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課內課外融合,課堂真實有效(1 / 1)

課內課外融合,課堂真實有效

教學劄記

作者:卞黎鳳

【教學片段】蘇教版六上《給家鄉孩子的信》

師:(出示句子:①我思索,我追求,我終於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②我願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③人活著不是為了白吃幹飯,我們活著就是要給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這個我們辦得到,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隻有為別人花費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麼也得不到。)讀讀這些句子吧,這是一位老人在他漫長的歲月裏的人生信條和追求。(指名讀)

師: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先後擔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在漫長的工作時間裏,他從來沒有拿過一分工資。巴金老人的一字一句都讓我們深深銘記,他讓每個人都認真地審視自己,讓每個人都去思考如何讓生命有價值。(板書:讓生命開花結果)

請你再默讀這些文字,用上這樣的句式說說自己對生命開花結果的理解:讓生命開花結果,就是,而不是。

生:讓生命開花結果,就是讓自己心裏有別人,而不是隻為自己著想。

生:讓生命開花結果,就是能為社會做事,而不是成為社會的負擔。

生:讓生命開花結果,就是為社會奉獻,而不是索取,怨聲載道。

師:(出示文字,教師朗誦)

讓生命開花結果

讓生命開花結果/就像穿越一個世紀的巴金老人/他用文字的激情,喚醒人們沉睡的靈魂//讓生命開花結果/就像我們的好警察任長霞/她用自己的行為闡釋了正義和民主的真正含義//讓生命開花結果/就像窗外那個不知名的清潔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事業

師:讓生命開花結果,你會想到哪些人?也許是偉大的人、名人,也許更是那些普普通通在自己的崗位上奉獻一生的人,拿出你的筆,把你心裏想要說的話寫下來吧!(學生寫,然後彙報)

生:讓生命開花結果,我想到了城市清潔工,他們每天清晨出門,髒了自己,美麗了城市,他們是城市的美容師,他們的生命在開花結果。

生:讓生命開花結果,我想到了我們的親人解放軍,哪裏有困難,哪裏有災情,哪裏有危險,他們都是衝在最前麵,他們的生命在開花結果。

生:讓生命開花結果,我想到了巴金的夫人蕭珊,她為了巴金爺爺,不知吃了多少苦,在巴金爺爺被批鬥想不開的時候,她開導他;在巴金爺爺生病的時候,她細心照顧他;最後自己得了絕症。可以說她的一生都在為巴金爺爺,她的生命也在開花結果。

【教學反思】

課文的作者巴金生活經曆跟我們的學生距離很遠,可我們看到的課堂上的情境多麼情趣盎然!之所以出現這樣欣喜的結果,是由於教師在課內課外融合上做了一些引導,有以下幾點值得大家思考:

1. 整合了教學與課程。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課程給什麼,我們就教什麼。這堂課上,教師把自己和學生看作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教師不隻是忠實地實施課程,為了讓學生更了解巴金的人品和作品,我布置學生去看有關巴金的書籍。在上公開課的前一天,專門上了一節《走近巴金》課外閱讀交流課,開發了“了解巴金”的課程資源。

2. 努力做到開放,讓課堂充滿生命力。傳統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我們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對《給家鄉孩子的信》中的重點語句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到見解,師生在互動中即興創造,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課堂中充滿了激情和智慧。

3. 師生共讀,課堂才會有積澱。為了上好這節課,我和學生一道認真閱讀了有關巴金的文章,了解巴金的作品和人品,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進行很好的溝通和合作,思維、情感在碰撞中擦出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