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創設讀寫一體的語言實踐課(1 / 2)

如何創設讀寫一體的語言實踐課

閱讀教學

作者:葉賽紅

一、文本解讀——讀寫一體語言實踐課的著眼點

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語言的運用上時,就不僅要知道文章寫了什麼,還要知道它是怎麼寫的。這樣的解讀就決定了教學設計的走向,直指課堂著眼點。

《卡羅納》選自《愛的教育》,課文字裏行間洋溢著濃濃的關愛之情。本組課文的教學目標是“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沒有提出語言訓練目標。那麼教學僅僅是止於“感受真情”嗎?對於像這樣一篇學生一讀就懂,一讀就被感動的文章,再花大力氣去研讀、渲染,也難以教給學生有價值的東西。於是,筆者撥開文本的叢林,從寫的角度去發掘,發現文本在寫作形式上的兩個秘妙:一是通篇課文從卡羅納承受的巨大悲痛和大家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麵來寫的,而且兩兩對應;二是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情進行細致的描述,體現大家對卡羅納的關愛。為此,教者就緊緊圍繞這兩方麵的特點來設計板塊:板塊一,疏通經脈、發現線索;板塊二,咀嚼涵泳、習得方法;板塊三,創設語境、運用寫法。通過三個板塊創設了從讀到寫、讀寫結合的語言實踐課堂。

二、熟習範文——讀寫一體語言實踐課的立足點

課文都是經典範文,不光文質兼美,而且語言形式、寫作手法別具一格,對初學寫作的小學生來說,有很多的借鑒之處,是非常寶貴的學習資源。如果學生能從具有“樣本”特性的課文中習得習作方法,再用實踐來檢驗方法的運用,是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的。

《卡羅納》第一板塊的教學是,按要求選擇文中關鍵語句進行填寫,完成語言梳理:在卡羅納時,(誰)(怎麼樣)。通過梳理、集約組塊,既把握了文本的內容構成,又明確了教學內容,突出了教學重點,還便於學生發現其中的表達方式:課文從卡羅納承受的巨大悲痛和大家對他的無限的關愛這兩方麵來寫的,更為第三板塊從這兩方麵寫話,做了有效的語言形式遷移。怪不得,學生經過填寫後,一目了然地道出了這一形式的奧妙,輕而易舉地概括了文章的大意。第二板塊的教學是找出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抓住關鍵詞語做批注、談感受。學生在自主“體悟、交流、朗讀”實踐的基礎上,教師恰到好處地滲透了語言表達方法:課文就是用一個個親密的動作、一個個關切的眼神、一句句溫暖的話語,把心中的愛表達出來的。在這個自主學習過程中,重在語言習得,兼及情意感受,較好地處理了“言”“意”之間的關係。通過第一、第二板塊的教學,學生熟習了課文語言表達形式上的特點,就能順順當當地實現第三板塊的交接:運用學到的語言表達形式,表達心中的愛。因此,熟習範文是語言實踐課的立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