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當父母的不能超支過急,急是不可能急出成才的孩子,心急往往會采取不當的手段。家長應該切合實際,為孩子營造一個寬鬆的環境,留給孩子一個自主的空間,一次成績或實踐的失敗,父母應該多一點鼓勵和關心,少一點責備和埋怨與孩子們一起找出失敗的原因,鼓勵他、教育他,哪裏跌倒哪裏爬起來。隻要用心去理解,去幫助孩子,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營造一個輕鬆的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家,但有的圓滿,有的殘缺。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然而家庭環境好壞並不是指富裕或貧窮,而是指家風的好壞。如果父母整天泡在麻將桌上,隻知道掏錢給孩子,孩子的未來可想而知。有位心理學家講過: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便學會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便學會好鬥;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便學會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便學會喜歡別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便學會覺得生活在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
用心理學家的話試著給孩子營造一個環境,定會受益非淺。給孩子一片自主的空間。孩子才能更自覺地學習,到書的海洋中才能積累豐富的知識。當然,沒有壓力,孩子可能會缺乏自控能力,但壓力過重,也會扼殺孩子的身心發展和學習興趣,要處理好這種關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父母必須認真關心孩子每一個方麵才能使孩子體會到家庭的溫暖,隻要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方是父母最大的心願。
禪意父母
沒有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那麼怎樣才能使孩子成龍成鳳呢?家長的思想觀念以及對工作、生活的態度,待人接物、舉止談吐,都被孩子看的一清二楚,對孩子的成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往往父母並不在意,殊不知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有這樣一句話: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會教育的父母。自古以來人們就知道子不教父之過,因此父母應用心教育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結果自然不同。
愛護不是過份的保護
一天,釋尊禪師在寂靜的森林中坐禪。太陽斑駁的影子撒在地上,即使閉著眼睛也能感覺到它的晃動。微風輕輕地拂過樹梢,發出悅耳的聲音。
突然,遠方傳來隱約的嘈雜聲,聲音越來越近,在寂靜的樹林中聽得十分清楚,原來是一對男女在林中爭吵。
過了一會兒,一名女子慌忙地從樹林中跑了過來。她跑得太專注了,從釋尊禪師麵前過去,居然一點也沒有發現禪師。之後又出來一名男子,他走到釋尊禪師麵前,非常生氣地問道:“你有沒有看見一個女子經過這裏?”
禪師問道:“有什麼事嗎?為什麼你這麼生氣呢?”
陽光透過樹葉,在男子臉上形成明暗不定的陰影。他凶狠地說:“這個女人偷了我的錢,我是不會放過她的!”
釋尊禪師問道:“找逃走的女人與找自己,哪一個更重要?”
青年男子沒有想到禪師會這樣問,站在那裏,愣住了。
“找逃走的女人與找自己,哪一個更重要?”釋尊禪師再問。青年男子眼睛裏流露出驚喜的神色,他在一瞬間感悟了!青年低下頭來,臉上的怒氣早消失了,重新洋溢著平靜的神色。
找逃走的女人與找自己,哪一個更重要?孩子對母親的依賴是從母腹中就開始了,但那隻是一種先天的本能的依賴。而孩子在成長中的過分依賴則是後天養成的一種習慣。這樣的孩子,即使長大了,也不能成為堅強的男子漢。在潛意識中,總希望回到母親的保護傘下。
現在有很多母親,她們仍以愛的名義控製和支配孩子,把自己和孩子綁在一起。她們把這種方式稱其為愛,以母親應盡職責和義務做旗號,把孩子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這種做法使孩子始終成長在母親的眼皮底下。長此以往孩子不僅依賴性強,而且效仿母親的一舉一動。孩子從小養成用母親思維看待現實生活。按母親的生活模式尋找自己的生存法則。這種依賴,嚴重影響著他的成長和自立,使他對自身的生活很難把握。
譬如母親在生病時,孩子常常表現得焦躁與無助。因為他隻會被人愛,卻不會去愛別人,關心別人。這樣的孩子想讓他自立很難,他永遠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這樣的母親,自以為給孩子無與倫比的愛,事實上卻大大傷害了孩子。在這樣的母親嬌寵下長大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子,一般都不會成為真正的男子漢。在現實生活中,他會經不起失敗。他通常會把失敗,看成是現實對他不公正的待遇,總覺得自己委屈。這樣在父母的翅膀下麵成長的孩子總抱怨別人,而不會檢查自己是否缺少對他人的關心。
國外的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好,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真正做到了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弄亂了房間要孩子自己打掃,孩子跌到了要自己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