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化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理化生教學與研究
作者:吉永峰
摘 要: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常常是從問題開始的,老師的有效提問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對學習產生積極影響。本文主要從常見的無效問題的特征,新課程教學提問應凸顯探究性,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等方麵闡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實現有效提問。
關鍵詞: 初中化學教學 課堂提問 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老師在教學中常用的手段,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常常從問題開始,好的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調動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古代著名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曾經說:“思維是從對問題的驚訝開始的。”課堂上,老師常常用提問的方式組織教學,集中學生注意力,但不是每一個問題都是有效的,無效的提問不僅沒有對學生思維起到培養作用,還可能衝淡教學重點,削弱課堂教學效果。那麼,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個人體會。
提問是老師在課堂上常用的教學手段,欲增強教學效果,必須精心設計問題,但在日常教學中,不少提問的效果堪憂,常常存在一些問題,使提問變得無效。
一、常見的無效問題的特征
1.問得不明確。由於老師在備課的時候缺乏精心思考,有可能某些老師語言表達不清楚,導致問題指向性不明,使學生弄不清楚老師在問什麼,無法找到思考的起點。這種無效提問根本不能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2.不能針對所有學生。老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隻考慮自己的主觀意願,沒有考慮到班級裏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的問題要麼很難,要麼很容易,沒有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常常造成“冷堂”現象。問題過難,回答的學生隻是極少數,多數學生成為旁觀者;問題太容易了,不少學生脫口而出,起不到鍛煉學生思維的作用。
3.節奏把握不當。老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後,應該給學生留下思考時間,而思考時間常常取決於問題的難度,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基礎,假如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過短,學生還沒有深入思考,就回答不起來;假如留給學生的時間過多,課堂會出現鬆散現象,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二、新課程教學提問應凸顯探究性
新課改提倡探究性教學,因此,提問應該凸顯探究性,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設置的問題,不能隻限於學生回答,而應該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借助問題朝著探究化學原理的方向進行。傳統教學中也有提問,但多數為了檢查學生掌握舊知的情況,新課程教學中的提問要體現科學探究學習的一般過程,並重視激發探究學習的興趣。探究的起因是問題的出現,而探究學習的興趣也是由於學生發現了驚訝的問題,因此,老師設置的問題要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下基礎。比如,在學習CO2性質時,讓學生通過玻璃導管向澄清的石灰水裏吹氣,然後問學生:澄清的石灰水怎麼變渾濁了呢?在學習溶解度知識時,可以這樣問學生:喝咖啡的時候需要加點糖,假如不斷向咖啡裏加糖,能否不斷溶解呢?這樣的問題能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使他們產生探究興趣。
三、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