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幼教天地
作者:石金荷
新《綱要》指出:“3~4歲正是幼兒發展最迅速、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同時指出:“幼兒園應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但是由於幼兒年齡太小,認知水平低,大多數幼兒在語言表達上不夠流利,甚至隻會說些短語,在與人交流方麵有一定困難。因此,我們在幼兒剛入園時就應該對他們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那麼該如何對幼兒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呢?
一、入園鼓勵除焦慮
上小班的幼兒因為剛入園,進入陌生的環境,看不到熟悉的家人和朋友,表現得異常焦慮,不愛說話,或者隻會哭,以表現自己的無助和反抗。怎樣消除孩子的這種焦慮呢?通常情況下我會采用鼓勵和賞識的方法幫助這些孩子。我把教育契機融入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早上父母送孩子入園時,我總是誇獎孩子:“寶寶今天收拾得真漂亮,相信你會在幼兒園度過快樂的一天。”“寶寶你好,你自己走著來上學,真是個愛鍛煉的好孩子。”“寶寶的新衣服真漂亮。”一開始孩子聽到誇獎會不管不顧,或者不開口打招呼,兩三天或者一個星期之後,開始學會打招呼“老師你好”、“老師再見”。就這樣,我每天都很高興地鼓勵每一個幼兒,現在即便我不和孩子們打招呼,孩子們也會快樂地與爸爸媽媽再見,高高興興地走入幼兒園,剛入園的拘謹和陌生感慢慢消除。孩子們在愉悅的環境中交往著、熟悉著,慢慢融入班級這個大家庭中,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多鼓勵幼兒,消除他們的焦慮,讓他們邁出交往的第一步,是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奠基石。
二、情景教育促進步
幼兒園是孩子們生活的樂園,他們生活學習的環境是孩子們語言表達的最好素材。如孩子們上課時的小互動,課間遊戲的開展,都是語言訓練的“教本”。如上課的時候,老師彈著鋼琴,小朋友們慢慢坐到自己的位子上,與老師一唱一和地問答:“1234567,坐好了嗎?”“坐好了。”這是師生互動的開始,老師結合課本與小朋友展開口語交際學習,是利用課本教材訓練語言表達能力的最好契機。如介紹我的爸爸媽媽時,需要孩子們口齒清楚,有條理地說出爸爸媽媽做什麼工作,還要慢慢學著把話說完整。而走出課堂,戶外更是幼兒們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的良好機會。如我帶孩子參觀幼兒園環境的時候,一邊走一邊引導孩子們觀察周圍事物,隨意問道:“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這些話題貼近幼兒的生活,讓他們更容易表達,更容易激發幼兒想說的欲望。久而久之,幼兒們學會怎麼觀察身邊的事物,如何開口表達。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他們會想、敢說、喜歡說,形成發展語言能力的大環境。
三、抓住契機教學
因為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簡單,他們交往時動作多於語言,心裏想什麼,由於語言表達能力有限,說不出來。我們常常發現這樣的場景:一個孩子在玩自己喜歡的玩具,另一個孩子衝上來就搶,兩個孩子之間為爭奪玩具大哭大鬧,卻不會用言語表達自己完整的想法。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幼兒們產生一係列衝突,交際行為受挫。教師可以教給孩子互相交際的方法,讓他們學會用語言溝通,在溝通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人際交往。如在“過家家”、“玩積木”等遊戲中,同伴之間可以說“我和你一起玩吧”、“這個玩具我也喜歡,我們一起玩”、“我的玩具給你玩,你的玩具也給我玩”等。幼兒們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要求,不僅鍛煉口語交際能力,還提高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