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你便是如來(1)(3 / 3)

法融走後,道信就在法融剛才坐過的地方寫了個“佛”字,然後等法融回來。

過了一會兒,法融從禪房裏出來,看見道信還在剛才的地方靜坐,覺得有些失禮,於是過去和道信談話。剛準備坐,突然發現了地上的“佛”字,法融嚇了一跳,說道:“你這和尚,居然在我坐的地方寫了個‘佛’字,要是我沒看見,坐下去的話,豈不是對佛的大不敬!阿彌陀佛,險些侮辱了佛祖。”

道信大笑說道:“你還有這個在嗎?不怕老虎,卻怕這一個字!你的這個還在心中啊!自心即是佛,平日坐臥就是佛法,處處受‘佛’的束縛,豈能成佛?”

法融當即悔悟,他明白了原來道信的功底遠在自己之上。因此,就放棄了平生所學的那一派佛學,拜道信為師,成了他的弟子。

一個優秀的父母,不會讓孩子幹一件事情的時候再打斷他,派他去幹另一件事,要讓他把事情做完,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才是一個好的習慣。

當然,好的習慣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起來的,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自己要先做優秀的父母。一般來說,給孩子製訂合理的學習目標和尋找左右周圍的真實榜樣,可以引導孩子更好地前進。讓孩子在前進的道路上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成績和不足,經常進行必要的反省。孩子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不足,適當的幫助孩子規劃具體的目標和學習的方案,給孩子指明了一個明確方向。

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隻要家長多幫助孩子發現,並積極向目標努力,不斷多鼓勵孩子,不能因孩子辦不好事情、完成不了任務而責備埋怨他,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因此喪失自信心,產生自卑感。失去前進的動力。

盡管現在生活很優越,還是要讓孩子多做些家務,養成生活自理的好習慣,不能嬌慣孩子,事事包辦。孩子會產生依賴的心理。

今天的父母照顧孩子無微不至,唯恐不周;有時我們寧願自己受累,也不願讓孩子受委屈,即使這樣,孩子還是難免受到挫敗。在挫折麵前教會孩子堅強麵對,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才是最難得的。雖然,挫折是會給孩子的生活帶來很多煩惱,但它卻是人生的巨大財富。孩子在還有能力站起來的時候摔倒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孩子的潛力在於興趣的開發,聰明的父母在幫孩子製定計劃或分派任務時,一定要量力而行,定下的計劃、派下的任務一定要讓孩子獨自完成,父母可以給予適當的幫助,但基本工作還得由孩子自己去做。一個在大家看來沒有希望的孩子,卻在高明的父母的引導和鼓勵下,考進了國家重點大學。其實,凡事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就看我們如何去做了。

禪意父母

凡事皆有可能,關鍵是我們的觀念,成功教育的理論指出: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權利。培養每個孩子成功亦是父母的義務和責任。把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感恩,作為對孩子的終身教育目標,不斷鼓勵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尊重孩子的興趣。促使每個孩子在心理,生理均能健康成長。我們的父母在企盼著孩子的成功,也在呼喚孩子的人格的成功,教會孩子們在通過努力,爭取成功和成才時。我們必需營造幫助他們成功的氛圍,孩子的成功就是父母的成功。

給孩子最積極的期望

弟子們坐在禪師周圍,等待著師父告訴他們人生和宇宙的奧秘。

禪師一直默默無語,閉著眼睛。突然他向弟子問道:“怎麼才能除掉曠野裏的雜草?”弟子們目瞪口呆,沒想到禪師會問這麼簡單的問題。

一個弟子說道:“用鏟子把雜草全部鏟掉。”禪師聽完微笑地點頭。

另一個弟子說:“可以一把火將草燒掉。”禪師依然微笑,

第三個弟子說:“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除掉雜草。”禪師臉上還是那樣微微的笑。

第四個弟子說:“他們的方法都不行,那樣不能除根的,斬草就要除根,必須把草根都挖出來。”

弟子們講完後,禪師說:“你們講得都很好。從明天起,你們把這塊草地分成幾塊,按照自己的方法除去地上的雜草。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再到這個地方相聚!”

第二年的這個時候,弟子們早早就來到了這裏。原來雜草叢生的地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燦燦的莊稼。弟子們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裏用盡了各種方法都不能除去雜草,隻有在雜草地裏種莊稼這種方法取得了成功。他們圍著莊稼地坐下,莊稼已經成熟了,可是禪師卻已經仙逝了。那是禪師為他們上的最後一堂課。

禪師告訴弟子,隻有在雜草叢生的地裏種上莊稼,地上才不會長草。作為父母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財產,為人父母,我們就有責任、有義務,但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的興趣和自尊。

事實上,麵對孩子,無論我們做父母的是否做好了準備,孩子都在悄悄地長大。所以,當我們決定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同時,我們就已經別無選擇地要擔負起養育孩子的責任。因此,我們要時時給孩子一個美好的願望,給孩子規劃一個美好的明天,並積極幫助孩子努力實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