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生活入手,展現美術教育風采(1 / 2)

從生活入手,展現美術教育風采

幼教天地

作者:沈永萍

陶行知強調“生活與教育的一致性,認為生活含有教育的意義和作用”。生活是教育源泉,《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這就要求幼兒美術教育應當走進幼兒的生活世界。我園地處農村,農村幼兒園在某些地方有著獨特的自然優勢,孩子們對大自然有著天然的親近感,教師應該怎樣充分利用當地資源,讓幼兒美術教育走進幼兒生活、走進幼兒內心呢?

一、生活化環境,彰顯藝術感

幼兒生活的環境應該是孩子習得知識、能力、情感的一種“隱性語言”,能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發展、提升。幼兒園從建築藝術造型的空間組合到建築物上的具體拚畫、標誌、浮雕和空間懸掛物,從用不同藝術形式裝飾的走廊、樓梯和室內各種牆飾物到戶外的綠化、雕塑等,都默默地給幼兒帶來不同的藝術感受和審美愉悅。教師與幼兒可以從大自然中收集材料(如蔬菜、水果、種子、稻草、樹葉、藤條等),共同創造具有濃鬱鄉土氣息的環境,例如:創設“編織坊”,讓幼兒在其中利用藤條、稻草等進行編織,並將優秀的作品進行展示、裝飾;開辟“親親菜園”,讓幼兒在其中進行播種、施肥、澆水、收割等活動,並注重種植時的排列,懂得規律的美感。

二、生活化主題,富有靈動性

幼兒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相對較缺乏,教師可選擇一些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化主題(吃的、玩的、用的等)開展或生成活動。記得有一次,幼兒午餐時對荷包蛋產生了興趣,開始觀察、討論荷包蛋的顏色、形狀、製作過程等,我針對幼兒的興趣生成“荷包蛋”主題活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都保持濃厚的興趣,這是因為活動的內容來源於孩子們的生活。另外,玩具是孩子最喜歡的物品,孩子進行美術創作時往往以玩具為主題。一天,一名幼兒帶來一輛改裝玩具汽車,引來許多小朋友,玩具車上碩大的燈、開關的門、漂亮的車身顏色、如何行駛都激發了小朋友的關注熱情,於是根據幼兒的興趣我們開展了一係列主題活動:參觀馬路上的車,收集汽車圖片、玩具,開展玩具汽車展示活動,布置汽車的主題牆飾,說說並設計自己喜歡的汽車等。

三、生活化材料,呈現多樣性

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個性化的表達空間,鼓勵他們用不同的藝術形式選擇不同的材料、方式,通過各種途徑大膽進行富有個性的美術表現活動。主題確定後,教師可以提供幼兒自由取用的材料,包括各種類型的繪畫顏料、大小不同的畫紙等,還可以提供用以進行手工、立體造型的黏土、各種廢舊報紙、掛曆、牛皮紙、紙板,甚至各種形狀的木頭、金屬塊。經過孩子們富有想象力的製作,可以成為令人激動的視覺形象。此外,利用大自然的樹葉、樹枝、種子、貝殼、各種蔬菜、瓜果,把它們直接作為製作材料使用,或把一些經過處理加工的自然物當做工具使用,將一些蔬菜、瓜果的特殊紋理、切麵圖案作為拓印工具,同樣可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材料操作,形成各具特色、充滿個性的作品,創造性地表現美,滿足幼兒自我表現和創造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