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給自己的價值重新定位(3 / 3)

作為一個社會人士,若能擁有自己做某件事的激情與熱愛,並將這份激情融入實際行動之中,拋開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將身心徹底融入自己的夢想,同時,更懂得在社會交往中,用卓越的態度與別人締造一種雙贏的局麵,那麼在更多更大力量的支撐下,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就更容易成功了。

曾經有一個衣衫襤褸的男孩,跑到摩天大樓的工地向一位建築承包商請教:“我該怎麼做,長大後會跟你一樣有錢?”

這位建築承包商看了小男孩一眼,回答說:“我先給你講一個三個掘溝人的故事。第一個人拄著鏟子說,他將來一定要做老板;第二個人抱怨工作時間長,報酬低;第三個人隻是低頭挖溝。過了許多年,第一個人仍在拄著鏟子;第二個人虛報工傷,找到借口退休;第三個人則成了那家公司的老板。你明白這個故事的寓意嗎?小夥子,去買件紅襯衫,然後埋頭苦幹吧。”

小男孩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隻好再請他說明。承包商指著那批正在腳手架上工作的建築工人,對男孩說:看到他們了嗎?這些人全都是我的工人。我無法記得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甚至有些人,根本連臉孔都沒印象。但是,你仔細瞧他們之中,隻有那邊那個曬得紅紅的人,穿一件紅色衣服。我很快就注意到,他似乎比別人更賣力,幹得更起勁。他每天總是比其他的人早一點上工。工作時也比較拚命。而下工的時候,他總是最後一個下班。就因為他那件紅襯衫,使他在這群工人中間特別突出。我現在就要過去找他,派他當我的監工。從今天開始,我相信他會更賣命,說不定很快就會成為我的副手。

“小家夥,我也是這樣爬上來的。我非常賣力地工作,表現得比所有人更好。如果當初我跟大家一樣穿上藍色的工作服,那麼就很可能沒有人會注意到我的表現了。所以,我天天穿條紋襯衫,同時加倍努力。不久,我就出頭了。老板注意到我,升我當工頭。後來我存夠了錢,終於自己當了老板。”

美國成功學大師史帝芬·柯維指出:“人們都希望獲得成功,都在探索成功的奧秘,其實,這應該比你想象中的要簡單。因為,我發現那些成功的人們,無論是奧運場上的運動員、商業界的總經理、政府領導人,還是其他成功人士,他們和普通人中間有著一條明顯的界線,我稱其為成功者的邊界。這個邊界並非是特殊環境或具有高智商,也不是高等教育或天賦異稟,更不是時來運轉,而是態度。”

卓越的態度是將注意力放在挑戰更高的目標上,真正的敵人永遠等在你視線以外的地方伏擊,何不把內部競爭的力氣省下來向外發展?

當然,雙贏的結果並不止以上幾種,也沒有如此明顯的界限,也許兩者是相互融合的,在自己得到收益的同時,別人的利益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他人獲得高速發展的同時,自己的個人價值也將得到更充分的展現。

相信態度的神奇力量,讓它積極的一麵引領我們在忙碌中一起進步、一起成長,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第九節 過分追求完美——變相的無果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與事,智者再優秀也有缺點,愚者再愚蠢也有優點,過於追求完美,是一種對自己和別人的刻薄,忙碌於追求過分的完美,其實是一種變相的無果。

本來,渴望完美是人的本性,是人類共有的動機之一。人之所以會不斷地進步,社會之所以會不斷地發展,就是源於人類對於更美好、更便捷的生活的一種追求。同時,為了符合和適合這種客觀世界的變化,人類對自身也製定下了各式各樣的完善機製。

但是,萬事萬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過分追求完美的人,是一種極端的理想主義。因為他們用自己給世界和別人的定位來衡量他人的是非對錯,這本來就是偏激的行為。

年輕的朋友們,請記住這樣一個忠告: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任何一個完美的事物。學會接受“真實的自我”,也接受它所有的瑕疵,善於利用那些無法改變的缺陷、不足,才能活出真正的人生價值。

畢業於西點軍校的弗郎克軍士,在一次軍事演習中,手榴彈散片炸入了他的左小腿,醫生不得不把他的腿切除掉,等著退伍似乎已成不可避免的結局,更讓他傷心的是,他失去了昔日在棒球場上的勇猛勁頭。在以後的球賽裏,他隻能用棒擊球,而由別人替他跑壘。他想用自己的勇氣改變這一現狀。有一天,在他將球擊出後,他推開了替他跑壘的隊友,忍著疼痛,一瘸一拐地跑了起來,當跑到第一壘和第二壘之間時,他看到對方球員已接到了球,正向守第二壘的人扔過去,他就閉上眼睛,頭朝前地滑入了第二壘。裁判員喊出了“安全”的口令,弗朗克發出了勝利的微笑。幾年之後,他向上級請戰,帶領一個中隊到一個地形複雜的地方演習,並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後來,弗朗克升為四星上將,而且還可以跑步。聽到他創造的奇跡後,新聞記者都來采訪他,他說:“失去一條腿,讓我知道了一個真理,那就是一個人受自己缺陷的限製是可大可小的,這取決於你自己如何看待和處理它。關鍵是應該注意發揮你所具有的長處,而不是老記著自己的缺陷”。

正視自己的缺陷,善於發揮和經營自己的長處,是一種聰慧的生存方式,也是我們擺脫局限,超越自己,超越別人的最好捷徑。

第十節 抱持主人姿態,不被生活奴役

不折騰的人生,就是不瞎忙的人生,這輩子活得有價值、有意義。如果開始決定忙碌,那麼一定要告訴自己,我是生活的主人,我永遠都明白生活至今的目的和初衷,我的內心不會被生活所控製,我會悲傷,但是悲傷不會長久,我會微笑,微笑著麵對每一天。

其實,希望像太陽,當我們向她行進,我們負擔的陰影便拋在了身後。為了生活而奔波,一定要記得自己奮鬥和拚搏的初衷,不要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駕馭生活做主人,還是被生活奴役做奴隸,其實全在於一顆心的堅定和樂觀與否。

希爾頓年輕時,父親因車禍去世,一家生活的重擔全落到他的肩上。之後,他以4萬美元買下了一家叫做“毛比來”的旅館,而他自己隻有5000美元,其餘的錢全是借的。經過一些年的精心經營,希爾頓的事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一天,他興奮地把自己的成績彙報給母親,母親卻冷冷地說:“我看你與以前差不多,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隻不過你把領帶弄髒了些而已。實際上你必須尋找一種更值錢的東西,除了真誠地對待顧客以外,你還應該想辦法讓每個住進希爾頓的人還想著再來住。你要想一種簡單的不花費本錢的方法吸引顧客,這樣你的旅館才會不斷向前發展。”

對於母親的忠告,希爾頓思索了很久,他想起了當初購買“毛比來”旅館時的情景,店主在顧客麵前總是表現出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這對他啟發很大,他終於想出了一種不花任何本錢卻特別有效的辦法,那就是“微笑”。

他要求員工們熱情招待顧客,即使工作再累,心情再不好,也要微笑著麵對每一個客人,因為旅客永遠是上帝。

結果,希爾頓的經營策略大獲成功,他的事業不斷發展,最終建立了“希爾頓帝國”。

在這個世界上,太多的事情我們都沒有辦法去掌控。麵對無法預知的未來,我們也許呈現出恐慌和不安,也許找不到前進的方向,但是生活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痛苦,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快樂,我們沒有必要將自己擺放在生活的奴隸的位置上。

隻要你對生活微笑,生活就會對你微笑。你的眼睛從悲傷與難過的氛圍中移開,你就可以做快樂的天使。

第十一節 不活在別人的標準之中

別人戴的漂亮戒指,我們不一定合適,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尺寸。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幸福,不必讓自己在別人的世界觀和標準裏碌碌無為。忙要忙得有內涵和有意義。如果是為了一雙根本不屬於自己的鞋而奮鬥,哪怕最後得到了,也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不和別人攀比,擁有自己的成功,你才能擁有更多的幸福。

人生來時雙手空空,卻要讓其雙拳緊握;而等到人死去時,卻要讓其雙手攤開,偏不讓其帶走財富和名聲……明白了這個道理,人就會對許多東西看淡。幸福的生活完全取決於自己內心的簡約,而不在於你擁有多少外在的財富。

在生活中的大多數人則是被過多的物質和外在的成功脅迫著。很多情況下,我們受內心深處支配欲和征服欲的驅使,自尊和虛榮不斷膨脹,著了魔一般地去同別人攀比,誰買了一雙名牌皮鞋,誰添置了一套高檔音響,誰交了一位漂亮女友,這些都會觸動我們敏感的神經。一番折騰下來,盡管錢賺了不少,也終於博得“別人”羨慕的眼光,但除了在公眾場合擁有一兩點流光溢彩的光鮮和熱鬧以外,我們過得其實並沒有別人想象得那麼好。

男人愛車,女人愛別人說自己的好。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人都是愛好虛榮的,不管自己究竟幸福不幸福,人往往忽視了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是常常被外在的事情所左右,別人的生活實際上與你無關,不論別人幸福與否都與你無關,不要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與別人比較的基礎之上,或者建立在別人的眼光中。幸福不是別人說出來的,而是自己感受的,人活著不是為別人,更多的是為自己而活。

《左鄰右舍》中提到這樣一個故事。

男主人公的老婆看到鄰居小馬家賣了舊房子在鬧市區買了新房,她就眼紅了,非要也在鬧市選房子,並且偏偏要和小馬住同一棟樓,而且一定要選比小馬家房子大的那套。當鄰居問起的時候,她會很自豪地說:“不大,一百多平方米,隻比304室小馬家大那麼一點!”氣得小馬老婆灰頭土臉的。過了幾天,小馬的老婆開始逼小馬和她一起減肥,說是減肥之後,他們家的房子實際麵積一定不會比男主人公家的小,男主人公又開始擔心自己的老婆知道後會不會讓他一起減肥。

這個故事看起來雖然很好笑,但是卻時常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人將自己的生活沉浸在一個不斷與人比較的困境中,被自己生活之外的東西所左右,豈不是很可悲?

一個人活在別人的標準和眼光之中是一種痛苦,更是一種悲哀。人生本就短暫,真正屬於自己的快樂更是不多,為什麼不能為了自己而完完全全、真真實實地活一次呢?為什麼不能讓自己脫離總是建立在別人基礎上的參照係呢?

當我們把追求外在的成功或者“過得比別人好”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的時候,就會陷入物質欲望為我們設下的圈套。它像童話裏的紅舞鞋,讓人一眼望去,便對它充滿無限的喜愛。不管這雙舞鞋是否適合自己的雙腳,都會毫不猶豫地將其穿上,感受那一刻最令自己興奮的感覺。而當這種感覺消散後,留給我們的其實隻有無盡的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