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言語之妙 悟表達之法

咬文嚼字

作者:杭群燕

一堂好課,正如一杯好茶,其色鮮亮,賞心悅目;清香飄逸,沁人心脾。講究語言的品味,無疑使課堂生成了令人銘記於心的永恒的甘甜之味。這樣的語文課堂抓住了主旨,掌握了要義,真正凸顯“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性。語文學習的“含英咀華”,就是以心靈行走在語言與意義的世界,下麵我結合教學《黃果樹瀑布》一課的兩個片段來談一談。

【片段一】走近黃果樹瀑布,讀出方法,品出韻味

1. 不同聲響,皆有意境。

師:(出示: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我們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後像潮水般湧上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隻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大家讀一讀這句話,有什麼感覺?哪裏寫得妙?

生:我覺得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這個想象寫得很妙。它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瀑布聲響很美。

師:是呀,未見其形,先聞其聲。

生:這個想象把“飄”的感覺具體化了,形象化了,也親切化了。

師:我們沒有去過黃果樹瀑布,無法體會到那種飄來的聲音,究竟有多響,而作者這一個巧妙的比喻,讓我們明白了這聲音就是微風拂過樹梢的輕柔、靈動,那飄過來的聲音要細細聽才清楚,令前往遊玩的人充滿驚喜,充滿期待。

生:“像潮水般湧上來”,這個想象生動貼切,讓我感覺到此刻聲響是多麼的壯觀!

師:你想到了哪些成語?

生:浩浩蕩蕩、排山倒海、氣吞山河、千軍萬馬、勢如破竹……

師:作者用詞的貼切,合理豐富的想象,給我們帶來了如聞其聲的真切感受,這就是想象的美妙之處。

師:(出示: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大家再來讀一讀這句話,有什麼感覺?哪裏寫得妙?

生:我從這個想象中,感受到了這時水聲很響,氣勢非凡。

生:看紡織車間織布機的視頻,一架織布機就已經夠響了,何況千萬架呢!

師:(出示:瀑布從岩壁上直瀉下來,如雷聲轟鳴,山回穀應。)那麼這句呢?

生: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瀑布聲響很大,用了這個比喻,把直瀉下來的聲音想象成雷聲轟鳴,山回穀應,真是雄偉壯觀,氣勢非凡啊!

師:你讀出了這想象的魅力。作者運用豐富貼切的想象,將瀑布的轟鳴聲再現於我們耳邊。

師:為什麼同樣的瀑布聲,作者會作出不同的比喻呢?

生:我覺得是瀑布的聲音發生了變化。

生:我認為是作者聽瀑布的位置變化了,所以聽到的聲音也變化了。

師:是啊,比喻要用得準確、巧妙,才能讓人猶如身臨其境。

2. 美在形態,渾然天成。

師:(出示: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岩壁上,上麵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我們來讀這句話,你有什麼感覺?

生:我覺得這裏把瀑布比作了“寬幅白練”,寫得很生動,尤其是懸掛,這個詞用得妙,顯得很有氣勢。

師:讀讀下麵兩句話,哪個句子的表達效果好?為什麼呢?

A. 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岩壁上,上麵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

B. 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岩壁上,上麵折為三疊,從上麵流下來。

生:第一句話,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瀑布形態的寬,而且比作“白練”,顏色也符合,非常逼真。而第二句話,缺少了這樣的感覺,平淡無味。

師:是呀,缺乏了想象的文字是多麼蒼白啊!

生:我從“瀉”字,感受到了瀑布的水流量很大,氣勢磅礴,很壯觀。

師:有了想象,讓我們如見其形。這就是想象的魅力!(指導朗讀)

師:(出示: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遊,高達數百米,落在瀑布右側的黃果樹小鎮上,形成了遠近聞名的“銀雨灑金街”的奇景。)再讀這句,體會一下。

生:我從“銀雨灑金街”這個景象中,體會到了黃果樹瀑布給小鎮帶來的美。

師:讀著“銀雨灑金街”這個詞,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麵?

生:黃果樹瀑布從70多米高的懸崖絕壁直瀉入犀牛潭中,霧珠升騰數百米之高,陽光下,就像鍍上了銀色,那麼耀眼,那麼晶瑩,還形成了一條美麗的彩虹。

師:難怪,古人曾寫對聯稱讚它——(課件映示: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紅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銀雨灑金街”是多麼奇特的想象,她又讓我們感受到了黃果樹瀑布的詩意美,也從另一個側麵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黃果樹瀑布的氣勢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