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與人相處的九個基本原則(4)(3 / 3)

“後來,”杜弗諾先生說,“我研究了有關人際交往的知識,決定改變策略。我決定找到這個人的興趣所在,尋找他最關心、最熱衷的事業。

“我發現他是美國飯店業協會的會員。不僅如此,由於他對這項事業抱有如此濃厚的興趣和熱情,使他被推舉為這個組織的主席。每次隻要開會或舉行什麼活動,他不管有多忙,也會毫不猶豫地趕來參加。

“於是,當我再次去拜訪他的時候,我開始和他談論有關飯店業協會的事情。你猜他怎麼反應的?我得到的反應之良好,簡直令人吃驚!他花了半小時和我談論飯店業協會的事情。整個談話過程中,他都精神飽滿,充滿著熱情,而且聲音也非常洪亮。我由此看出他感興趣的正是飯店業協會的事情,可以說他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在這上麵。就在我離開他的辦公室之前,他勸說我加入這個協會。

“在整個這次會談中,我沒有對他提有關麵包的半個字。可是沒過幾天,我就接到他飯店主管人員的電話,讓我把麵包的貨樣和報價單送過去。‘我真不知道你對這老先生用了什麼魔法’,這位主管人員在電話中對我說,‘他可是真的被你打動了’。”

“試想一下,我和這位經理打了4年交道,一心想把麵包賣給他,可是一直沒有成功。如果不是我設法找到了他所感興趣的事,了解到他願意討論的話題,恐怕我現在還在和他死磨硬泡,卻一無所獲呢!”

可見,人人都對自己感興趣,隻要你能表達出你對別人的興趣,主動引導對方說出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你就不僅僅是一位說話的高手,更是一位操控人心的高手。

紐約電話公司曾對電話中的談話內容做過詳細研究,以了解哪些字在電話中是最常用的。結果發現用得最多的是“我”。在500次電話談話中,這個詞曾被用過3990次。

當你看一張你也在裏麵的團體照片時,你會先看誰呢?如果你以為別人對你很關心,那麼就請回答下麵兩個問題:

“假如你今晚死去,將會有多少人來參加你的葬禮?”

“如果你不關心別人,別人會關心你嗎?”

假如我們隻想讓別人注意自己,讓別人對我們感興趣,我們就永遠也不會有許多真摯而誠懇的朋友。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用那種方法交來的。

維也納已故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寫過一本書叫《生活的意義》。在那本書中,他說:“對別人漠不關心的人,他的一生困難最多,對別人的損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是由這些人造成的。”也許你讀過幾十卷關於理學方麵的書,但是卻再也找不到比這句話對你和我更重要的了。我並不喜歡重複,但阿德勒這句話太具有深意了,所以我希望重錄於下:“對別人漠不關心的人,他的一生困難最多,對別人的損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是由這些人造成的。”

如果我們想要交朋友,並成為受人歡迎的說話高手的話,就要用熱情和生機去應對別人。當別人給你打電話時,你也應該用同樣的心理學。你和他說話的聲音,要表示出你是如何喜歡他給你打電話。紐約電話公司開設了一門課程,專門訓練公司的接線員,要求他們在說“請問您要撥什麼號碼”時,要向對方表達出“早安,我很高興為您服務”的語氣。明天我們接電話時,也要記住這一點。

這種哲學在商業中管用嗎?讓我們來看一下。

查爾斯·華爾德是紐約市一家大銀行的員工,他有一次受命準備一份關於某公司的機密文件。他知道某個人掌握了他所急需的這些材料。

於是,華爾德就去拜見這個人,他是一家大實業公司的董事長。正當華爾德被引進董事長辦公室時,一位青年女子從門外伸進頭來,告訴董事長說她今天沒有什麼可給他的郵票。

“是這樣的,”董事長對華爾德解釋道,“我正在為我12歲的兒子搜集郵票。”

華爾德向他介紹了自己的來意,開始問他一些問題。這位董事長的回答十分含糊不清——很明顯,他不願講話,沒有什麼事情能夠引起他的興趣並令他開口的,因此這次會談變得簡短而枯燥。

“說實話,我當時不知如何是好,”華爾德在我班上講這件事時說,“然後,我想起他的秘書對他說過的話——郵票,12歲的兒子……同時我又想起我們銀行的外彙兌換部經常收集郵票——世界各地寄來的信上取下的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