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五個環節 構建高效課堂
閱讀教學
作者:金立標
高效教學要促進學生當前發展,更要促進其長遠發展。可以說,高效課堂它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追求。那麼,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
一、高效課堂,預習先行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一切後教的知識都要根據先教的知識。”這就是說,理解新知識需要舊知識作基礎。預習可以使學生發現舊的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節,為聽課掃清障礙。學生在預習時會遇到一些困難,帶著問題聽課會使學習更具目的性;教師隻是起著主導作用,隻有學生積極參與發揮了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提高課堂效率。
二、課堂導入,調動情緒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好的課堂導入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使其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提高學習效率。特級教師孫雙金上《隻揀兒童多處行》一課時,新課導入階段體現了他的匠心獨運。他先讓同學們聽《春天在哪來》這首歌,然後提問:“同學們,春天到了,你們都想到哪兒去找春天呢?”學生回答完畢後,孫老師話鋒一轉:“冰心奶奶為什麼不到別的地方找春天,為什麼不到遊人多的地方找春天呢?大家讀讀課文,在課文裏找一找。”這樣的導入很緊湊,富有啟發性,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新課導入或設疑、或激趣、或營造氛圍,總之,要把學生的情緒以最快的速度投動起來,調入到學習當中去。
三、提問精煉,把握節奏
認真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很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自己所提的問題存有問題,無效問題往往在課堂上時有出現,這樣的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也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例如: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教學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還有,課堂上有時給學生提出問,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往往容易出現答非所問、東扯西拉現象,這樣不僅浪費了時間,還降低了教學有效性。
四、合理設計,拓展容量
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堂適當拓展,對於教學有著很重要的價值。有效的課堂拓展能提高課堂效益。拓展必須要立足文本,拓展的時機、拓展的內容、拓展的寬度和深度,都要圍繞文本來展開,要使拓展的麵與課文有機地結合起來。比如,《學會查‘無字詞典’》一課中有一個反問句:“這不就是對‘驕陽似火’最好的解釋嗎?”這就是一個訓練點,按照以往教師的做法,把這個句子讀一讀,改成陳述句就可以了,很少會進行更多的句式互換的練習。運用多媒體課件,我們可以再準備幾個反問句,讓學生當堂改一改,改完後映示答案。這樣一來,增大了課堂練習的容量,無形中提高了課堂的效益。但是也必須認識到,課堂拓展隻是教學的一種形式與手段,它必須服務於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過分追求拓展,必然會降低實效,甚至導致教學失敗。
五、學生為本,喚醒激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和思維的閃光點,捕捉到他們心靈的火花。隻有點燃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之火,使他們得到愉快的情感體驗,才能激發其內在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更多運用的是語言激勵,例如:你很會思考、你真會讀書、你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等,表達自己關注、肯定、支持等態度。語言激勵要求語言表達要清晰明確,恰如其分。除使用有聲語言外,還可以便用無聲語言,通過目光、手勢、體位、(微笑、點頭、豎姆指、拍肩膀、撫摸頭)等表示教師的態度。教師在指出學生缺點和不足時,要少做“裁判”,多當“參謀”,要鼓勵學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修正錯誤,獲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