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詞教學宜在語境中進行
教學劄記
作者:丁仁森
一、善於捕捉語境生成,讓“隨堂識字”見實效
[片段1]蘇教版二上《識字8》“飽滿”一詞的教學
(在桌子上放了一把毛豆莢,請學生一起動手挑出其中稱得上“飽滿”顆粒的一個豆莢來。)
師:同學們,用你明亮的眼睛看一看,再用手摸一摸,你挑出的毛豆是怎樣的?
生:硬硬的、圓圓的、飽飽的。
師:是啊,鼓鼓的,脹脹的。毛豆莢長得鼓鼓的,這就叫——飽滿的毛豆。“飽滿”除了形容成熟的豆子、稻子的穀粒等鼓鼓的樣子,還可以形容什麼?
通過讓他們親手摸一摸,體會“飽滿”就是“豐滿”的意思。隨後,再次創設情境加深體會:我快步走到教室門口,突然轉過身來,昂首挺胸,麵帶微笑,兩眼炯炯有神,問道:“你們看,老師今天的精神怎麼樣?”學生一齊回答:“老師精神很飽滿!”由此,讓他們了解“飽滿”的另一種含義。在寫字教學時,我把“飽”的最後一筆“豎彎鉤”用紅色的粉筆寫誇張一點,再問:“你們看,“飽”的豎彎鉤也可以用什麼來理解?”再一次運用了“飽滿”一詞,這樣,學生就能深刻地理解“飽滿”一詞的不同用法。
二、善於調用生活體驗,讓學生知其義而辨其形
[片段2]蘇教版二上《大禹治水》“治”和"製"的教學
師:“治水”的“治”是什麼意思呢?“這個“治”字為什麼是三點水旁?
生:到處都是水,就需要治理它,“治”字當然是三點水旁。
師:是的,你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這個“治”字,當初就是治理洪水的意思,發了那麼大的水,我們當然需要去管理它、治理它了。
師:那麼大禹是怎麼治理洪水的呢?
生: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9條大河,劈開了9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大海。
師:對,大禹采用開通大河、變堵為疏的方法來治水。同學們,在生活中,這個“治”字還可以組成什麼詞?
生:治國、治家。
師:那麼“製服”中的“製”是什麼意思呢?
生:字典上是指用強力壓製,使它馴服。
師:在這句話中,誰被馴服了?
生:洪水。
師:洪水原來怎樣?現在又怎樣?
生:滔滔的洪水,凶猛地淹沒了農田,衝倒了房屋,這是治水前。
生:治水後,洪水在河道裏規規矩矩地流向大海。
師:所以說,洪水被大禹製服了。生活中,你們還知道哪些可以被製服?
生:歹徒被警察叔叔製服了。
辨別易混淆字,必須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結合一定的語言環境,並最終回到語言實踐中去,這樣學生才能學以致用,“學”“用”結合,才能真正理解詞義並加以運用,這種方式遠遠勝過教師的空洞說教。
三、善於發揮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讓學生知其形而辨其義
[片段3]蘇教版二上《識字8》帶“包”的形聲字教學
師:從這些字的讀音中,你發現了什麼?結合下麵它們所對應的圖,你又會發現什麼?
師:“包”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變成不同的字,我們想知道它的意思,隻要看看它的偏旁就知道了。為了更好地記住這些字,同學們想想可用什麼好辦法?看誰能給“包、苞、飽、炮、泡”編一首兒歌或順口溜來記住它們呢?快試試吧。(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快編出了自己喜歡的兒歌)
一撇橫折鉤,小巳藏裏頭。(包)
草帽頭上戴,像朵荷花苞。(苞)
加個食字旁,肚子撐得飽。(飽)
火字旁邊站,一聲火炮響。(炮)
左邊三點水,愛把水泡冒。(泡)
通過觀察,讓學生進一步明白,“這些字的偏旁表示字的意思”這一形聲字的特點。學生在主動識字情感的支配下,自主識字、交流、合作,感受到識字的快樂和自己獲取知識後的成功喜悅。這樣,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自我分析、綜合,發現形聲字的規律,既獲得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