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盲目+忙碌=碌碌無為
忙碌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充實,讓我們回憶起來覺得對得起時間,對得起自己。但如果你隻是為了不閑著而去忙,隻是為了向人表明自己“很重要”而去忙,那麼無非是自己欺騙自己罷了。
忙碌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充實,讓我們回憶起來覺得對得起時間,對得起自己。但如果你隻是為了不閑著而去忙,隻是為了向人表明自己“很重要”而去忙,那麼無非是自己欺騙自己罷了。
紛繁的世界,每個人的生活節奏都很快,似乎誰都沒閑著。忙著培訓充電,忙著完成工作,忙著會議傳達,忙著……總有一大堆事情在等著我們去完成,使我們忙得焦頭爛額,以致把“我沒空”、“我沒時間”經常掛在嘴邊。然而,忙的時間一過,個人的價值立見分曉,有的成了百萬富翁、億萬富翁,有的還在溫飽線上掙紮。
有的人從早到晚嚷著自己忙得要命,各種球賽的電視轉播他從不放過;電視連續劇成為他每天必點的大菜;雖然眼睛累得要死,卻連廣告也不肯放過;一整天都盯著電視熒屏大做白日夢,而且天天如此。如果真的沒有節目可看,他們就懶懶地躺在床上,隨手拿起報紙,從頭到尾逐字閱讀,研究那些與自己毫不相關的廣告。僅這兩件事情就足夠占滿他們每天所有清醒的時間了,偏偏他們還有個習慣,隻要一拿起電話便開始喋喋不休,不講上一兩個鍾頭絕不罷休。他們因為太“忙”而顯出一副臉色蒼白、憔悴不堪的樣子,總是皺緊眉頭抱怨道:“實在太忙了,真叫人吃不消!”
也有的人日理萬機,但他們會拒絕出席那些無關緊要的應酬,也能夠通過判斷,從一大堆需要花心思處理的事務中,挑出最具價值的幾項,而把大部分時間投注在其中。他們往往擁有既定的目標,並且預先設定達到目標所需的時間,而在說話時,也能一針見血地戳破重點,選擇恰當的時機說出結論。
他們是名副其實的“忙碌不堪”,這種“忙碌”幫助他們的事業飛黃騰達,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快樂。
是啊,自己也沒閑著,為什麼別人就成了成功人士,而自己還是老樣子呢?
有句成語叫做“碌碌無為”,這個詞可能我們在小學時就用它造過句子,但誰又真正理解了它的意思呢?碌碌,忙得不可開交,但卻是“無為”,太可怕了。很多時候我們恐怕都沒有把什麼叫做“忙”真正地定義清楚。忙是什麼呢?忙應該是在特定的時間段朝著特定的目標進行連續不斷的努力的生存狀態。忙碌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充實,讓我們回憶起來覺得自己對得起時間,對得起自己。
記得有一首歌的歌詞中這樣寫道:“忙,忙,忙,忙得沒有了方向,忙得沒有了主張……”其實,瞎忙就像放入一條軌道中身不由己的一個物件,一個被抽打而轉動的陀螺,它陷入這種狀態而不清楚自己在幹些什麼。沒有明確的方向,即如無頭蒼蠅,忙不到點子上,總在做無用功。這樣的忙,有什麼用呢?
我們可以忙,但絕不能在盲目中忙碌。忙一定要有目標、有方法,要知道自己在忙什麼,為了什麼忙。早上開始工作時,如果並不知道當天有什麼樣的工作要去做,就很容易把時間浪費在不該做的事情上。
第二節 站在榜樣的肩上觀望財富
為什麼有一些人很忙碌,每天朝九晚五,拚搏奮戰,但卻仍然過著貧窮的日子;也有一些人,他們有思想,有才華,但卻也一貧如洗。
有人說,致富其實很簡單,找一個富人為楷模,做他正在做的事。一句話說得輕輕鬆鬆,但是這句話背後的哲理確實令人深思。
為什麼阿裏巴巴的馬雲能以月薪45元的報酬躋身億萬富豪的行列?
為什麼陳天橋能在5年的時間內將50萬元變成150億元?
為什麼年僅23歲的彭海濤——一個走在大街上就會立馬被湮沒的“土孩子”,卻已經積累起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財富?
在當今這樣一個自由競爭、開放的市場經濟社會,每個人對於財富的機會都是均等的,人人都可以成為富翁,沒有誰注定就該當窮光蛋。可是在這樣一個大好的年代,有些人一如既往地在窮人的圍牆內苦苦尋覓,找不到出口,看不見方向。
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人都夢想著有朝一日成為富翁,但是,為什麼現實生活中真正富有的人卻很少,窮人卻多得數不勝數呢?原因就在於他們選錯了道路,做了太多的無用功。所以,我們必須明確財富的道路該怎麼走。
通往財富之路,有兩種選擇:
第一種選擇是自己埋頭苦幹,學習、總結、實踐,再總結、再實踐;
第二種選擇是向已經成功的富人學習,複製他們已經驗證成功的贏利模式。
聰明的人大都會做出第二種選擇,因為盡管第一種方法節省了向富有者學習的費用,但走彎路的時間是加倍的。第二種方法減少了自己不太熟悉的時候所走的彎路、耗費的時間和失敗投資,這些失敗的學費都是不可控製和預算的。但是對於向富有者學習的費用是屬於可以控製的,富有與否不僅要看是否達到了自己獲利的目標,還要看達到的時間的長短。
因此,要想成為富人,我們就必須謹記億萬富翁保羅·蓋蒂的一句話:“致富其實很簡單,找一個富人為楷模,做他正在做的事。”
“股神”巴菲特是全球富人的代表,是投資界的神話。然而,即使是巴菲特,在他還沒有確定自己的投資風格和交易體係的時候,他的投資經曆和所有沒有成功的投資者一樣,也做著同樣的技術分析、打聽內幕消息,整天泡在費城交易所看走勢圖表和找小道消息等工作,他不是一開始就會購買翻十多倍的可口可樂股票。但是如果巴菲特一直隻靠技術分析、打聽內幕消息,或許現在還隻是一名和大家一樣的小散戶或者已經破產了。幸好巴菲特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他申請到跟隨價值投資大師格雷厄姆學習的學位,1957年又向知名投資專家費雪求教,在好友芒格的協助下,融合格雷厄姆和費雪兩者的投資體係,開始形成了自己的“價值投資”的投資體係,在實戰中不斷摸索,獲得了驕人的財富。
如果一個人僅僅依賴於自己的知識、自己的經驗、自己的資金和自己的資源,那麼,這種致富過程將是漫長而緩慢的。通常是自己的資源被耗盡,也會喪失繼續追求成功的信心。因此,我們何不像巴菲特一樣尋求一種更省力、更易成功的方法,找個富人當楷模?
以富人為榜樣,做其正在做的事,並不是說讓我們完全照搬他們的模式,而是學習他們的經驗,讓他們給我們指明方向。“世界上沒有最好的,隻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這是所有富人們的共識,隻有認識到這點,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創富潛能,經營出美好的人生。
第三節 用計劃掌控生活和時間的步伐
《如何掌控你的時間與生活》一書的作者拉金說過:“一個人做事缺乏計劃,就等於計劃著失敗。有些人每天早上預訂好一天的工作,然後照此實行。他們是有效地利用時間的人。而那些平時毫無計劃,靠遇事現打主意過日子的人,隻有‘混亂’二字。”一個人要提高自己做事的目的性,忙於要事,就要養成善於規劃的好習慣,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沒有一個明確可行的做事計劃,必然浪費時間,要想高效率地做事就更不可能了。試想,如果一個搞文字工作的人資料亂放,就是找個材料都會花去半天時間,那麼他的工作是沒有效率可言的。
做事的有序性,體現在對時間的支配上。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很多成功人士都指出,如果能把自己的工作任務清楚地寫下來,便很好地進行了自我管理,這樣會使得工作條理化,因而使得個人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隻有明確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什麼,才能認清自己和事情關係之間的全貌,從全局著眼觀察整個任務,防止每天陷於雜亂的事務之中。明確的辦事目的將使你正確地掂量各個階段之間的不同側重點,弄清事情的主要目標在哪裏,防止不分輕重緩急,耗費時間,又辦不好事情的情況發生。
另外,明確自己的責任與權限範圍,還有助於擺脫自己與別人在共同處理問題中的互相扯皮和打亂仗現象。
填寫清單是一種明確做事目標的好方法。無論是工作上的細條,還是生活上的瑣事,都可以用清單來幫忙計劃。
首先,你可以找出一張紙,毫不遺漏地寫出你所需要完成的事情。凡是自己必須幹的事,且不管它的重要性和順序怎樣,一項也不漏地逐項排列起來,然後按這些事情的重要程度重新列表。重新列表時,你要試問自己,如果我隻能幹此表當中的一件事情,首先應該幹哪一項呢?然後再問自己,接著該幹什麼呢?用這種方式一直問到最後一項。這樣自然就按著重要性的順序列出了自己的工作一覽表。然後,考慮你要做的每一件事情應該怎麼做,並根據以往的經驗,在完成一件事情之後總結出你認為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法。比如,你出門購物的時候,清單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可以幫助你節約時間和規劃財物,是一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生活智慧。
第四節 分解長期目標,小口吃掉大蛋糕
如果我們不能一下子達到自己的目標,就應當將長期目標分解成一個個當前可達到的目標,分段實現小目標,最終就能順利實現自己的大目標。與其計較於怎樣一口吞掉一個大蛋糕,不如把蛋糕分成小塊吃掉。忙得有步驟,才能忙得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