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對外貿易結構及優化問題分析
國際商務論壇
作者:王小平
內蒙古對外貿易的發展,除了金融危機爆發時的2009年有所反複外,貿易額基本處於上升的趨勢。 “十一五”時期,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累計達到381.08億美元,比“十五”時期增長1.4倍。其中,出口143.19億美元,比“十五”時期增長86%。
2012年因金融危機及歐債危機導致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內蒙古對外貿易發展不及2011年,特別是出口下滑明顯。數據顯示,2012年1-11月,內蒙古進出口總值103億美元,同比下降4.5%,其中出口37.2億美元,同比下降13.8%,進口65.8億美元,同比增長1.8%
一、內蒙古對外貿易發展的結構分析
1.貿易結構。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構成了內蒙古總體貿易結構。貨物貿易中,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的進出口總額雖低,但增長迅速。以2011年為例,全區機電產品進出口額為15.46億美元,同比增長53 %,占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的13%。其中,機電產品出口8.56億美元,增長73.1%,占全區外貿出口總額的19%;機電產品進口6.90億美元,增長32.8%,占全區外貿進口總額的10%。全區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額為3.88億美元,同比增長30%,占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的4%。其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94億美元,同比增長73.37%,占全區外貿出口總額的7%;高新技術產品進口1.24億美元,同比下降18.19%,占全區外貿進口總額的2%。服務貿易以2012年第一季度為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3.7億美元,第一位是旅遊業,貿易總額為1.68億美元,占服務貿易總額的45%;第二位是運輸業,貿易總額達到0.73億美元,占服務貿易總額的20%;第三位的是其他商業服務,貿易額為0.7億美元,占服務貿易總額的19%;第四位是谘詢服務業,貿易總額達到0.17億美元,占服務貿易總額的4.6%;第五位是建築業,貿易額達到0.15億美元,占貿易總額的4.1%。
2.市場結構。隨著市場多元化戰略的實施,內蒙古的對外市場已由俄羅斯、蒙古、日本拓展到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及南美洲,貿易夥伴已達160多個,但基於地緣、區位、口岸等因素的影響,俄蒙仍屬於內蒙古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以2012年1-11月份為例,前11個月,內蒙古對外貿易額為103億美元,其中對蒙古國貿易值為30.2億美元,對俄羅斯貿易值為24.4億美元,對俄、蒙貿易額占貿易總額的53%,特別是在全區貿易下降4.5%的情況下,對蒙古的貿易仍保持了23.2%的增長, 表明與蒙古國的貿易在內蒙古整體貿易發展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凸顯出內蒙古對外貿易增長的地區不平衡。
3.貿易方式結構。內蒙古對外貿易發展極具邊境地區特征,貿易方式上邊境貿易占比較大。2011年內蒙古邊境貿易進出口總額46.58億美元,同比增長39.2%,占全區對外貿易總額的39%。2012年前11個月,在103億美元的貿易總額中,一般貿易額47.7億美元,占比46.3%,同比下降8.5%;加工貿易4.6億美元,占比4.5%,同比下降50.9%;其他貿易50.7億美元,同比增長9.2%,其中邊境貿易42.8億美元,占其他貿易的84.4%,占貿易總額的41.6%,邊境貿易地位重要。
4.企業結構。內蒙古對外貿易發展中,私營企業貢獻最大。以2012年1-11月份數據為例,在103億美元的對外貿易額中,私營企業完成了67.8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5.9%,占貿易總額的65.8%;其中進出口額上億美元的企業有二連市吉利貿易有限責任公司、二連浩特市正北經貿有限責任公司、滿洲裏盛世華強貿易有限公司、內蒙古佳藝博貿易有限責任公司、額濟納旗慶華-馬克那林蘇海特、赤峰金劍銅業有限責任公司、鄂爾多斯市西金礦冶有限責任公司、正大高科電子(內蒙古)有限公司和包頭羅地亞稀土有限公司等。國營企業完成18.1億美元的貿易額,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下降6.1%,進出口額上億美元的企業有包鋼集團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內蒙古北方重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外資企業完成16.1億美元,占貿易總額的15.6%,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下降27.8%,進出口額上億美元的企業有利樂包裝(呼和浩特)有限公司。集體企業不足1億美元,但增長較快,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