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獨立生活的機會,而不是包攬孩子的一切。嬌寵溺愛使孩子永遠難以成為自強自立的人,更不可能培養出自覺主動地學習習慣。
禪意父母
在父母翅膀底下長大的孩子,未經曆過風雨,更不可能知道如何麵對突如其來的風雨,因此在生活中多數都是弱者,在學習上遇到一點點挫折就退縮不前,很少有主動性。因此,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走出這種愛的誤區,給予孩子鍛煉獨立生活的空間。金錢不是生活中的一切。父母的錢再多,沒有孩子的汗水,她就不會懂得珍惜,孩子不會理解金錢的真正意義,讓孩子親身體會勞動的辛苦,他才會懂得其中的不易。父母什麼都替代孩子去做,甚至是穿衣戴帽都要父母來做。要知道過分舒適的環境是孩子們成長的最大敵人。
把自主權留給孩子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從五祖弘忍那裏獲得衣缽心印後,怕人因妒加害,立即向遠方逃走。但消息還是走漏了,一時僧眾紛紛追趕而來,都想搶得衣缽。
後來一位叫慧明的禪僧追上了六祖,但自稱不是為了衣缽,而是為了求法,因此懇請六祖接引。
於是六祖說:“既然你是為求法而來,那麼希望你先拋棄一切外緣,斷絕一切思念,我再為你說法。”
過了一會兒,六祖接著說:“你不要想到善、也不要想到惡,就在這不思善惡的時候,請問什麼是你的本來麵目?”
聽了這話,慧明立刻大悟,接著又要求六祖再告訴他一些秘密的意思。
六祖說:“我能告訴你的,就不是秘密的意思了。如果你能反照自己,秘密的意思就在你心中。”
慧明聽了,非常感激地說:“我在弘忍大師門下很久了,卻不知道自己的本來麵目。現在,謝謝你的指點,使我感覺得道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現在,我對自己的一切都明白了。”
道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孩子的事情也應讓孩子自己來做。孩子的學習是讓父母最頭疼的事情,有的孩子一個小時的作業要寫上幾個小時,父母無奈隻好陪著孩子一起熬夜,如果說完成作業也需要父母陪寫、陪坐、陪讀,責任並不全在孩子,爸爸媽媽也負有一定的責任。學習本來是孩子的任務,完成學習任務是孩子的事。但是家長有時沒有意識到應從這個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學習。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我們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和安排,不要一味地將我們的意願強加於孩子。我們要相信孩子能夠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和時間,隻有家長充分地相信孩子,才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能行,是一個自主的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家長應放開手腳,孩子才能有主動性、
積極性去學習。
一位母親為了孩子學習挖空心思,今天用金錢物質獎勵,明天用冷言冷語,軟的硬的都不行就求孩子學習。讓孩子的心理產生一種為父母所學的意念。孩子感覺到,我是在為父母而學,必然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在父母的指手畫腳中,孩子沒有了自己的時間與空間,學習知識成為一種苦差。而父母也同樣感覺到勞累,沒有了足夠的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未能如自己所願發展,家長必然會心中充滿無限失望。
家長對孩子學習重視過了頭,把孩子的學習責任掛在了自己身上,好象忘記了誰在上學,完全沒有弄明白,督促孩子的學習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覺性,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是自己。一旦孩子的學習成了父母的事,孩子可能會因為害怕父母和老師的懲罰去應付學習,而不可能養成對學習的興趣和自覺學習的習慣。
我們放手讓孩子去支配自己的時間,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情,不等於放任不管。雖然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是我們有責任引導孩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利用好屬於自己的時間,隻要我們給予他們自主支配時間的權利。長期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事情,可以鍛煉孩子的責任心,使孩子心生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從而成長為真正的“男子漢”。
禪意父母
許多父母都想把孩子培養成自己理想的孩子,並實現父母未成實現的理想,表麵上看是為孩子著想,實際是把孩子變成了實現自己理想的一個工具。這樣違背客觀規律。若真想讓孩子成材,父母必須用心挖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找尋自己的興趣,按孩子的興趣自然發展。父母又何必勞神費力,花費心思。給孩子更多的一些空間吧!參天大樹之所以頂天立地,在於它有自己的生長空間。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都是在自身天賦和感興趣的領域中取得驚人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