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裏隻有你”
隨筆
作者:陳泰樹
對同學們來說,讀整本的書當然是理想的,而讀精短的文章也是不可缺少的。為他們搜尋適合的美文,是我近十年來樂此不疲的事情。我的電腦裏就積累了數百篇適合兒童閱讀的好文章,它們不光啟迪了同學們的智慧,也滋養了我的心靈。
近幾日,鄰桌的戴老師老是捧著一本大書在讀,引起我的好奇。借來一看,是《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於是,逐篇地看下去,看到了一篇讓我眼睛一亮的短文,趕緊複印下來,找了一段空閑時間把它輸入電腦。在輸入的時候,我會嚐試和作者的語言表達進行對接,看作者和我的表達習慣有什麼不同,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文章寫一個智力受損的小男孩在作文課上,寫了一篇隻有三句話卻分外感人的作文,深深地打動了那位“媽媽式”的老師。在老師的鼓勵下,小男孩用這篇作文作為獻給媽媽的生日禮物,讓媽媽也深受感動。文章結尾,作者情不自禁地發出了“智力可以受損,但愛永遠不會”的感歎。老師的心靈很美,她沒有歧視智障兒童,“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了關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小男孩的心靈也很美,腦炎奪走了他的智商,卻奪不走他的愛,他的懂事分外讓人心疼和愛憐。
拿到這篇文章,我習慣性開始了打磨文字的工作。本文不是專為兒童量身定做的,兒童閱讀對文字的要求比成人高,因為他們要通過作品來學習表達,培養語感,積累語言的範式。我希望能把文字改得更純淨、更曉暢一些,與兒童貼得更近。
我對原文的改動是:①“打個比方”改成了“比方說”。“比方”一詞有比喻、比如、假如三種意思,但“打比方”則隻有比喻的意思。顯然,這裏作者要表達的是“舉例說明、比如說”的意思,而不是作個比喻。②幾個標點符號。男孩的作文共3句話,可對照原文標點數下來,隻有兩句話,所以把一個逗號改作句號;哪裏用引號,哪裏不用,也作了調整,希望改後更規範一些。③老師的“批語”改動較大。原文:“你很聰明,你的作文寫得十分感人,請放心,媽媽肯定會格外喜歡你的,老師肯定會格外喜歡你的,大家肯定會格外喜歡你的。”修改後變成:“你很聰明,老師非常喜歡你。你的作文寫得十分感人,請放心,媽媽看了肯定會格外喜歡你的。”④“……陽光燦爛的星期天:”冒號改為句號,因為學生不能理解這裏為什麼用冒號。改的目的是不讓學生的思維產生混亂。⑤“美麗的大信封”刪去了“美麗的”。這樣改可能會傷害文章的意蘊,因為我認為一個智力受損的孩子卻能親手做出“美麗的大信封”,感覺不太真實。
接下來要做的工作是編寫與學生互動的話語,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
我編寫了下麵兩道思考題:
1. 文章題目叫“一個美麗的故事”,你覺得這個故事美在哪裏?
2. “智力可以受損,但愛永遠不會。”多麼啟人深思的話語!對照文中的小男孩,我們不妨思考一下自己:我們的“愛”受損了嗎?
學生閱讀做什麼?當然最主要的任務是培養閱讀理解的能力,學習語言的表達;其他如長見識、啟智慧、育心靈等等,都是需要的,不過不同的文本解決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罷了。因此,美文互動話題設計一定要凸顯語文味:整體把握、局部深入都可以,要引導學生理解思想內容,走進文本裏去。這是第1題的出發點所在。
學生走進文本以後,還需要由老師把他們帶出來,在文本與生活之間走一個來回,發揮閱讀幹預生活的作用。第2題的設計實際上抓住了一個與文本相反的現象:相當多的孩子智力正常甚至超常,但心靈發育不全,這是一個值得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因此,第2題的設計應當是有較強的現實意義的。
限於篇幅,互動話題設計必須精短。怎麼做?——不兜圈子,不繞彎子,直擊要害之處。兩道思考題的設計,一抓文題,一抓中心句,著重對文本的整體把握和心靈的感觸與自省,都是閱讀本文最最緊要的事情。下一步幹什麼呢?當然是在適當的時候拿到班上和學生展開閱讀交流,去聆聽他們在閱讀中心靈拔節生長的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