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講,挫折是壯麗人生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這是很多人們所不願意麵對的,但它恰恰是生活的本來麵目,是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也是成功者最值得驕傲的財富。

青少年受挫折的基本表現有:學習、考試中的挫折,人際關係中的挫折,情感發展的挫折,自我意識發展中的挫折等。分別對他們不同方麵的常見挫折進行分析,可以幫助他們去認識挫折產生的必然性和普遍性,使他們經曆挫折時有一定的心理準備,能夠坦然麵對,把挫折當作對自己人生經驗的豐富。

幫助青少年認識挫折的兩麵性,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挫折也不例外。挫折既會給人帶來煩惱和痛苦,也能使人奮起、成熟,讓人從中得到鍛煉,受到教育。在對青少年實施挫折教育時,一定要讓孩子充分認識挫折的消極作用和積極作用,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挫折,並在挫折中受益。

當孩子能夠做到理性的認知,具有了承受挫折的能力,遇到挫折能夠自我調適,那麼它的抗挫折能力就會大大增強。告訴孩子們前麵有危險;這裏還有溫暖的懷抱,安撫孩子受傷的心情。孩子們在這個家庭裏學習:什麼是為的,什麼是不可為的。他們就會逐步領悟到人生的規則是敢於失敗和敢負責任。他們在讚賞與信任中獲得了勇氣與智慧。

禪意父母

父母不僅要重視孩子解決書本上問題的能力培養,還要善於引導孩子運用靈活的思維方式積極主動地解決實際生活中所出現的問題,教會孩子要勇敢地麵對日趨複雜的社會。校園也是一個小社會,孩子們在這裏學習競爭之道,也經曆競爭的考驗。帶著父母的囑托,執著自我的期望,他們要證明自己的實力,實現自我的價值。然而事情往往不能為孩子心之所願,挫折之後的孩子們還要學習接納一個不完美的自己、挫敗的自己,並積極的去完善自己,籌劃自己勝利的明天。

成由勤儉敗由奢

欽山和尚與雪峰禪師一起前往江西洞山,停下來歇息的時候,雪峰脫下鞋,發現又磨破了兩處襯底,不覺惋惜地說道:“您挺著點,咱們還要走三個多月才能到江西洞山呐!”

欽山見雪峰對著一個鞋子自言自語,忍不住笑了,說道:“對一雙鞋子也這樣禮拜,真是有佛心啊!”

雪峰說道:“懂得珍惜的人,才能領悟生命的奧秘!”正說著,

欽山忽然叫喊起來:“看!河裏漂下來一片菜葉!河流上遊肯定有人家,我們到那裏去度人吧?”

雪峰說:“這麼好的菜葉居然丟掉,實在是太可惜了,這樣不知道珍惜的人太不值得我們去度了,還是到別的地方去吧!”

然後伸手把菜葉撈了起來,兩人正要起身離去的時候,忽然看見一個人順著河水飛跑下來,大聲地喊道:“喂!喂!和尚,你們有沒有看見一片菜葉從上遊漂下來?那是我剛才洗菜時一不小心被水衝走的,要是找不回來就太可惜了,多好的一片菜葉呀!”

雪峰把菜葉從兜裏拿出來,那個人高興得笑了:“好哇!終於找回來了!”

二人互相望了一眼,不約而同向地向上遊走去……

不知道珍惜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怎麼能夠認清生命的本來麵目呢?有一個流傳的故事傳說:一位老人去世時,除了一塊刻有“勤儉”的匾外什麼也沒什麼其他財產給兩個兒子留下。兄弟倆分家時,為了紀念父親,便把匾從中鋸開,哥哥要了“勤”,弟弟要了“儉”。那以後哥哥每日辛勤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不知節儉生活,結果是兩手空空;弟弟則省吃儉用,不知勤勞耕作,創造財富,結果坐吃山空。後來兄弟倆經過仔細琢磨,他們把匾合在一起照著去做,勤儉持家,刻苦創業,終於創造了豐富的財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從這則故事可見,勤勞儉樸是一種立身、立家、立業的美德。

而現在的中學生,能夠懂得勞動意義的人並不多。如懶得鋪床疊被,懶得洗襪子,甚至懶的洗臉洗腳,更不要說勤勞的好習慣了,自己越俎代庖。這主要是因為一是父母看到孩子學習負擔重功課多,怕耽誤學習。其實,有些學生學習效率低下,不是做作業而是“磨”作業,是在學習的壓力下產生消極的抵抗。如果能改掉磨蹭和消極的毛病,就有時間去勞動了;二是父母怕孩子幹不好,還是自己幹省事。這樣孩子永遠不做,永遠也做不好。另外,有些父母認為隻要孩子學習好,將來有“出息”,就不怕沒有人幹活。其實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的教育目的在於培養孩子做人的基本品質和基本能力,如果我們做父母忽視了對孩子的勞動教育,就忽視了孩子學做人的最主要的內容和機會,害處很大,孩子容易忽視勞動,也不會體驗到生活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