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態語及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作用
高教改革與發展
作者:崔冬梅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體態語的研究一直沒有受到國人的重視,關於體態語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作用的研究國內少之又少。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有關體態語研究的文章開始出現在國內一些重要刊物上,人們逐漸認識到體態語及其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進而很多國內學者開始著手研究體態語及其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
一、概念
人們在交際過程中通過長期積累而形成的手勢、動作、麵部表情等無聲語言被稱為體態語言。體態語言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它豐富、生動、表達力強,可以用來加強講話的語氣和表達某種特殊意義。體態語在教學活動中使用非常廣泛,對教學具有深遠的影響。
二、體態語言的分類和作用
體態語言是一種非有聲語言,交際中常見的體態語包括情態語言、身勢語言、空間語言等。
1.情態語言。
情態語言指的是人的麵部表情語言,它是人們表達情緒的重要形式之一。作為人的心理活動的一麵鏡子,人的麵部表情、口頭語言、書麵語言及動作相輔相成,可以向對方傳遞大量信息,包括向對方表明自己的態度,傳遞自己豐富的情感而達到交流的目的。以卓別林的無聲電影為例,在其主演的無聲電影中雖然沒有對白,但是觀眾可以通過演員的目光語言、微笑語言等情態語言了解角色的內心活動,如思索、失望、沮喪、喜悅等情感。
2.身勢語言。
身勢語言,亦稱肢體語言,通常包括手勢語和姿態語。手勢語就是通過手和手指發出各種各樣的動作符號向對方傳遞信息。通過觀察手勢語,人們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對方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狀態,如後悔、驚訝、膩煩、遺憾、友好、祝賀、歡迎等情緒。姿態語,是指通過坐、站等姿勢的變化傳遞非語言的語言信息。手勢語和姿態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的思想感情和文化教養,如瑪格麗特·貝克特,作為英國第一位女外相,人們可以從她每一個細小的動作和麵部神態中感受到其友好、智慧、自信、高貴和優雅等氣質。
3.空間語言。
空間語言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由美國學者首次提出的概念,指人們通過空間表達自己思想並被普遍使用的一種無聲語言。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除了使用口頭語、書麵語、情態語言和手勢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外,還借助空間語言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以及對他人的態度和與他人的關係。盡管空間距離是無聲的,但它對人際交往的影響和作用卻不可小覷,往往會影響人際交往結果。如形影不離經常用來表明人們之間的親密友好關係;反之,老死不相往來則表明相反含義。
三、體態語言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作用
1.教師恰當的體態語言有助於營造和諧、友好、輕鬆的課堂氣氛。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因此在聽一個人講話的時候人們通過觀察他的眼睛判斷事情的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