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真正的樂趣就是旅行。世界上沒有後悔藥,生命過去了就不可能重來。與其後悔,為什麼不把握好手中現在擁有的東西好好過呢?人應該在眼前生活的每一刻尋找生命本身的樂趣,不因任何顧慮而戰戰兢兢,不為任何流俗而生活壓抑,這樣在生命的終點,就不會因為突然覺悟而痛悔不已。
全世界隻有四個人——四個均為20歲的年輕人去銀行貸款。銀行答應借給他們每人一筆巨款,條件是他們必須在50年內還清本息。
第一個年輕人先揮霍了25年,用生命的最後25年努力工作償還,結果他活到70歲時仍然一事無成,死去時負債累累。他的名字叫“奢侈”。
第二個年輕人用前25年拚命工作,50歲時他還清了所有的欠款,但是那一天他卻累倒了,不久就死了。他的遺照旁放著一個小牌,上麵寫著他的名字“吃苦”。
第三個年輕人在70歲時還清了債務,然後沒過幾天他去世了,他的死亡通知上寫著他的名字“執著”。
第四個年輕人工作了30年,50歲時他還完了所有的債務。生命的最後20年,他成了一個冒險家,地球上的多數國家他都去過了。70歲死去的時候,麵帶微笑。人們至今都記得他的名字——“智慧”。
這四個年輕人所貸的巨款就是時間,而當年貸款給他們的那家銀行叫“生命銀行”。
這則寓言隱喻了四種人生態度——奢侈、吃苦、執著和智慧,而真正獲得幸福的隻有智慧。奢侈與執著自不必說,若吃苦不當也不會得到回報。人辛勤工作一輩子,卻過早被“吃苦”所壓倒。要知道,我們的人生並非隻要“苦”,並不是“苦”都可以變成甜,人生短暫,應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何不學做那個智慧的年輕人,苦樂俱享呢?
不是所有的苦都可以變成甜,人應當清楚這一點,不要年紀輕輕就背上沉重的負擔。人的精力有限,所做的事情也有限,不要把力氣浪費在不必要的“苦”中,讓自己成為“吃苦”的犧牲者,這樣做並不偉大,你的犧牲也沒有價值。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會享受人生的人,不在於擁有多少的財富,不在於住房大小、薪水多少、職位高低,也不在於成功或失敗,而在於會計算生活。“不要計算已經失去的東西,多數數現在還剩下的東西。”這種十分簡單的計算法,就是享受人生的一種智慧。
第四節 扭轉格局,需先麵對問題
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旅行,在忙碌中總會有遇到風浪的時候。假設你碰上狂風暴雨,在命懸一線的時刻,你是選擇坐以待斃,還是選擇奮勇拚搏呢?其實,當麵對人生中的困境時,與其忙著找各種理由來逃避壓在自己身上的重擔和責任,不如跨前一步去解決它。
當下所有的痛苦,轉瞬即將過去。當下所有的煩惱,我們要解決的第一步就是麵對。正視現實,正視當下的問題所在,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才能解決煩惱,扭轉不利於自己的格局。
一個人的發展往往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有很多是自己無法把握的,工作不被認同、才能不被重用、職業發展受挫、上司待人不公平、別人總用有色眼鏡看自己……這時,能夠拯救自己走出泥潭的隻有自己。比爾·蓋茨曾告誡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社會是不公平的,這種不公平遍布於個人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在這一現實麵前任何急躁、抱怨都沒有益處,隻有坦然地接受這一現實並忍受眼前的痛苦,才能扭轉這種不公平,使自己的事業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生活中雖然不會總是大風大浪,但總少不了磕磕絆絆——事業的低穀、種種的不如意讓你仿佛置身於荒無人煙的沙漠,沒有食物也沒有水。這種漫長的、連綿不斷的挫折往往比那些雖巨大但卻可以速戰速決的困難更難戰勝。麵對這些挫折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積極地去找一種方法化險為夷、絕處逢生,而不是一味地急躁,抱怨命運的不公平,抱怨生活給予自己的太少,抱怨時運的不佳呢?若非如此,你永遠踏不上通向成功的階梯。
逃避問題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生活中你會遇到許多才華橫溢的失業者。當你和這些失業者交流時,你會發現,這些人對原有工作充滿了抱怨、不滿和譴責。要麼就怪環境條件不夠好,要麼就怪老板有眼無珠,不識才。總之,牢騷一大堆,積怨滿天飛。殊不知,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吹毛求疵的惡習使他們丟失了責任感和使命感,隻對尋找不利因素興趣十足,從而使自己發展的道路越走越窄。他們隻是在問題的結果上不停地糾結,卻不去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不能成功。他們甚至連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都不敢邁出,那就是麵對問題。他們麵對不了,是因為他們無法承認自己的弱小和錯誤,這是人類對於自身缺陷的一種膽怯,他們無時無刻不為自己的失敗找尋正當合理的理由,從而讓自己繞過困難的實質。
都說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麵對困難,隻想著去逃避的人,是永遠解決不了問題的。試想,如果公司交給你一個臨時的任務,而這個任務必須第二天就要出結果,你隻有24小時的時間,現在需要你加班加點,盡量去完成它。這個時候,你是選擇不幹,還是選擇頂住壓力,拚上一拚,不管結果如何,盡量去做就好。這無疑是對自己能力的一個挑戰,不要輕易就說“NO”,勇敢地去接受問題和麵對問題,你就已經邁出了成功的一大步了。
第五節 與其麻木虛度,不如瘋魔成活
固然,當下的就業壓力很大,為生活、為工作忙碌奔波成了人們生活的重心,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熱情被繁重的生活壓力擠沒了。但是,這並不能夠成為人們變得麻木的理由。
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珍惜人生每一天的價值,這就是活在當下的核心內涵。別讓生命的火焰,在一天天的冷漠和冷淡中徐徐渡過,那時,當我們老來回首,我們將會發現那樣的麻木虛度是多麼可悲。
有人說,當下的日子就如同一杯白開水,毫無味道,讓人感到單一苦悶,在平淡無味中找不到生活的激情,也淹沒了自己最初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什麼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裏,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卻有著八十老嫗的沉悶?這是因為我們已經磨滅了自己的夢想與激情。在現實中忙碌的人,講求實際讓人們對生活失去了新鮮感與浪漫情懷,使人開始變得麻木。
在《霸王別姬》這部電影中,張國榮的“不瘋魔不成活”成了故事的經典。其實人生又何嚐不是一場戲,如何演活這場戲,就需要我們“走火入魔”地投入生活中,而不是成為生活的旁觀者,冷眼看待現實生活中的自己。
曉湘曾經是大學中的風雲人物,她既是班長,有著卓越的領導能力,又是學校文藝部的部長,能歌善舞,還在校外兼職模特,擁有天使般的臉龐和魔鬼般的身材。無論到哪裏,曉湘都是眾人矚目的對象,她的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大學畢業後,同學們都為了前程各奔東西,曉湘的身影也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中。
過了5年,再次見到曉湘,人們幾乎認不出那個曾經美麗熱情的女孩,這時的她變得肥胖而臃腫,曾經浪漫閃亮的眼睛已經變得黯然。
原來,曉湘畢業後便由在某市當局長的父親安排,進入國稅局當了一名公務員。這是一份普通大眾所謂的令人豔羨的工作,待遇高、福利好,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是怎麼也摔不破的金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