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弟們紛紛點頭稱是。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智力潛能,他們有各自的喜好,各自的特長和天賦,而確定了自己發展的方向。可是事情往往是這樣的:為了讓孩子早日成材,父母們可能會為孩子預設前程,提前為孩子的未來做出一些選擇和決定。然而這些沒有和孩子深入討論的決定真的會適合他們的人生嗎,真的就能夠把孩子引向事業的成功之路,讓孩子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嗎?父母的好意就一定會收獲到完美的結果嗎?在父母完全下決心之前,不妨聽聽孩子的意見,尊重他們的選擇,讓他們自己決定,自發地努力。這樣才會讓孩子快樂的工作,快樂的生活。

在城市裏,父母不辭辛苦、不惜重金地自作主張,不管孩子喜愛與否,給孩子報興趣班是件司空見慣的事情。聽人家說珠心算對孩子智力開發好,那就報一個;現在孩子學鋼琴的太多以後競爭太厲害,那就給孩子選個冷門。父母費了那麼多心血和精力物質,很多孩子並不能如父母預期的那樣,不好好學,讓父母感到寒心。可孩子不好好學肯定是有原因的。如果他一點都不感興趣當然學不好,即使好好學也是不情願的。這樣父母和孩子就都陷入了煩惱的怪圈,浪費了孩子的時間和興趣,得不償失。

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就是被一個小學教師判定為“最愚蠢的學生”,可是他的母親卻認為他是一個“天才”,最後他終於成了世界著名的發明大王。每個孩子的生活環境不同,生理差異,他們的學習起點和接受能力水平都是不同的。父母固然是望子成龍,但一定要站在孩子自身水平的角度上,保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對於孩子的各種表現不要過早地加以評論,要一點一滴,循序漸進。不要拔苗助長,讓小苗脫離了最適合它成長的沃土,那樣隻會加速它的毀滅。孩子的潛能需要發現很保護,用星星之火的點燃。父母的任務就是及時發現孩子興趣與愛好,因勢利導,就能讓孩子的潛能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成就偉大的事業。如果我們去了解孩子的興趣、特點,尊重孩子的需求和選擇,幫助孩子自己去塑造自己,這樣我們就能夠輕鬆地促進孩子也輕鬆快樂的成長了!

禪意父母

孩子不是我們的私人財產,他是我們生命的希望和未來。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朋友,除了尊重孩子的興趣之外,還要尊重孩子的實際水平。每個孩子在發展上起點不同,速度和節奏也就不盡相同。我們要客觀的認清自己孩子水平的標線,按這個標準去要求他,幫助他,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不斷進步;讓他們對未來總有希望,不輕言放棄。讓我們靜下心來學會靜靜等待,等待孩子的進步,等待孩子的成長。在成長的路上,我們要學會追求,也要學會等待。

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

有一位商人想做很多事情,但卻感到力不從心。於是,他向一名得道高人請教。

高人得知他的困惑後,就拿出一個缽盂,讓商人往裏麵填石頭。

填滿後,高人問商人:“還能再裝嗎?”商人回答說:“不能裝了。”

高人讓他往缽盂裏裝沙子,結果,商人又裝進了好多沙子。

裝完後,高人問商人:“還能再裝嗎?”商人回答說:“這回不能再裝了。”

高人讓他再向缽盂裏倒水,自然又裝進了很多水。

商人頓悟!從此以後,他在經商的路上得到了不斷的發展。

一天,商人又來找到高人,說:“我已經證實了自己的價值,我想在後半生,寫點什麼。可是,我總是坐下來很久,思考很久,也不能下筆。怎麼辦?”

高人又拿出那個缽盂,先讓商人往裏麵裝石頭。

裝完後,高人問商人:“還能再裝嗎?”商人回答說:“能。”於是商人又往缽盂裏裝了很多沙子。

裝完後,高人又問商人:“還能再裝嗎?”商人回答:“還能。”商人又往缽盂裏裝水,自然又裝進了很多水。

這時,高人問商人:“是否還能裝?”商人皺皺眉頭,思考良久,說:“不能了。”

這時,高人拿起缽盂,將缽盂裏的石頭、沙子、水全都倒掉,又問商人:“是否還能裝?”

商人又一次頓悟。

商人經過兩次的請教,受益匪淺,事業更是蒸蒸日上。

人生的路總要自己來走,生活的苦辣酸甜要自己來品嚐。孩子也有自己的生活,在孩子自己做事情的時候你打斷過他嗎?比如,當他疊不好小船時,你是指導他呢,還是幹脆拿過來自己疊?當他穿不上新買的鞋時,你是讓他多試試,還是幫他一起穿上?當他做不出數學難題時,你會替他做出來嗎?生活中,孩子有太多需要家長幫忙的事,這時候如果孩子既可以完成的,父母就要啟發孩子自己做,而不是替孩子包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