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一柱心香,遙祝袁老

本刊特稿

作者:楊明明

老照片開始褪色,28年了,可袁老的音容笑貌依然鮮活、親切。亮一盞心燈,點一柱心香,遙祝袁老一切安好。

天長識長

結識袁老,是因為沾天長小學的光。要不,我一個普通的小學語文教師,怎能和“人教社”的泰鬥級專家相識呢!據說袁老解放初在杭州師範教過語文。天長的校長李承龍和教導主任羅雲仙都是他的學生。所以20世紀80年代前期,他們請袁老來天長講課、座談,我自然也有機會仰望泰鬥。屆時,羅老師已經是特級教師了,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很有研究。張化萬老師雖然年輕,但是在小學作文教學上,也很有思考。她們都有和袁老直接對話的資格。我覺得自己很膚淺,沒有理論功底,隻是聽聽、記記、想想,不敢隨便插嘴,以至讓袁老對張化萬說:“你應該好好地幫助這位小妹妹……”驚得我連忙申明,“袁老師,我還比他大一歲,早畢業一年!”這一“誤會”,讓我“羞愧”!說明當年的我很稚嫩,也很膚淺。不過,最開心的是,從此就認識了大名鼎鼎的袁微子先生。

於是,我開始認真地讀袁老的《小學語文教學法》,也認真研究袁老的課例——《在仙台》。可能因為天份不夠,悟性不高,我也寫不出多少頗有見地的心得,肯定讓袁老失望了!

柳鶯拍片

1985年秋,袁老和幾位南京的老師來我們杭州拍片,由浙江電教館負責。拍攝的是一組關於小學語文教學的講座,袁老師當然是指導老師了。參與拍片的有我們上城區的程玲老師,下城區的朱雪丹老師,還有讓我讀師範時就敬仰的斯霞老師,還有的老師我記不住名字了,反正除了我是“白丁”,她們都是“特級”吧。我想,大概我講的選題比較新,是“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又因為我有幸參加了天長小學的“整體改革實驗”,也可能是因為我當年的語文錄像課《找駱駝》在全國得了獎,被當時的中央電教館特聘為講師團講師。反正我定位於“重在參與”,向名師學習。學校領導就是這麼教育我的,我自己也覺得應該珍惜能直接聆聽袁老教誨的機會。

在討論講課提綱的會議上,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第一個發了言,記憶中就讓南京的蒯老師好好地“指點”了一番,挺受教育的!可我確實記不清袁老對我有什麼“批評”了,印象中的袁老對我非常寬容。他總是笑眯眯地鼓勵我,那鏡片後麵的目光充滿著期待,他總說:“不錯,不錯。明明老師挺有想法的。這樣的實踐活動,我覺得很好。”也許我真的悟性不足,沒聽明白;也可能我罩在學校整體改革的大光環下,得到前輩的厚愛,我清楚自己的“份量”。

細算當年的袁老已經是73歲高齡了。他不光親自指導我這樣的無名小輩,還要坐長途汽車,一路顛簸深入偏遠的地縣講課,實在是很不簡單,敬佩由衷而生。

諄諄教誨

讓我感動的還有一件事。袁老知道我喜歡兒童文學,便寫信鼓勵我好好搞兒童文學。“告訴你,小學語文教師就應該熱愛兒童文學。許多大家,都是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的。譬如:葉聖陶、豐子愷,還有老舍先生。他們都寫過很多兒童文學……”這讓我很受鼓舞。原本,我總覺得自己搞創作,寫點孩子們的小東西,有點不務正業,也有人批評我不集中精力教語文。我覺得有點委屈,覺得寫寫孩子們,讀給孩子們聽,是一件很開心、很快樂的事情。自得到袁老這樣的“慫恿”後,我就“理直氣壯”地寫了。可是,我畢竟不是一個搞兒童文學的材料,所以也沒寫出什麼大名堂。不過,袁老的教導讓我明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懂兒童文學,愛兒童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