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清楚自己必須達到什麼結果是提升效率的第一招,因為有一個結果是為了避免人性“苟且偷安”的弱點,同時它可以驅動人類行為的動力,激發人類的潛能。出租車司機每日設定營業額3000元以上作為自己必須達到的目標,驅使他工作效率提升,反問我們自己,想清楚自己必須達到什麼樣的結果了嗎?
隻有想清楚自己必須達到什麼結果,你才知道自己為何而忙,從而提高做事效率,更完美地完成想做的事。明確的結果就像是海上的燈塔一樣,導航著人生的渡輪。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特意深植在腦海中並維持不變的“明確的結果”,在下定決心要將它予以實現之際,將滲透到整個潛意識,並自動影響到身體的外在行動以促成想要達到的結果的實現。
因此,為了在明確的結果下煥發激情,實現自己的潛能,我們應該選擇生命中的“主要目的”。選好之後,把它寫下來,放在你每天至少可以看到一次的地方。其用意在於,把這個結果深深地印在你的潛意識中,把它當做一種模型或藍圖,讓它支配你生活中主要的活動,一步一步地向它邁進。你可以利用心理學上的一種方法,把你的“主要目的”深刻在潛意識中,這個方法就是所謂的“自我暗示”。你一再向自己提出暗示,這等於是某種程度的自我催眠,但不要因此而對之產生恐懼。
第五節 抱怨地說比不過踏實地做
亨利·福特說:“別光會挑毛病,要能尋找改進之道。”忙著抱怨的人隻能使自己悲觀失望,絲毫無助於問題的解決。人悲傷時想哭,而哭會使你更加悲傷。要想走出這個惡性循環的怪圈,你必須首先止住悲痛,用有效的實際行動來解決問題,抓住成功的機會。機遇是靠自己的雙手實幹出來的,而它也總是會躲開喋喋不休的嘴。
14世紀,蒙古皇帝莫臥兒在一次戰敗後,自己蜷縮在一個廢棄馬房的食槽裏,垂頭喪氣。這時,他看到一隻螞蟻扛著一粒玉米,在一堵垂直的牆上艱難地爬行。玉米粒比螞蟻的身體大許多,螞蟻爬了69次,每次都掉下來。當嚐試第70次時,螞蟻終於扛著玉米爬上了牆頭。莫臥兒大叫一聲跳起來:“螞蟻尚能如此,我為什麼不能?”後來,莫臥兒終於重整旗鼓,打敗了敵人。
有位哲人曾經忠告世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不要拿你的收入來當資本。任何傻子都會這樣做。真正重要的是要從你的損失中獲利。這就必須有才智才行,也正是這一點決定了傻子和聰明人之間的區別。”
所以,不要忙著抱怨,要用實幹來證明自己是一個聰明人。抱怨隻會讓機會白白流失,實幹才能成功。下麵的故事能夠讓我們更清楚地知道,機會來自於實幹而不是抱怨。
1832年,有一個年輕人失業了,但他卻下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他又著手辦自己的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就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裏,他不得不為償還債務而到處奔波、曆盡磨難。
此間,他再一次決定競選州議員,這次他終於成功了。他認為自己的生活可能有了轉機,可就在離結婚還差幾個月的時候,他的未婚妻不幸去世。他心力交瘁,臥床不起,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
1838年,他覺得身體稍稍好轉時,又決定競選州議會長,可他失敗了;1843年,他又參加美國國會議員競選,但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試想一下,如果是你處在這種情況下會不會放棄努力呢?他一次次地嚐試,一次次地失敗。企業倒閉,情人去世,競選敗北,要是你碰到這一切,你會不會放棄你的夢想呢?他沒有放棄,也始終沒有說過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國會議員競選,終於當選了。
在以後的日子裏,他仍在失敗中奮起,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後,1860年,他當選為美國總統,他就是亞伯拉罕·林肯。
林肯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他用實幹的精神迎來了成功。他以自己的經曆告訴我們,成功不是運氣和才能的問題,關鍵在於適當的準備和不屈不撓的決心。麵對困難,不要忙著抱怨,不要隻想著逃避,而應該勇敢地去麵對,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來換取甘甜的美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不要猶豫,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停下來抱怨,相信終有一天,成功之神會叩響自己的大門。
第六節 把合作當成最具殺傷力的武器
你把自己定位成一個獨立的人,是很好的選擇,但是獨立並不代表孤僻甚至自閉。我們生活在社會中,麵對每天的競爭和壓力,不要自己一個人瞎忙,而是需要分擔和共享,那麼合作就是一件我們解決問題的最有殺傷力的武器。
羚羊是草原上跑得最快的動物,但它們卻常常成為狼群捕食的對象,而速度比它們慢的馬群卻很少被狼當做捕食的目標。狼為什麼能夠捕獲到跑得快的羚羊,而很少捕獲跑得慢的馬群呢?
原來馬是群居動物,它們也有像狼一樣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它們知道如果馬群不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它們就很可能成為狼群的食物。每當有食肉動物來襲擊時,成年而強壯的馬就會頭朝裏、尾巴朝外,自動圍成一圈,把弱小的和衰弱的馬圍在中間。隻要敵人一靠近,外圍的馬就會揚起後蹄去踢敵人。一旦被馬踢到,即使不死也會受重傷,所以很少有食肉動物願意去襲擊馬群,即使是最具合作意識的狼群。
相比較之下,食肉動物們就更喜歡把靈巧快速的羚羊作為捕食對象。羚羊沒有互相保護的團隊精神,當遇到敵人襲擊時,羚羊群就會四散逃跑。分散開的羚羊即使跑得再快,也逃不過敵人的圍追堵截,從而成為敵人的美餐。
與別人進行最大化的合作,才能更高效地完成想做的事情。把自己視做社會的一分子,並想要完成自己的夢想。隻有每一個人都具備了合作精神後,才能對集體性質的事情認真負責,對自己的人生和事業負責。
在生活中,我們要善於與每個集體成員進行有效的溝通,並保持密切的合作,而不要丟棄了自己團隊的榮譽感,為求個人的表現,打亂了集體的秩序。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需要明白這一點。
亨利是一家營銷公司的一名優秀的營銷員。他所在的部門裏,曾經因為團隊工作的精神十分出眾,而使每一個人的業務成績都特別突出。
後來,這種和諧而又融洽的合作氛圍被亨利破壞了,亨利的主管反複斟酌考慮,猶豫不決,最終沒有拿出一個可行的工作方案。而亨利則認為自己對這個項目有十分周詳而又容易操作的方案。為了表現自己,他沒有與主管磋商,更沒有向他提出自己的方案,而是越過他,直接向總經理說明自己願意承擔這項任務,並向他提出了可行性方案。他的這種做法,嚴重地傷害了部門經理的感情,破壞了團隊精神。結果,當總經理安排他與部門經理共同操作這個項目時,兩個人在工作上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產生了重大的分歧,導致團隊內部出現了分裂,團隊精神渙散了下來。項目最終也在他們手中流產了。
所以,做事要懂得周密思考,權衡利弊,擺脫眼前利益和一己之利的束縛,開闊視野,正確處理合作關係,最終才能穩住陣地,才能在這個集體性質的社會裏生存得更有意義。
第七節 堅持原則,堅持生存的質量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原則是必須堅持的,是不能被賄賂的,是不能被收買的,而且在必要的時候你還要用生命去捍衛它。生命中的拚搏與奮進在原則的規劃下會更加井然有序地進步和發展,忙碌的生活總歸會有一些核心內涵要去堅守。特別是在強權麵前,在所謂的“地位高”的“有身份的人”麵前,強大的內心和堅持就是最有力的原則。
電影明星洛依德將車開到檢修站,一個修車女工接待了他。她熟練靈巧的雙手和年輕俊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整個巴黎都知道他,但這個姑娘卻沒表示出絲毫的驚訝和興奮。“您喜歡看電影嗎?”他不禁問道。“當然喜歡。我是個電影迷。”修車女工邊忙著手上的活邊回答。她手腳麻利,看得出她的修車技術非常熟練。半小時不到,她就修好了車。“您可以開走了,先生。”這位修車女工對他說。他依依不舍地說道:“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風嗎?”“不,先生,我還有工作。”她回答得很有禮貌。
“這同樣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車,難道不親自檢查一下嗎?”
“好吧,是您開還是我開?”
“當然我開,是我邀請您的嘛。”
車跑得很好。姑娘說:“看來沒有什麼問題。請讓我下車好嗎?我還有其他的工作。”
“怎麼您不想再陪陪我嗎?我再問您一遍,您喜歡看電影嗎?”洛依德覺得不可思議,難道這個修車女工真的不認識自己嗎?
“我回答過了,喜歡,而且我是個電影迷。”
“您不認識我?”
“怎麼不認識,您一來我就認出了,您是當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
“既然如此,您為何對我這樣冷淡呢?”
“不,您錯了。我沒有冷淡,隻是沒有像別的女孩子那樣狂熱。您有您的成績,我有我的工作。您今天來修車,就是我的顧客,我就要像接待顧客一樣地接待您,為您提供最好的修車服務。將來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來修車,我也會像今天一樣接待您,為您提供服務。人與人之間不應該是這樣的嗎?”
洛依德沉默了,在這個普通修車女工的麵前,他清楚地感覺到了自己的淺薄與狂妄。“小姐,謝謝!您讓我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現在,我送您回去。再要修車的話,我還會來找您。”
地位有高低之分,但在崇高的品質麵前,這是次要的。為人處世,以誠相待,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在這位修車女工的身上,體現出一種十分珍貴的品質:自尊、自重、堅持原則的勇氣。她熱愛電影,但絕不因為追逐電影明星而放棄自己所應負責的工作;她麵對著許多年輕女孩夢寐以求的機會,勇於說“不”!她用人格魅力為自己贏得了他人的尊重。不要隨波逐流,也不要盲目追求,做人要不卑不亢,做事要堅守原則,縱然地位是低下的,但你的人格也是高大的。
一個人如果堅持自己的做人原則,忠於自己的理想,那麼他永遠都不會成為失敗者,即使他不聲名顯赫,即使他沒有腰纏萬貫,他的忙碌也是值得肯定的。
第八節 人生有位,在於雙贏之道
現代社會是一個極其注重雙贏的社會,而作為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與社會其他人之間的關係,特別是有某種利益牽涉的人之間,更多的是一種雙贏關係。致力於這種關係的營造,就不要一味地隻知道忙著創造自己的利益,應該同時滿足他人的要求和條件,讓這種交流性極強的關係成為自己社會成功的起點和發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