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生活的禪機(4)(1 / 3)

在社會生活中,孩子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這時父母的鼓勵是很重要的。父母應鼓勵孩子在碰到不如意的事情時,不要總是消極地看問題,鼓勵孩子開動腦筋,自己去克服困難。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就會給孩子極大的自信,就會為迎接將來的困境,準備了積極的心理的力量。所以,積極的心態、積極的選擇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我們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每件事情也都會有好處和壞處,既然是這樣,就需要我們去選擇對待問題的態度。無數成功的事例告訴我們:積極的心態可以幫助人們樹立自信,克服自卑,增加戰勝困難的力量。孩子經曆的事情少,碰到困難就容易沮喪,做父母的就應不斷提醒和鼓勵孩子,給孩子自信,讓孩子在逆境中也要保持樂觀的心態。

教孩子學會原諒

佛窟惟則禪師,宋朝長安人,少年出家後,在浙江天台山翠屏岩的佛窟庵修行。

他用落葉蓋屋頂,結成草庵;以清水滋潤咽喉,每天隻在中午采摘山中野果以充饑腹。

一天,一個樵夫路過庵邊,見到一個修道老僧,好奇的向前問道:“你在此住多久了?”

佛窟禪師回答道:“大概已易四十寒暑。”

樵者好奇的再問道:“你一個人在此修行嗎?”

佛窟禪師點頭道:“叢林深山,一個人在此都已嫌多,還要多人何為?”

樵夫再問道:“你沒有朋友嗎?”

佛窟禪師以拍掌作聲,好多虎豹由庵後而出,樵夫大驚,佛窟禪師速說莫怕,示意虎豹仍退庵後。禪師道:“朋友很多,大地山河,樹木花草,蟲蛇野獸,都是法侶。”

樵夫非常感動,自願皈依作為弟子。佛窟對樵者扼要的指示佛法的心要道:“汝今雖是凡夫,但非凡夫;雖非凡夫,但不壞凡夫法。”

樵者於言下契人,從此慕道者紛紛而來。翠屏岩上白雲飄空,草木迎人,虎往鹿行,鳥飛蟲鳴,成為佛窟學的禪派。

一坐四十年,用普通的常識看,四十年是漫長的歲月,但證悟無限時間,進入永恒生命的聖者,已融入大化之中的惟則禪師,這隻不過一瞬之間而已。在禪者的心中,一瞬間和四十年,並沒有什麼差距。

孩子的心靈是一注清澈的流泉,要成長為滔滔的大河、大江,一定要有很寬廣的胸懷。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寬容之心,首先就要製造一個寬容的氛圍,首先自己在生活中,就要做一個寬容的人,用自己的行為告訴孩子,什麼是寬容。

當孩子被小朋友誤解了,或者孩子誤解其他小朋友,不要讓孩子去抱怨,而要問清楚原因,要告訴孩子怎樣的去溝通,怎樣的了解誤會發生的原因,找到一個恰當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理解是寬容的基礎,沒有理解就不會有真正的寬容。

如果同學錯誤,而且道歉了,就要學會原諒,讓孩子體會寬容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幼兒園老師問小朋友,你們有討厭的人嗎?小朋友都不好意思說出來,於是,老師發給孩子每人一張紙,對他們說:“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如果你們心裏有一個討厭的人就在紙上畫一個哭臉,有兩個就畫兩個,喜歡的欣賞的就畫一個笑臉。”

小朋友覺得這遊戲又好玩又有趣,於是,他們認真地去畫自己心中的喜惡。不一會,都畫完了,看到紙上滿滿的哭臉和笑臉,老師問孩子,喜歡哭還是喜歡笑?孩子們都說喜歡笑。老師就告訴孩子,要學會欣賞自己身邊的人,我們就會天天笑。

可以說,這是一位非常聰明的老師,沒有用說教的方式去讓小朋友學習寬容,而是用做遊戲的方式讓小朋友懂得寬容是多麼輕鬆的事情。因此,在培養孩子寬容之心的時候,也要讓他學會欣賞,學會理解。

禪意父母

孩子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就是擁有一個晴朗的天空,是心理健康的體現,這對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會讓孩子的未來,光明美好。不過,孩子是不是寬容,關鍵在於父母的培養與影響,父母的寬容,父母的理智,對孩子今後待人處事的態度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為了給孩子的人際關係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一定要培養孩子的寬容之心,隻有具有寬容之心的孩子,才會更有愛心,受人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