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和孩子的年齡相差很多,該怎麼體味?我們不可能總理解孩子,就像孩子也不總能理解我們一樣。但當我們經常像孩子的同齡夥伴一樣,蹲下身來參與到他的遊戲和生活中去時,就會發現和孩子交流起來並不難,同時也就能體會到我們的孩子擁有一個多麼豐富的內心世界!

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是快樂而有趣的事,在遊戲中,我們把自己當成一個孩子,我們的角色已不再是爸爸、媽媽,而是孩子的夥伴。夥伴、朋友之間的遊戲是平等的放鬆的,在愉悅的心情中,父母很微妙的舉動都會被敏銳的孩子發現。父母可以把一些孩子接觸不多的技能和經驗具體形象地給孩子演示,讓他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和學習,讓在孩子在獲得更多經驗的同時,父母和孩子也更多了一份默契。

禪意父母

社會生活,離不開人際交往。人際交往的能力是需要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和發展的。孩子有時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會自我意識很強,這樣往往會使自己在群體生活中孤立起來,導致人緣不好。鼓勵孩子經常和夥伴玩耍,可以使孩子們在玩耍中交換生活經驗,增長見聞,排除孤寂。有些活動是要孩子們共同合作的,比如打球、下棋、踢毽子,在遊戲活動中,孩子們在共同活動中,學習別人的長處,也會交到誌同道合的朋友。

切莫打碎孩子的夢想

有個叫鐵眼的年輕和尚,發誓要用募捐來的錢修建一個佛的金身。這件事雖然功德無量,但是困難太大了!然而,鐵眼和尚一旦立下了宏願,就決不退縮。

募款的第一天,他早早就來到了最繁華的地方,向過路人乞討施舍。不一會兒,過來一個武士,鐵眼和尚施禮道:“貧僧誓願塑佛金身,請施主捐一點吧!”

武士都沒正眼看他,像是沒聽見的樣子,邁著大步走了。鐵眼和尚急忙就追上去,低聲乞求:“給多少都行廣武士厭煩地揮手,十分幹脆地拒絕道:“不!”

武士在前麵走,鐵眼在後麵跟著,一直走了十多裏路!那個武士無可奈何地隨手扔下一文錢。鐵眼從地上撿起那文錢,朝武土行禮致謝。

武士覺得奇怪,”問道:“一文錢也值得你這樣高興?”

鐵眼和尚回答道:“這是貧僧靠行乞修建佛身的第一天,如果不能化到這一文錢,或許貧僧的心誌就會產生動搖。如今承蒙您慷慨施舍,貧僧對於成就大願已經確信無疑,所以感到無限欣喜。”

說完,便引身告退,按照原路回去繼續化緣。暑去冬來,經過無數個風雨霜雪的日子,鐵眼和尚終於籌足了資金,完成了自己的心願。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夢想,他們的夢想像天上的彩虹,色彩絢麗,夢想是孩子對自己未來的美好設計。孩子們在談到自己的夢想時,往往會神采飛揚、興高采烈。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卻常常對孩子的夢想不是不屑一顧,就是加以嘲笑,甚至潑冷水。有一個小男孩子曾對母親說,長大了要去當空軍,而母親卻說:空想去吧,還空軍呢!

孩子的夢想被破滅了。如果這位母親能認真對待孩子的那份夢想,幫孩子計劃夢想實現的途徑,鼓勵孩子,孩子日後沒準真會成為一位出色的空軍呢。

夢想是美麗的,孩子的夢想對他來說有著無窮的魅力,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巨大的牽引和激勵作用。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夢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鼓勵孩子去追夢,這樣孩子會產生強勁的動力,麵對各種困難也就會主動去想辦法克服。夢想能使孩子在學習、工作過程中去努力創造,並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據對很多成就卓著的人物的研究表明,他們在童年時期,都有一個絢麗多彩的夢,他們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就是實現早年的夢想。因此,可以這樣說,沒有夢想的人生,是灰暗的。沒有夢想的孩子是沒有未來的,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

孩子有了夢想,父母都應為他有了自己的理想而感到欣慰和自豪,並給予充分肯定。父母對孩子的夢想堅信不疑,給予鼓勵支持,孩子就會從父母那裏獲得無窮的力量,獲得戰勝困難的勇氣,樹立堅定的信心。為了使孩子的夢想能夠成為現實,在孩子追夢的過程中,還應予以多方麵的關注。給孩子的圓夢計劃提供必要的建議和支持;經常鼓勵孩子為自己的夢想奮鬥。

禪意父母

沒有夢想,就不會有美好的人生。孩子需要屬於自己的夢想。夢想是一個人對生活積極進取的態度,對人生未來深深的企盼。一個人可以失敗,也可以遭受挫折,可以忍受孤獨和不幸,但是隻要沒有失去夢想,就會摔倒後也會爬起來。對孩子來說,夢想更是有著無窮的魅力,有著巨大的牽引和激勵作用。也會給孩子一個美麗的人生,美麗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