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有效提問,就是老師設置的問題能使學生產生積極思考、探究的興趣,並積極投身到學習活動中。有效的提問不僅能啟迪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利於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為了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老師應該在備課的時候注意以下幾點:
1.麵向全體學生。新課程教學將每個學生得到發展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提問是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的,應該讓所有學生都能借助問題獲得發展,這就要求老師設置的問題照顧到所有學生,無論是學習好的,還是學習困難的。因此,老師設置的問題應該有層次性,而不是隻針對幾個尖子生。比如,在檢驗物質中是否含有硫酸根離子的時候,可以這樣麵向全體學生設置問題。對於學習困難的:滴加什麼試劑檢驗硫酸根離子?對於中等學生:會看到什麼現象,能寫出相應的化學反應式嗎?對於優秀學生:為什麼還要滴加少量稀HNO3呢?
2.提問要符合初中學生的特征。向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僅要有針對性,找到各種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而且要符合初中學生的身心特征,比如,初中生有好奇心,那麼老師設置的問題應該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樣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考積極性。比如,在學習金屬保護知識時,可以設置這樣有趣的問題:在生活中,將削皮後的蘋果放置一段時間,你會看到蘋果肉出現什麼現象?還是白色的嗎?類似的馬鈴薯削皮後會產生什麼現象?這是為什麼呢?水果刀多數為不鏽鋼製成,為什麼不用鐵製呢?這個問題,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增強了學生思考的趣味性,激發了他們思考的積極性,從而增強了教學效果。又如學習CO2氣體性質的時候,老師總喜歡先做個小的演示實驗,將收集的CO2氣體倒在點燃著一高一低蠟燭的容器裏,當學生看到低的那支先熄滅後,就問學生:為什麼先熄滅的是低的那支呢?這說明傾倒的CO2氣體有哪些性質?此外,為了增強提問的趣味性,老師的用語要詼諧、幽默,生動、活潑,當然,老師的用語必須簡潔明了、科學、規範。
3.提問要控製好節奏。課堂上的提問不是多多益善,不少老師在備課時設置了很多問題,但教學效果並不怎麼樣。究其原因,不是問題設置得沒有質量,而是提問節奏沒有把握好,有些問題需要學生考慮的時間比較多,但老師眼看完不成教學任務了,就代替學生回答了,學生沒有得到思維鍛煉,失去問題的教學價值;而有些問題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超出了實際需要,課堂出現鬆散現象,不少學生乘機討論題外話。
總之,提問是常用的教學手段,但大有學問,它不是簡單的你問我答,更不是隨便問問。老師要立足於新課標,從學生發展需要出發,綜合考慮設置哪些問題,如何設置問題,如何符合學生的身心特征,如何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等等,都值得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慢慢探索。
參考文獻:
[1]葉育萌.實施有效課堂提問的策略[J].教學策略,2007(1-2):34-35.
[2]張文月.新課改中有效的課堂提問藝術[J].課堂教學,2007(3):54-55.
[3]王方林.何謂有效的課堂提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7):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