉。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對學生造成的影響是重大的。學困生的形成有兩方麵原因:一是隱性素質對他們造成的影響,二是顯性素質造成的影響。所謂隱性素質就是那些我們看不到的學生意識層麵的存在的問題。例如學生的獨立意識、自主意識、創新能力、意誌力等這些因素都是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其中一些習慣性因素甚至在童年時期就已經養成。而家庭教育如果不科學就會造成學生的隱性素質不健全,影響學習。當前高中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百般寵愛,凡事都依賴他人,沒有形成獨立意識,同時沒有經曆過苦難和挫折,這是造成他們隱性素質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