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你便是如來(1)(2 / 3)

話剛說完,儀山一拳打了過來,大吼:“這個問題豈是你能問的?滾出去!”

滴水被儀山的拳頭打得頭暈目眩,耳朵裏隻有儀山的吼聲,忽然間,滴水想通了:“有與無都是自己的膚淺意識,你看我有,我看我無。”

還有一次,滴水感冒了。正在用紙擤鼻涕的時候,被儀山看到了,他大聲喝道:“你的鼻子比別人的血汗珍貴?你這不是在糟蹋白紙嗎?”滴水不敢再擦了。

很多人都難以忍受儀山的冷峻,可是滴水說:“人間有三種出家人,下等僧利用師門的影響力,發揚光大自己;中等僧欣賞家師的慈悲,步步追隨;上等僧在師父的鍵錘下日益強隆,終於找到自己的天空。”

其實,我們往往在對孩子進行表揚時,總是先看到孩子的成績才能誇獎,稍有不如意,就大加指責孩子的不爭氣。很多父母給予孩子的讚賞有著嚴格的界限。往往是孩子們最努力的時候,並非總能獲得很好成績,因為這些任務對他們來說的確很難。此時也是孩子們最渴望得到父母的讚賞與鼓勵的時刻。而有些父母總是在這時,告訴孩子,你要考出好成績,就有獎勵,否則就等懲罰吧。孩子們已經習慣了父母的原則,時間久了也就無所謂了。

適時的讚賞可以讓辛苦的孩子心中充滿溫暖,頓時苦和累就會煙飛雲散,學習的勁頭也高漲了起來。反之,如果孩子的努力換來的是冷漠和批評,他們也一定會沮喪、抱怨和氣餒。孩子的內心太渴望被表揚被認可。父母不要忽視對孩子的鼓勵。

有一個聰明的爸爸,雖然孩子沒有考好,但爸爸卻看到了孩子努力的過程,並及時給予肯定,讓孩子有機會重新來過。如果爸爸發現孩子沒有發揮好,就大發雷霆。那恐怕以後孩子再也不努力學習了,孩子會在爸爸的訓斥中失去信心,這樣不就扼殺了孩子的一種才能了嗎?其實,孩子已經努力了,隻是發揮的不好。我們的心態會影響孩子的上進心。即使孩子真的很差,也要給予適當的誇獎。父母要避免給孩子一種世界末日到來的感覺,多幫孩子找找原因,讓他們看到自己重整旗鼓的希望。不是孩子不好好學習,而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教育孩子,關鍵是找孩子的閃光之處讚賞。隻要孩子有一點可取的地方,我們就應該毫不吝惜地給與誇獎,讓孩子對自己充滿自信。

每一個孩子都有其自己優秀的一麵,就看我們怎麼引導。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準,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關鍵所在。孩子的心理是比較脆弱,父母在不經意中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種表情就能促使孩子對自己喪失信心及勇氣,產生自卑。

聰明的父母懂得鼓勵孩子如何進步,其實,越是笨拙的孩子,越需要經常的鼓勵和賞識,不要吝嗇你的讚美,而不要使用消極乃至侮辱性的語言,批評要宛轉,更不要舊事重提,使孩子分不清主次而淡化了本次批評力度。使孩子失去努力的信心。

教育孩子要有一分為二的觀點:冷靜的看待孩子的成長,父母們,不要津津樂道於優點,成績,更不能暴怒的對待不足及錯誤。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與取得的成績,鼓勵孩子如果你在努力一下就會更加優秀。讓孩子產生心靈的激動,一種被認可的激動,帶動了情緒的愉悅,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優點。聰明的家長,不是孩子太笨,是我們忽視了孩子的心理感受。用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溝通與交流,幫助孩子認識自身的不足和缺點乃至錯誤,並盡可能的創造條件提供改正缺點的外部環境及內心世界的認識過程。孩子的心理需求就使來自父母的鼓勵與賞識。

孩子沒有好與壞之分,好孩子是教育的成功,是父母的用心關注的結果,是懂得賞識的標誌。孩子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成長的過程也不可能一帆風順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在每個孩子的反映也不是一致的,甚至是相去甚遠的。隻要我們能時時看到孩子的優點,及時給予孩子最恰當的鼓勵與賞識,孩子就是棒的!

禪意父母

一個孩子的優秀與否,完全取決於父母的心態。父母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這一客觀實際。孩子們遇到挫折困難失敗的時候,我們要主動關心他們,鼓勵他們,更多的是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尋找問題症結,製定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味的怪罪指責怨恨,那樣是不能有效果的。會把孩子那顆積極進取的心摧毀。告訴孩子要勇於麵對困難,微笑麵對生活,有信心的麵對未來的旅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用自身的長處,優點,能力去彌補不足弱點,去爭取成功,去抵抗外界的各種誘惑,學會成功的轉化。才是聰明之舉。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

沒什麼不可能

道信禪師去拜訪法融禪師,兩人坐在青石上談法。突然來了一隻老虎,這隻老虎是法融飼養的,他自然不怕。道信禪師心中也不害怕,可是他故意裝出害怕的樣子。

法融見他這樣,笑著說:“你還有這個在嗎?”道信禪師知道,他指的是“恐懼感”。

禪,講的是“平常心”,無論悲歡、喜憂、恐懼,都應該坦然處之。在法融看來,道信居然還有恐懼感在,那他修行的境界實在太淺了!所以法融就撤下道信,回禪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