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你便是如來(3)(2 / 3)

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就要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的優點,改掉自己的不足,要自信心、富有同情心、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幫助孩子樹立一個好的學習觀念。千萬不要去破壞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愛好。嗬護孩子的個性,給孩子一個自由的成長空間。那才是聰明的父母。

禪意父母

嗬護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個性應從孩子本身的興趣、需要出發。孩子有個性,有自己的喜好是好事,父母不能從自己的喜好出發,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強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雖然孩子是服從了,但心裏卻不在有興趣,那你的努力是徒勞的。身為父母應該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從孩子的需要出發,去培養孩子的興趣,尊重孩子的選擇,否則家庭矛盾不可避免要爆發,傷害彼此的感情,孩子對父母有了抱怨,就有了逆反心理,後果不堪設想。讓孩子做回自己,隻有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多一份嗬護才能多一份快樂。

讚美是進步的良藥

一休禪師的弟子足利將軍請一休禪師到家裏用茶,將自己珍藏的古董一件件地拿出來展示,並不斷地詢問一休禪師的看法。禪師回答道:“太好了!我也有三件古董,一是盤古氏開天辟地的石塊,二是曆朝忠心大臣吃飯的飯碗,三是高僧用的萬年拐杖。如果你也一起收藏,必能增添你這些古董的光彩。”

將軍高興地說:“那太好了,謝謝禪師!要多少錢一件?”

一休禪師道:“不用謝,每件物品隻要1千兩銀子。”

將軍雖然心疼,可是覺得這三件古董價值很高,便花了3千兩銀子把它們買下,並叫侍從隨著一休禪師前去取回古董。

一休禪師回到寺中,對弟子說:“把在門口抵門的那塊石頭拿來,還有喂狗食的飯碗,以及花了個錢銀子買的那根拐杖,給來人帶回去吧。”

將軍的侍從將這三件樂西拿回去呈給主人,並說明其來處,將軍非常生氣地跑去找一休禪師理論。一休和顏悅色地開示道:“目前正是饑荒時候,平常人家三餐不繼,將軍怎麼還有心思在欣賞古董?所以我將你的3千兩銀子拿去救濟貧民,替你做功德,其價值會讓你終身受用不盡,比古董可寶貴多了。”

將軍聽了,除慚愧外,更深深佩服禪師的智能與慈悲。

再不好的孩子也有他自己的優點,隻是我們不善於發現而已,有些父母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從來看不到孩子的長處。捕捉孩子很少意識到的優點,讚美他們偶爾做得比較好的事情。給孩子及時的鼓勵,讓孩子有一種意外的成就感,會讓孩子感到父母對他是如此地用心。孩子會努力去改掉自己的錯誤。當孩子有了被重視的幸福感,他就會對自己其他不太好的方麵的歉疚感,促使孩子付出更大的努力來報答父母的器重。就會更加積極表現自己。

其實,以特別的嘉獎來表達對孩子付出的巨大努力的讚美。尤其是當孩子做了一件特別突出的事情,父母一定要對孩子加倍的讚賞,讓孩子感到一種成就感。激發孩子積極性。

好孩子是需要讚美的,那麼壞孩子就更要多多讚美了,隻有恰到好處的讚美,才能改變孩子的不足之處。讓孩子在讚美中,感到自己被尊重,但他們卻不需要無所用心的讚美。父母們其實不必每次都誇張地高喊口號,但卻要時刻體察孩子的變化。尤其當我們的孩子進入了青春期的時候,讚美孩子的方式也要隨之發生變化了。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多變,父母一定要謹慎語言的溝通,要讓孩子向你敞開心扉,就要多去了解多去關心孩子的細微變化。該讚美的地方一定要說,不必要的就不能講,否則孩子會感覺你很虛偽。

其實,我們還有很多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讚美:一個有力的擁抱,一次會心的笑,一種特別的手勢,一次熱切的注視……都能傳達讚美的信息。別吝嗇我們的言語和情感,讓孩子在愛與讚美中快樂成長。讓幸福與成就擁抱孩子的一生。

禪意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