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擁有好口才的八個原則(2)(1 / 3)

心理學上說,自卑或者羞怯感總是會不同程度地在我們身上存在著。美國的一個調查表明,在宴會上與陌生人接觸時,大約有3/4的人會感到局促不安;同樣,由於羞澀或者自卑感造成的演講或其他說話失敗的例子更是屢見不鮮。可以看出,一個人沒有自信,並不是因為他自己真的天生不如人,而是他自以為如此。因此,隻有完全克服這種感覺,你才能正常甚至超常發揮。

你所有的準備,都是為了說話的那幾分鍾。不管你準備得如何,在一般情況下,說話的時候都可能會有不自信的感覺襲來。產生它的原因,可能是你擔心自己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實際上你已經準備得相當充分了,但是你認為自己可能疏漏了什麼,也有可能是因為你擔心聽眾比你的水平高,而你所講的東西對他們來說過於簡單;或者你擔心可能會出現什麼突發事件,比如在你的說話過程中有人打斷你,等等。這些想法最致命的危害就是給你消極的自我暗示,你必須想辦法把它們從你的心裏趕出去。

要想在當眾說話中獲得成功,有必要給自己某些積極的暗示。試試下麵的方法,這是經過多年來的摸索得出來的。

1.確信題目有價值

演講的題目選定之後,要根據情況進行彙集整理,並和朋友探討。但這樣的準備還不是很充分,還要讓自己確信這個題材是有價值的,因此你必須具備堅定的態度,以此來激勵自己、堅信自己。

怎樣才能讓自己確信這一點呢?這就要詳細研究演講的題材,抓住其中更深層的意義,暗示自己,你的演講將有助於聽眾,他們聽過之後會成為更優秀的人。

2.不要想令你分心的事情

舉例來說,假如你想象自己可能會犯語法錯誤,或中間突然講不下去等,這些消極想法很可能會使你在開始之前便失去信心。

說話之前,尤其重要的是要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要集中精神,聽別的說話者在說什麼,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這樣就不會給你造成過度的登台恐懼了。

3.進行適當的自我激勵

任何一位演講者都有可能對自己的演講題材產生懷疑。例如,他會問自己適不適合這個題目,聽眾會不會感興趣等,因此很可能在一念之間就更改題目。這時,消極的思想極有可能徹底毀滅你的自信,所以,你應該先給自己打氣,用淺顯的話鼓勵自己:

“這次演講是很適合我,因為它來自我的經驗,來自我對生命的看法;我將比任何一個聽眾都更適合來做這番特殊的演講;我會全力以赴,把這個題目說得清清楚楚。”

這種古老的方法真的管用嗎?當然。現代實驗心理學家們都同意,這種由自我暗示而產生的動機,即使是假裝出來的,也會成為人們快速學習的最有力的動力。既然如此,那麼根據事實所做的真誠的自我激勵,效果自然也就更好了。

如何快速提升自信心:

(1)找出讓你感到不自信的根源,想辦法解決它們。

(2)你的自信會引領你走向成功,所以,你需要自信滿滿地站起來說話,什麼都不用想。

(3)如果你能發現,自己僅僅隻是怯場——那不一定是由於不自信造成的——這樣問題就好辦多了,因為你可以誇張地相信,幾乎人人都害怕當眾講話。

第三個原則: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卡耐基的忠告:目標高低帶來的自我暗示直接決定了我們行為能力的大小。

一個人上樓梯,分別以6層和12層為目標,其疲勞狀態出現的早晚是不一樣的。我發現,如果把目標定在12層,疲勞狀態會出現得晚一些。因為當你爬到6層的時候,你的潛意識便會暗示自己:還有一半呢,現在可不能累啊!於是你就會繼續鼓勁往上爬。

這說明了什麼呢?目標高低帶來的自我暗示直接決定了我們行為能力的大小。進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意識不但會影響到你的心理狀態,而且會直接影響到你的生理狀態。這就是心理暗示的重要性。

你也許還會有些懷疑,自我暗示真的管用嗎?是的。現代實驗心理學家都同意這樣一種觀點;由自我暗示而產生的動機,即使是假裝的,也會成為人們快速學習的最有力的誘因之一。因此,請對自己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

威廉·詹姆斯曾說過這樣的話:“人們通常認為行動總是跟隨在感覺之後,但實際上,這兩者是並存的關係。行動為人們的意誌所製約。借著製約行動,意誌可以間接地製約感覺,而感覺並不受意誌的直接控製。”

“因此,當我們不再感到快樂時,唯一的改變辦法就是愉快地睡覺、吃飯、談話,盡量從行動上表現出你很快樂。如果這樣都不能改善你的心情的話,那麼就再沒有別的辦法了。讓自己勇敢起來,即使隻是從行動上表現出來,因為人們總是習慣於自我催眠。行動可以間接影響你的感覺,然後調動你所有的意誌來達到這個目的。這樣,勇氣也就會取代恐懼了。”這就是一種心理暗示。如果你懷疑這種理論,你可以和曾看過這本書並且照著這個方法去做的人,或者上過我的訓練班的學員去談談,你將會相信這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