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一種父母就是趕緊站出來,仿佛失敗的是自己,代替孩子去處理出現的問題,剝奪了孩子心理的體驗和感受能力。這兩種做法,前者仿佛是給孩子雪上加霜。使孩子遇到挫折後,想的不是如何戰勝它,而是如何躲過父母那一關,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沒有加強,從此害怕失敗,失去創新能力,導致越來越多的失敗。更為糟糕的是,父母與孩子間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遠。後者卻剝奪了孩子豐富自己人生體驗的機會,助長了孩子的依賴心理,等到有一天,父母沒有能力幫助他時,他已不知道該怎樣飛翔了,最後的結局是懷疑自己,不喜歡自己,悲觀失望。

在挫折麵前,父母應冷靜友善地幫孩子渡過難關。處理方法上要講究技巧,讓孩子在挫折中得到教益,既要告訴孩子人生的道路充滿了各種艱難險阻,應做好思想準備,又使孩子從戰勝挫折中體會到快樂和愉悅的心理。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給孩子信心和力量。既能強化孩子的好行為,也能樹立孩子的自信。因此,做父母的要改變觀念,不斷的成長,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提高。

禪意父母

酸甜苦辣構成豐富的人生。世上沒有永遠的常勝將軍,挫折和失敗往往是最好的老師。孩子還小,有時候遇到問題和遭受挫折時會退縮,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這時父母不僅要鼓勵孩子冷靜麵對挫折,更要培養孩子戰勝挫折的膽量和能力,以良好的心態來善待失敗,並從失敗的既成事實中查究原因,學會善於從失敗中找到開啟勝利之門的鑰匙。從而幫助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從失敗走向成功。生活的大海有許多個層麵,學習隻是其中的一朵浪花,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態可助孩子找到自由馳騁的層麵,擁有幸福和成功的未來。

給孩子確定明確的目標

弟子們和禪師一起在田裏插秧,可是弟子插的秧總是歪歪扭扭,而禪師卻插得整整齊齊,猶如用尺子量過一樣。

弟子們疑惑地問禪師“師父,你是怎麼把禾苗插得那麼直的?”禪師笑著說:“這其實很簡單,你們插秧的時候,眼睛要盯著一個東西,這樣就能插直了。”

弟子們於是卷起褲管,喜滋滋地插完一排秧苗,可是這次插的秧苗,竟成一道彎曲的弧線。

禪師問弟子:“你們是否盯住了一樣東西?”

“是呀,我盯住了那邊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個大目標啊!”弟子們答道。

禪師笑著說:“水牛邊吃草邊走,而你插秧苗時也跟著水牛移動,怎麼能插直呢?”

弟子們恍然大悟。

於是,他們選定了遠處一棵靜止的大樹,插出來的秧都果然很直。

插秧的時候,眼睛要盯著一個東西,這樣就能插直了。如果選擇的目標不斷移動,秧苗也就跟著插歪了。所以,目標的選擇很重要。作為父母,不應該把孩子考高分,上好大學,生活享受視作唯一的目標,對孩子的評價不要隻看孩子的成績單。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影子,自己的代言人,自己今生不能實現的理想,要讓孩子去實現;自己今生成功的地方,孩子一定也要獲得成功;過分地渴望自己的孩子成功,過分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出類拔萃,對孩子的期望值特別的高特別的多,讓孩子整天背著父母富裕的沉重的壓力和使命。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等等能力的培養。有了這些,才會有孩子美好的未來。孩子的成長像一顆樹一樣,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於一個人來說,學會做人比學會讀書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重要。每個孩子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他自身的身心發展過程。他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有獨特的個性,有他自己的興趣特長和愛好。作為父母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共處。教育孩子做人要誠實、守信,文明、禮貌;做事認真、細致;學會學習的方法,有追求知識的欲望;學會團結友愛、互相合作。讓孩子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堅信我的目標通過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達到;讓孩子有一個較現實的目標,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讓每個孩子成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