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經營完美人生(2 / 3)

要達到自己的目標,需要把遠期目標分解成當前可達到的目標。俗話說得好: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既然一天建不成輝煌的羅馬,我們就應當專注於建造羅馬的每一天。這樣,把每一天連起來,終將會建成一個美麗輝煌的羅馬。

其實,人生亦是如此,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發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並為實現這個目標而生活和工作。如果你能把你的人生目標清楚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能幫助你隨時集中精力,發揮出你的最高效率。

不要迷失自己的目標,每次隻把精力集中在麵前的小目標上,這樣,遙不可及的目標便在眼前了。

目標的力量是巨大的。目標應該遠大,才能激發你心中的力量,但是,如果目標距離我們太遠,我們就會因為長時間沒有實現目標而氣餒,甚至會因此而變得自卑。所以我們實現大目標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大目標下分出層次,分步實現。

在工作過程中,我們之所以會半途而廢,或忙得暈頭轉向,往往不是因為難度較大,而是因為覺得成功離我們較遠。確切地說,我們不是因為失敗而放棄,而是因為倦怠而失敗。

第五節 人生需要有等級的排序

在生活中,我們做事要分輕重緩急,忙也要忙得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感覺:雖然我們方向無誤,目標正確,工作起來也很努力,每天忙得團團轉,可就是最後沒有什麼明顯的效果。相反,有些人每天不慌不忙,如同閑庭信步,卻卓有成效,總收事半功倍之效。除去運氣等不可控製的因素外,其差別就在於明白事情的輕重緩急。

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理查斯·舒瓦普為自己和公司的低效率而憂慮,於是去找效率專家艾維·李尋求幫助,希望李能賣給他一套思維方法,告訴他如何在短短的時間裏完成更多的工作。

艾維·李說:“好!我10分鍾就可以教你一套至少提高效率50%的最佳方法。”

“把你明天必須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記下來,按重要程度編上號碼。最重要的排在首位,以此類推。早上一上班,馬上從第一項工作做起,一直做到完成為止。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對待第二項工作、第三項工作……直到你下班為止。即使你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才完成了第一項工作,也沒關係。隻要它是最重要的工作,就堅持做下去。每一天都要這樣做。在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之後,叫你公司的人也這樣做。”

“這套方法你願意試多久就試多久,然後給我寄張支票,並填上你認為合適的數字。”

舒瓦普認為這個思維方式很有用,不久就填了一張25000美元的支票給李。舒瓦普後來堅持使用艾維·李教給他的那套方法,五年後,伯利恒鋼鐵公司從一個鮮為人知的小鋼鐵廠一躍成為最大的不需要外援的鋼鐵生產企業。舒瓦普常對朋友說:“我和整個團隊堅持揀最重要的事情先做,我認為這是我的公司多年來最有價值的一筆投資!”

要事第一的觀念如此重要,但卻常常被我們遺忘。我們必須讓這個重要的觀念成為一種工作習慣,每當一項新工作開始時,都必須首先讓自己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事,什麼是我們應該花最大精力去重點做的事。

分清什麼事是最重要的並不是一件易事,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是把緊迫的事情當做最重要的事情。緊迫隻是意味著必須立即處理,如電話鈴響了,盡管你正忙得焦頭爛額,也不得不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去接聽。緊迫的事通常是顯而易見的。它們會給我們造成壓力,逼迫我們馬上采取行動。但它們往往是令人愉快的、容易完成的、有意思的,卻不一定是很重要的。重要的事情通常是與目標有密切關聯的,並且會對你的使命、價值觀、優先的目標有幫助的事。

根據緊迫性和重要性,我們可以將每天麵對的事情分為四類,即重要且緊迫的事、重要但不緊迫的事、緊迫但不重要的事、不緊迫也不重要的事。

隻有合理高效地解決了重要而且緊迫的事情,你才有可能順利地進行複命。而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情要求我們具有更多的主動性、積極性、自覺性,早早準備,防患於未然。剩下的兩類事或許有一點價值,但對目標的完成沒有太大的影響。

隻有重要而不緊迫的事才是需要花大量時間去做的事。它雖然並不緊急,但決定了我們的工作業績。80/20法則告訴我們:應該用80%的時間做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而用20%的時間做其他事情。隻有養成做要事的習慣,對最具價值的工作投入充分的時間,工作中重要的事才不會被無限期地拖延。這樣,工作對你來說就不會是一場無止境、永遠也贏不了的賽跑,而是可以帶來豐厚收益的活動。

第六節 萬事俱備,別在人脈上翻船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會發現有些人很有才華和能力,在最頂尖的行業經營著自己的事業,卻經常失敗,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好人脈;有的人雖然在平凡的崗位上忙忙碌碌,但因為注重人脈的作用,反而取得了讓人羨慕的成就。所以,你一定要注意建立自己的人脈關係,千萬別敗在“人脈”上,一定要讓自己忙得有道,忙得有理。

每個人都將成功作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因為隻有擁有事業的成功才是完美的人生。一個人的成長、發展、成功、成才都是在人際交往中完成的,甚至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也都與他的人脈息息相關。沒有人際交往,人們不知道會麵臨什麼樣的遭遇。沒有人際交往,人們就組不成家庭、社會和國家,更談不上個人的前途和發展。

心理學家曾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做了大量研究,結果都證明:一個人越是懂得人脈關係網的重要性,那麼他與人交往就會積極主動,其人際關係也會越融洽,就越能適應社會,其社會成就也越大。

童年的傑克·倫敦是貧窮而不幸的。14歲那年,他借錢買了一條小船,開始偷捕牡蠣。可是,不久之後他就被水上巡邏隊抓住,被罰去做勞工。傑克·倫敦借機逃了出來,從此便走上了流浪水手的道路。

兩年以後,傑克·倫敦隨著姐夫一起來到阿拉斯加,加入了淘金者的隊伍。在淘金者中,他結識了很多朋友。他這些朋友中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而大多數是美國的勞苦人民,雖然他們的生活貧窮困苦,但是他們的言行舉止中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傑克·倫敦的朋友中有一位叫坎裏南的中年人,來自芝加哥,他的辛酸曆史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書。傑克·倫敦聽他的故事時經常潸然淚下,而這更加堅定了傑克·倫敦心中的一個目標:我要寫作,寫淘金者的生活。

在坎裏南的幫助下,傑克·倫敦利用休息的時間看書、學習。1899年,23歲的傑克·倫敦出版了處女作《獵人》,接著又出版了小說集《狼之子》。這些作品都是以淘金工人的辛酸生活為主題的,因此贏得了廣大中下層人士的喜愛。傑克·倫敦漸漸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他的著作在全國暢銷,也給他帶來了巨額的財富。

剛開始的時候,傑克·倫敦並沒有忘記與他同甘苦、共患難的淘金工人們,正是他們的生活給了自己靈感與素材。他經常去看望他的窮朋友們,一起聊天,一起喝酒,回憶以往的歲月。但是後來,傑克·倫敦的錢越來越多,對於錢也越來越看重,甚至公開聲明他隻是為了錢才寫作。他開始過起豪華奢侈的生活,而且大肆揮霍。與此同時,他也漸漸地忘記了那些窮朋友們。

有一次,坎裏南到芝加哥看望傑克·倫敦,可傑克·倫敦隻是忙於應酬各式各樣的聚會、酒宴和修建他的別墅,對坎裏南不理不睬,一個星期中坎裏南隻見了他兩麵。後來坎裏南頭也不回地走了。就這樣,傑克·倫敦的淘金朋友們逐漸從他的身邊離開了。

離開了朋友,就斷了寫作的源泉,傑克·倫敦的情緒沉悶、思維枯竭,再也寫不出一部像樣的著作了。1961年11月22日,處於精神和金錢危機中的傑克·倫敦在自己的寓所裏用一把左輪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傑克·倫敦可謂“贏也人脈,輸也人脈”。所以,一定要在平時注意建立自己的人脈關係,不要狂妄自大,永遠記住你的成就不是你一個人的成功,而是得益於許多朋友的幫助。如果你像傑克·倫敦一樣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那更要感謝幫助過你的人,千萬不要夜郎自大,輸在人脈上。

第七節 世故裏的單純,緩解人生老化

人太世故了,就會思慮甚多,杯弓蛇影,杞人憂天,煩惱便從中而來。於是,人就忙著去煩惱,然後再忙著去消除煩惱。然而,身體的繁忙固然可以消除,但內心的繁忙,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人的存在,本來就應該是一個持續改進、不斷進步完善的過程。一旦一個人失掉了上進心,惰性、老化就會開始。他們的生命就會逐漸變得暗淡,整個封閉起來。這樣的人,雖然是年紀輕輕,但他們已經老化了——隻是年齡上的增長,內心卻遠未成熟。真正的成熟,應當是在世故中能夠保持一份單純的赤子之心。周國平先生對此有一段精彩的闡述。

對於心的境界,我所能夠給出的最高讚語就是:豐富的單純。這大致屬於一種極其健康生長的情況:一方麵,始終保持兒童般的天性,所以單純;另一方麵,天性中蘊涵的各種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所以豐富。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偉人,他們的心靈世界無不具有這個特征,其核心始終是單純的,卻又能夠包容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