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個體的人而言,知識就是力量是因為知識可以決定命運。這句話有兩方麵的含義:一是指知識本身所具有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功能;另一方麵,知識能夠重塑人的性格,改善人的心態,從而通過學習鑄就成功的人生。把知識與才華的積累視為自己一聲追求和忙碌的事業,是一個較為明智的選擇。
用歌德的話來說就是:“人不隻是靠他生來就擁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
西漢文學家揚雄說:“學者,所以修性也。視、聽、言、貌、思,性之所有也。學則正,否則邪。”
曾國藩則認為,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有讀書學習可以改變人。
《論讀書》一書的作者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相反,一個不讀書、不求知的人,他的生活會是怎樣的呢?
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這樣說:“那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他的生活是機械化的、刻板的,他隻跟幾個朋友和相識者接觸談話,他隻看見他周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他在這個監獄裏是逃不出去的。”
但是,如果他開始走向讀書和求知路的話,那麼一切都將改變。即使他隻是開始讀一本書。“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如果是一本好書,他便立刻接觸到一個世界上最健談的人。這個談話者引導他前進,帶他到一個不同的國度或不同的時代,或者對他發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討論一些他從來不知道的學問或生活問題。”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這是歌德讀書的經驗。求知、學習就是置身於一個成功的環境,就是聆聽賢達的教誨,就是與成功者做朋友,就是向成功者學習成功的方法。
知識是創新的準備,是競爭力的“內功”,是成功的積累。知識的學習,就是在建築我們自己的精神財富宮殿。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你羨慕偉人的聲望,你渴望富人的財富,你祈求政者的權力,但是,如果自己是一個腹內空空的人,是很難走向成功的巔峰的。學習、學習、再學習,充實更多、明理更多,就是對成功的準備。機遇是降臨在有準備的人身上的,而這個準備則是頭腦的積累。
《遼寧青年》雜誌登載過一篇文章《你錯過了什麼》(作者孫盛起)。
你年輕聰明,壯誌淩雲。你不想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渴望聲名、財富和權力。因此你常常在我耳邊抱怨:“那個著名的蘋果為什麼不是掉在你的頭上?那隻藏著‘老子珠’的巨貝怎麼就產在巴拉旺而不是在你常去遊泳的海灣?拿破侖偏能碰上約瑟芬,而英俊高大的你總沒有人垂青?”於是,我想成全你,先是照樣給你掉下一個蘋果,結果你把它吃了。我決定換一個方法,在你閑逛時將碩大的卡裏南鑽石偷偷放在你的腳邊,將你絆倒,可你爬起後,怒氣衝天地將它一腳踢下陰溝。最後我幹脆就讓你做拿破侖,不過像對待他一樣,先將你抓進監獄,撤掉將軍官職,趕出軍隊,然後將你身無分文地拋到塞納河邊。就在我催促約瑟芬駕著馬車匆匆趕到河邊時,遠遠地聽到“撲通”一聲,你投河自盡了。
“唉!你錯過的僅僅是機會嗎?”不,絕對不是,你錯過的是準備。機會從來隻給有準備的人。因此,我們往往失去的不是機會,而是準備。諺語說,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識。“緣”,實質就是“準備”。沒有準備的人,絕對與“人”無緣,與“事”無緣。特別是在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還沒等到過招,勝負早已定了。就像“華山論劍”,最終是靠內功,靠武學的修為和領悟(即學習與創新)而一招定勝負。因此競爭早就開始了,比的就是“準備”,比的是日積月累,比的是“功夫在詩外”。要擊敗對手,最終的辦法就是比對方準備更充分,積累更多。
這種積累和準備,就是知識的積累和準備,就是心態的準備、目標的準備和行動的準備(調整心態、明確目標、采取行動,都是求知的一部分)。愛迪生說得好:“知識僅次於美德,它可以使人真正地、實實在在地勝過他人。”
沒有上述一切的知識的準備,你就很難走到人生的頂點。
第六節 權力是提升影響力的金鑰匙
如果一個人想要做權力的擁有者,成為權力的化身,那麼就表明他想不斷擴大和延伸自己的影響力。凡是有影響力的人,不論其職位高低,都有相應的權力,領導功能發揮得怎樣,從一定意義上講,主要取決於權力運用藝術水平的高低。正確地忙於權力的追尋是要建立在發展自己、服務他人的意識上的,要控製權力,不要被權力控製。
在運用權力的過程中,有的大顯神通,有的政績平平,有的敗下陣來,還有少數濫權犯罪,可見權力在實際的活動中,可以引起不同的效果。
權力是人活動的基礎,沒有領導權力,人就很難在重大決策上施加影響,進行控製和指揮,領導活動就無法進行。權力的作用,集中地講就是確保人和領導活動正常進行,以完成特定的任務。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把權力和職權混為一談,其實這是不科學的。所謂職權是指由人的地位所決定的、具有強製性的法定權力。它有明確的範圍,與人的個人因素無關,權力因職位不同而變化。但是權力不僅包括職位權力,還包括非強製權力,即由人的個人因素決定而具備的影響力,它的含義大於職權。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存在有職無權和無職有權的現象。從理論上講,相應的職位有相應的權力,而現實中,職位不一定意味著有實際的權力,權力也不一定意味著職權。所以職位同權力之間不能畫等號。法定權力不等於實際權力,要使法定權力成為現實的實際權力,關鍵在於一個人駕馭和操縱決策係統的能力。
任何有影響力的人,其成功的關鍵就在於能從各種相關因素提供的具體條件出發,審時度勢,靈活巧妙地選擇和運用恰當的用權方式,這種方式的選擇,就是權力運用藝術的具體體現。
要公道正直,為政清廉,信任和愛護他人。人在處理事務時,對人對事要公正公開,正直公道。在做人方麵,要正直、坦率,做他人的表率,無形之中就會形成個人強有力的影響權。
身教重於言教,這是形成個人影響力的重要條件。凡是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要正人,必先正己,己不正,就不能正人。如果一個人不能以身作則,那他的個人影響力的形成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七節 駕馭任何話題,做圈子中心
打動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他談論他最感興趣的事物。當你這麼做時,不但受到歡迎,也會使生命獲得擴展。對待任何話題都有駕馭能力,就能讓自己成為圈子的中心,從而加大自身的影響力。所以,我們需要成功地掌握各種話題特色,否則,自己和對方說的風馬牛不相及,自己說得再多也是白忙活、瞎折騰。故而,在平時就要多做談論話題的關注和積累,讓自己在任何環境之下都可以暢所欲言。
如果你希望別人喜歡你,要了解對方的興趣,針對他所喜好的話題與他聊天。
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威廉·費爾浦斯教授,是個有名的散文家。他在散文集《人類的天性》當中寫了如下內容。
愛德華·夏立甫先生在童子軍活動中十分活躍。他寫了一封信給我,其中提到一段有趣的經曆:
有個盛大的童子軍大會在歐洲舉行,我很希望美國的一些大公司,能讚助我們的男孩前往參加。
很幸運的,就在打算去拜訪這位公司負責人之前,我聽說這位先生曾開過一張百萬元支票,後來這張支票被注銷,這位先生便把支票用鏡框框起來。
所以我見到這位先生之後,首先要求是否能看看那張支票——100萬元的支票。我說我從沒想過有人會開出100萬元的支票。等我見過之後,一定要告訴孩子們我真的見過這樣的一張支票。他很高興地帶我去看,我一麵嘖嘖稱賞,一麵要求他把所有經過告訴我。
注意到了嗎?夏立甫先生一直沒有談到童子軍或童子軍大會的事。他隻談對方感興趣的話題,結果怎麼樣呢?
沒多久,這位先生突然問我:“咦,你今天來見我的目的是什麼?”我便把來意說清。
讓我驚奇的是,這位先生不僅很爽快地答應了,還比我預期的支付更多。我本想隻要求讚助一名男孩到歐洲去,他卻答應讚助5個男孩和我一同去參加童子軍大會。他給了我可以領取1000元信用金的信件,要我們在歐洲停留7個星期。他並寫信給歐洲分公司的經理,要他們好好招待我們。最後還答應要在巴黎與我們會合,好帶我們遍遊那個美麗的城市。
自此以後,他還提供了好幾個工作機會給童子軍的父母親,並且一直熱心參與童子軍活動!
所以我知道,要不是我發現了他的興趣所在,抓住他的心,便不會那麼簡單就達到目的啊!
廣泛地關注生活,讓我們自己能夠博覽世界,那麼我們在圈子裏所能談論的話題就可以十分豐富和吸引人了。人們總喜歡從博學的人那裏感受到海闊天空的暢談,那會讓人從內心深處感知到世界的豐富和偉大。同時,當我們自己所能言談的範圍越來越廣時,我們就能和各種各樣的人交談,能夠真正理解他們的喜好,並與其產生共鳴。
第八節 做薛寶釵,造“好人緣”
忙得有成效的人,是一個有好人緣的人,是一個能忙出圈子和自己氣場的人。
但凡讀過《紅樓夢》的人,無不為黛玉、寶釵兩人的才情所打動。兩人本無高下之分,但卻很少有讀者真心喜歡寶釵這個人物,大都覺得此人太過持重圓滑、工於心計。但就為人處世來講,寶釵的“人緣學”卻是值得人們學習揣摩的。也許人際交往不能缺少一些圓滑和心計。寶釵的處世哲學中體現了尊重他人、樂於助人、待人以誠等美德。無怪乎她在賈府贏得了上上下下的歡迎。她的成功也告訴我們,“好人緣”是需要付出的,真心的付出必將收獲真情的回報。
無論男女,其實都可以學習薛寶釵的“人緣哲學”。一個人的好人緣,會讓他帶上獨特的魅力。在交際場合長袖善舞的人也許並不是在相貌上有十分出眾的地方,但好人緣使他具有專屬於自己的獨特吸引力,令他得到每一個人的歡迎和欣賞。他們如翩然起舞的蝴蝶,在人生的各種角色間輕鬆遊走,自由切換,遊刃有餘。好人緣讓他們不斷收獲成功和幸福。在家庭裏,他們會向親人傾吐自己的歡樂和憂傷,也會及時送上自己的溫情與慰藉;在職場裏,他們會和同事們親切地交談,精誠合作、風風火火、奮力拚搏,也會為別人的成功,獻上自己最真誠的祝福;在上下班的路上,他們會向熟人熱情問候,和同伴海闊天空,也從不吝惜對陌生人問一聲好;在朋友生日宴會上,他們會道上一聲真誠的祝福。
好人緣的人無時無刻不把與他人聯係當做是一種極大的歡樂。他們懂得尊重別人。人緣就像山穀的回音,你付出了真誠,回應的也是誠摯之心。與人為善,尊重他人也就是與己為善,尊重自己。他們擁有容人之量。人事糾纏,盤根錯節,矛盾和摩擦都是無法避免的,小肚雞腸者終日耿耿於懷,無法解脫,而寬容之人都能一笑而過,大度處之。他們最有人情味。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理解他人,在別人最困難的時候伸出友誼之手,雪中送炭,排憂解難。他們待人以誠。在處理人際關係時,總是真心實意,心口如一,從不藏奸耍滑,戴上虛情假意的麵具。他們總是光明磊落,胸懷坦蕩。
好人緣,給我們一片展現自我的天空。與人交往使人們不再孤獨,相互理解、尊重、認可,讓我們活得更有滋味。
好人緣,讓我們的心田得到情感的滋潤。常與人交往和分享,快樂更顯生動,煩惱和憂傷不會久駐,心中永遠是朗朗晴空,徐徐清風。
好人緣,為我們搭建成功的橋梁。多個朋友多條路,有好人緣的人不會缺少成功的機會,能形成專屬自己的氣場。良好人緣,能讓幸福人生更加精彩!
第九節 用讚美給對方心靈按摩
每個人都希望獲得認可,所以多數人都喜歡讚美的言辭,他們希望從別人的嘴裏麵傳達出對自己價值的肯定和欣賞。所以,在當下繁忙緊張的生活中,我們的讚美更需要技巧,把話說到對方心裏,就是沒有白忙活嘴皮。
1.讚美要不失時機
對朋友、同事身上的特點,你要盡可能地隨時隨地去發現。如果你真心喜歡,就要抓住時機、積極反饋。他的一個表情、一個動作、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件事,你都要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讚美的時機多種多樣,當時、事後、大庭廣眾之下或倆人獨處之時都可進行,但一般以當時讚美為好,當眾讚美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