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相反的境界是貧乏的複雜。這是那些平庸的心靈,它們被各種人際關係和利害計算占據著,所以複雜,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內涵,所以又是一種貧乏的複雜。
《孟子·離婁下》有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這裏的“大人”就是指有德行的君子們,而這裏的“赤子”是指初生的嬰兒,而“赤子之心”就是指純真質樸的童心品德。後人隻記住了“赤子之心”的引申意,即愛國之心,報國之心,卻忽略了“赤子之心”的本意,那就是做一個有純真質樸本心的人。
蘇軾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罕見的通才人物。他的詩憂國憂民、任情揮灑、寓意深厚,充滿了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和體會。他的詞作雄壯為骨、超逸為肌,開創豪放派詞風。他的詞言誌抒情、記遊懷古,“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也大大擴充了詞的題材。他的散文氣勢充沛、行若流水、廣搜博引、自然清澈,是唐宋八大家的佼佼者。他的畫與北宋著名畫家文同齊名,是“文湖州竹派”領袖人物。他的書法灑脫遒勁、獨具風格,名列“唐宋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蘇軾)之列,又獨占“宋代四大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之首。
此外,蘇軾還在軍事學、醫藥學、建築學、水利學、語言學、音樂學和禪學方麵有極深的造詣。蘇軾任職惠州,見當地缺醫少藥就采集中草藥,合成劑、丸,為當地人救死扶傷。蘇軾任職廣州,引蒲洵水入城,解決了當地居民多年來飲水成苦的問題。蘇軾任職徐州,率城民與水災奮鬥七十餘日,終於使徐州免於水淹,後又組織修建徐州城堤。蘇軾任職杭州,不僅興建了蘇堤,還發明了以瓦筒代替竹管之引水方法,使西湖免於成為一片水涸。
蘇軾還曾設計過帽子,釀過良酒,製作過一種特殊的千層餅,調過一種別具味道的湯。所以,北宋年間,“東坡帽”、“東坡酒”、“東坡餅”、“東坡羹”和“東坡肉”曾一度成為眾人的追求時尚。蘇軾以一介書生,如此多才多藝是中國曆史上曠古少見的。
看了蘇軾的這些記載,或許我們都覺得他是一個運氣很好的人。實際上並不是這樣,蘇軾的一生是在落魄不定、懷才不遇中渡過的,屢遭貶謫和惡意中傷,但是他卻能在逆境中取得非凡的成就,不僅在藝術上造詣非凡,而且在民間工藝上建樹頗多。蘇軾達到了周國平先生所說的“豐富的單純”,以及孟子所言的“赤子之心”的人生境界,雖然飽經滄桑,但在涉世中依然保持一顆單純的心靈。正因如此,他才能夠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麵對種種坎坷,永遠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可以說,他的生命是常青的。
第八節 借他人的重量,成就自己的分量
所謂“君子善假於物”,就是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大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成功的光環需要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善於借助外物利用他人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是聰明人常用的成事之道。我們能夠忙出成就,忙出精彩的人生,除了自己的努力外,當然離不開別人的幫助。
荀子說:“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有“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的東方智慧,牛頓也有“踩在巨人肩膀上”的西方智慧。這兩種智慧交融在一起,就能說明一個道理:個人的成功,需要借助於他人的力量。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能靈活地“假於物”,利用他人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就可以把別人的優勢變成自己的優勢,把別人的力量變成自己的力量,從而加大自己成就事業的速度和力量。猶太人之所以能在商界和科技界有眾多的成功者,就是因為他們普遍都具有善於借助別人之智的本領。
猶太人密歇爾·福裏布爾經營的大陸穀物總公司能夠從一間小食品店發展成為一家世界最大的穀物交易跨國企業,主要因其善於借助先進的通信科技和大批懂技術、懂經營的高級人才。他不惜成本,不斷采用世界最先進的通信設備,寧肯付出極高的報酬請有真才實學的經營管理人才到公司工作。因此,他的公司信息靈通,員工操作技巧高超,競爭能力總是勝人一籌。他雖然付出了很大代價取得這些優勢,但他借用這些力量和智慧賺回的錢遠比他支出的大得多,可謂“吃小虧占大便宜”。
一個初入社會的人,需要尋求他人的幫助,借他人之力,方便自己。即使你有很強的能力,也需要別人的幫助。因為就算我們渾身都是鐵,也打不了幾根釘。隻有借助於他人的能量,我們才能“成材成器”。
不過,通常我們所說的“他人”隻是一個泛泛的概念,有些不著邊際,而且這些“他人”大多都是你不太熟悉、關係也一般的人,他們大多都不能像朋友一樣給予你實際的、具體的幫助。朋友卻總給你各種各樣的幫助。你遇到危難,他們可以幫你排憂解難,渡過難關;你吉星高照時,他們會為你抬轎捧場。朋友,是一個特定的圈子。圈子雖小,作用卻難以估量。
“利用”並不是完全醜惡的,它來源於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各取所需的關係。一個人,無論在事業、愛情,還是生活等各個方麵,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利用。借朋友之力,正是一個人高明的地方。在自然界也是如此,動物們相互利用,以有利於捕獵、取暖和生殖。獸王更是利用了彼此之間的關係,以及在這種關係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秩序和習慣,以盡情享受:可以吃得最多、最好,可以占有最美的雌性和最年輕的雌性,等等。而落單的動物,被淘汰者居多,無論其多麼凶猛強悍,如老虎、獅子、獨狼,等等。群居動物則容易繁衍和生存,如螞蟻、蜜蜂、家雞等,因為它們相互借助了對方的力量,哪怕是極微弱的力量。
就社會和自然狀況來看,孤單的鬥不贏拉幫結派的。一個人在社會中,如果沒有朋友,沒有他人的幫助,他或她的境況會十分糟糕。普通人如此,一個成就大事業的人更是如此。如果失去了他人的幫助,不能利用他人之力,任何事業都無從談起。借朋友之力,使他人為自己服務,以讓自己能夠高居人上,這是一個人高明的地方。尤其對自己所欠缺的東西,更要多方巧借。
第九節 分享是一種長遠的經營
不要總是汲汲於把自己擁有的東西藏起來,忙碌於為自己獲利是一種把自己隔絕於人的行為,當把分享作為一種長遠的有效經營來看時,此刻的分享就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貴也是這樣,沒有一種高貴可以遺世獨立。要想保持自己的高貴,就必須擁有高貴的“鄰居”;要想擁有一片高貴的花的海洋,就必須與人分享美麗,同大家共同培植美麗。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自身的純潔和高貴。
一個精明的荷蘭花草商人,千裏迢迢從遙遠的非洲引進了一種名貴的花卉,培育在自己的花圃裏,準備到時候賣個好價錢。對這種名貴花卉,商人愛護備至,許多親朋好友向他索要,一向慷慨大方的他卻連一粒種子也不給。
第一年的春天,他的花開了,花圃裏萬紫千紅,那種名貴的花開得尤其漂亮。第二年的春天,他的這種名貴的花已繁育出了五六千株,但他發現,今年的花沒有去年開得好,花朵略小不說,還有一點雜色。到了第三年,名貴的花已經繁育出了上萬株,但令他沮喪的是,那些花的花朵變得更小,花色也差很多,完全沒有了它在非洲時的那種雍容和高貴。當然,他沒能靠這些花賺上一大筆。難道這些花退化了嗎?可非洲人年年種養這種花,大麵積、年複一年地種植,並沒有見過這種花會退化呀。百思不得其解,他便去請教一位植物學家。植物學家問他:“你的鄰居種植的也是這種花嗎?”他搖搖頭說:“這種花隻有我一個人有,他們的花圃裏都是些鬱金香、玫瑰、金盞菊之類的普通花卉。”植物學家沉吟了半天說:“盡管你的花圃裏種滿了這種名貴之花,但和你的花圃毗鄰的花圃卻種植著其他花卉,你的這種名貴之花被風傳播了花粉後,又沾上了毗鄰花圃裏的其他品種的花粉,所以你的名貴之花一年不如一年,越來越不雍容華貴了。”商人問植物學家該怎麼辦,植物學家說:“誰能阻擋住風傳播花粉呢?要想使你的名貴之花不失本色,隻有一種辦法,那就是讓你鄰居的花圃裏也都種上你的這種花。”
於是商人把自己的花種分給了自己的鄰居。次年春天花開的時候,商人和鄰居的花圃幾乎成了這種名貴之花的海洋——花色典雅,朵朵流光溢彩,雍容華貴。這些花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商人和他的鄰居都發了大財。
想要有名貴的花,就必須讓自己的鄰居也種上同樣名貴的花。精神世界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想要維持自己品德的高尚,如果不懂得和別人分享,就隻能是孤芳自賞,甚至背上自閉與不通事理的罵名。有時候,分享並不是多麼偉大的情操。“陰險”一點說,分享是為了在我們需要時的得到,給自己一個好人緣和和睦的生活、工作環境。在分享中,我們得到的遠比分享的多得多。所以,麵對生活中的得失時,我們的目光不要太短淺,心胸不要太狹窄,學會分享,這其實是一項大智若愚的“長遠投資”,有利於提升我們的形象,有利於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有利於我們在這個社會中立足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