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父母
目標是需要跳起來才能夠得著的果子,或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達到的。順手就能摘到或不管怎樣努力也不能夠得著的都不叫目標。所以,我們幫孩子製訂目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會讓孩子喪失信心,太低會讓孩子覺得太容易,喪失積極性,如果自己的孩子目前是中下遊水平,那麼目標應是進步,如果是上遊水平,應是穩步。平時孩子考得好,就肯定他,鼓勵他彌補不足。考得不好,看孩子盡力了嗎?問心無愧了嗎?失誤原因在哪?給孩子以恰當的指導讓孩子製定自己的目標,讓目標成為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一個方向。
達·芬奇畫蛋
弟子們問禪師:“老師,如何才能成功呢?”
禪師對弟子們說:“今天咱們隻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說著,禪師示範了一遍,說道:“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次。大家能做到嗎?”
弟子們疑惑地問:“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
禪師說:“做完了這件事,一年之後你們就知道如何能成功了!”
弟子們想:“這麼簡單的事,有什麼做不到的?”
一個月之後,禪師問弟子們:“我讓你們做的事,有誰堅持做了?”大部分的人都驕傲地說道:“我做了!”禪師滿意地點點頭說:“好啊!”
又過了一個月,禪師又問:“現在有多少人堅持了?”結果隻有一半的人說:“我做了!”
一年過後,禪師再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幾個人堅持了?”這時,隻有一人驕傲地說:“老師,我做了!”
禪師把弟子們都叫到跟前,對他們說:“我曾經說過,做完這件事,你們就知道如何能成功了。現在我想要告訴你們,世間最容易的事常常也是最難做的事,最難的事也是最容易的事。說它容易,是因為隻要願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說它難,是因為真正能做到並持之以恒的,終究隻是極少數人。”
後來,一直堅持做的那個弟子成了禪師的衣缽傳人,在所有的弟子中隻有他成功了!
“世間最容易的事常常也是最難做的事,最難的事也是最容易的事。說它容易,是因為隻要願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說它難,是因為真正能做到並持之以恒的,終究隻是極少數人。”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貢獻的人,凡是做出了突出成就的人,都是那些有毅力克服困難百折不撓的人。所有大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文學家之所以取得非凡的成就,都是在頑強意誌的支配下,拚搏奮鬥的結果。
達爾文,愛迪生,愛因斯坦,他們小時候都曾被認為是智力不好的兒童,但他們都有遠遠超過別的兒童的堅強的意誌力,做事持之以恒,美國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幼雙目失明,兩耳失聰,麵對著的是黑暗而又寂靜的世界。但她卻憑著頑強的毅力學習,奮鬥,終於學會了寫作,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作家之一,她的事跡影響著世界更多的人,去刻苦努力。要磨練意誌必須讓孩子樹立做一個真正的人的誌向,做一個不僅自食其力,還能為父母、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意誌薄弱的人一般都缺少計劃性,或者想得多,做得少,每天得過且過,遇到什麼事做什麼事,有時遇到了也不做,想法繞過去。意誌堅強的人都習慣於給自己製訂計劃,如每年做哪些事、每個月的具體目標、每一天的作息時間表等等。說到做到,努力養成習慣。計劃好訂,難在執行,難在堅持。“無誌之人常立誌,有誌之人立長誌。”為了防止常立誌,開頭的計劃要給自己留有餘地,不要過高。力求從小事做起,不停地做諸如每天3個單詞,每天跑步1000米,每天預習15分鍾數學等小事,每天做,不停地做,日久天長,習慣養成在其中,意誌也在其中慢慢磨練出來了。
磨練孩子的意誌什麼時候都不晚,即使不為了孩子升學,僅僅為了他將來謀職業,過生活,要幹得出色,也是一定要有頑強的意誌不可。
禪意父母
古人雲:千裏之外,始於足下。從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是磨煉意誌的好方法。許多在事業上有成就的人,都是通過小事情來磨煉自己的意誌,鍛煉自己的能力。父母培養孩子的意誌品質,要從孩子學習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養堅強的意誌品質,要隨著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從小到大,從易到難,從低到高地循序漸進的磨煉孩子。當孩子能夠自如的迎接越來越大的困難挑戰的時候,一個意誌堅強的孩子就站在父母麵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