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激動地說:“我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美德!”
遠處傳來那個強盜歡樂的叫喊聲:“我以後再也不做壞人了!”
這個聲音響徹了山穀。
禪師說:“他的確已經不信任我了,但是你難道沒有從他的眼睛中看到他如釋重負的感覺嗎?還有什麼比這樣更能讓他棄惡從善呢?”禪師不惜犧牲自己的名譽教育他人,真可謂心中存有一輪明月。
孩子是家長的希望,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特別是這一代獨生子女,都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背負著國家的未來和父母的希望的重托。因此,教育孩子不但是家的責任,更是國的需要。我們在強調孩子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同時,更應注重思想品德的培養。如何把孩子教育成我們希望的有用的人才?人才這個詞是廣義的。毛主席說:要德育、智育、體育全麵發展。德育排在了第一位。讓孩子學會愛別人,愛周圍的世界,有一個健全的人格。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關心的同時,也給孩子做出了榜樣,讓他體會到愛別人和被別人愛是同樣重要的。告訴孩子應報答別人對他的愛,這是將來立足於社會非常重要的一點。用我們身邊的人或事,從小家開始,培養他愛家、愛父母的情感,再進一步就是愛家鄉、愛國家。教給孩子關心和愛護父母的同時要關心身邊的人的。如果遇到鄰居有困難,應主動上前幫助,這樣做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這種行為教育有時候比理論的說教會更具說服力。這就是榜樣的力量。父母要注意自身的行為,見了長輩要熱情主動的用尊稱打招呼,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文明禮貌。孩子從家長對長輩的尊敬中學會了敬老、愛老。
一位家長說起自己的孩子心情非常沉重,每次有好吃的東西時,他都會自己悶頭吃從不管別人。孩子的自私和冷漠讓家長不知所以。有時候我們有意讓孩子體會被別人尊重和被別人看不起的滋味,讓他從中學會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教孩子怎樣發現別人的優點,向他人學習;告訴他要想比別人強,就要學會看到自己的弱點,知道弱點在哪才能進步。同時學習幫助別人,幫助和保護老、弱、病、殘等弱者。鼓勵孩子積極為同學、為集體做好事。
孩子的身心健康離不開家庭教育,家長的心中有明月才能照亮孩子。孩子健康成長家庭才會幸福,隻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結合起來,一切美好願望才能實現。
禪意父母
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無論他多麼有才也不可能成就大事業。所以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培養要從小抓起,從現在抓起。少年時期是人生的關鍵階段,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盤需從小做起,就像學功課一樣,基礎打不好會影響整體的發展。如果把握不好這個關鍵時期,就很可能迷失方向,做人就是如此,麵對自身的不足甚至是汙點都不要懼怕,人生都可能經曆風雨,彩虹會在風雨之後。學習是為了將來,是為我們的明天更加美好。告訴孩子不能為學習而學習,學習不隻為掌握科學知識,而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做人。
用心撫摸孩子
有一次,慧能禪師在別人家借宿。中年休息的時候,忽然聽見有人在念經,慧能傾身細聽,感覺有些不對,於是起身來到那個念經的人身邊說道:“您常常誦讀經文,是否了解其中的意思?”
那個人搖搖頭說:“有一些實在難懂!”
慧能就把那個人剛才朗誦的部分為他作了詳細的解釋:“當我們在虛名浮譽的煙灰裏老去,滿頭白發的時候,我們想要什麼?當生命的火燼將熄,心跳與呼吸即將停止的時候,什麼是我們最後的期盼?當墳墓裏的身體腐爛成屍骸,塵歸塵,土歸士,生命成為毫無知覺的虛空之後,我們在哪裏?”
一時間,天清地明,那個人混飩頓開,似乎隱約能看見生命的曙光了。
那個人驚異地問慧能佛經上幾個字的解釋,慧能大笑說道:“我不認識字,你就直接問我意思吧廣那個人聽了他的話感覺到十分吃驚,說道:“你連字都不認識,怎麼能夠了解意思呢?怎麼能夠理解佛理呢?”
慧能笑著說:“諸佛的玄妙義理,和文字沒有關係。文字隻是工具,理解靠的是心,是悟性,而不是文字。騎馬的時候,不一定必須要有韁繩那是給那些初學者準備的,一旦人門,就可以擺脫韁繩,在想去的地方自由馳騁。”
慧能說,理解靠的是心,是悟性。教育孩子也是如此。用心去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對待孩子。像家庭中每個人一樣應該一視同仁。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家庭的一員,在家裏孩子有著自己特殊的位置。有的望子成龍、有的望女成鳳,父母希望孩子是天才,要知道人才之所以成為天才,成功的背後付出了多少心血,嚐試過多少失敗的苦澀,隻有那些“天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