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力爭是第一次發現
你所發現的對方的特色、潛能、優勢最好是別人誰也沒有發現,甚至是他自己也沒有發現的內容。你的讚揚會令他恍然大悟,瞬間增強自信,從而對你產生好感。
3.與對方的內心好惡相吻合
他自己認為是缺點,內心極為厭惡,但卻被你誇獎,這會令他無法接受。如你讚美某個朋友像某個電影明星,而他恰好討厭這個明星的相貌或性格,那你的讚美就適得其反。
4.尋找對方最希望被讚美的內容
各人有各人優勢的地方,有自知優越的地方,他們固然盼望得到別人公正的評價,但在那些還沒有自信的地方,尤其不喜歡受到人家的恭維。例如,女孩子都喜歡聽到別人誇讚她們美麗,但對於具有傾國傾城姿色的女孩,就要避免再去讚揚了,而應稱讚她的智力,如果她的智力又恰好不如別人,那麼你的稱讚一定會使她雀躍無比。
5.讚美的一個要點是不落俗套
讚美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對辯論的對手以輕鬆語氣說:“你的領帶很漂亮,你是個品位不低的人。”這時,他也許會立刻忘了會場上的激烈辯論,而表現出高興的神情。
不過,法國的一位才華橫溢的外交官卡裏埃提醒人們特別注意,當權者因為被簇擁在讚美聲中,聽了太多的奉承與獻媚話,所以,他受讚美詞的打動,較一般人為難。
同樣,美人一直被人稱讚說“你真漂亮”,聽得太多她就一點感覺也沒有了,再跟她講類似的話,她打心底會認為“這個家夥也是個庸俗之輩,無聊透頂。”不用世俗的、人人都一目了然的稱讚,而是確確實實地稱讚其真正有價值之處,無疑是最好不過的。
6.背後讚揚
在背後讚揚人,是一種至高的技巧,因為人與人之間難得的就是背後能說好話,而不是壞話。如果朋友知道你在他受人非議時挺身而出,主持公道,一定會非常感激你。
7.通過批評的方式誇獎對方
人人都想被人誇獎,被人讚揚。但誇獎別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說過了讓人感到你虛偽,說得太平淡又引不起對方的注意,可見誇獎人也需有一定的技巧。我們不妨采用寓褒於貶的方式,譬如說:“你這人太正直了,這樣會得罪人的。”這既表示了對對方的關心,又誇獎了對方的品性,因為每個人都喜歡別人說自己正直。又或說:“你工作這麼辛苦,一定要注意身體,不要把身體搞壞了。”這樣的誇獎人人都樂意接受,他不但感到你誇獎他,同時還感到你關心他。
8.若要恭維,那就大大方方地恭維
適度的恭維是人際關係的潤滑油,即使明知道是恭維,但聽起來總是愜意的,而且在不知不覺間會對恭維他的人懷有親切感。總之,無法使對方高興的人,不妨視為不善於說話的人。
如要恭維,不要太拘謹,大大方方地說就是了,如“你很能幹”,大膽地說出來也就不會惹人厭惡了。因為對方會想:“既然說得這麼大方,也許是真的。”
讚美就像是一雙溫和的手,給聽者的心靈進行著舒適的按摩。讚美的話並不費力,卻能讓人形成自己獨特的氣場,最終成大事。我們要下決心對自己的親人、朋友,甚至每一個人加以讚美,並把它變成一種習慣。愛、稱讚、感謝都應該說出來,讓對方知道,如果你認為隻放在心裏就行了,那真的就大錯特錯了。
第十節 換位思考是理解的暖風
你有時會發現對方可能完全錯了,但他仍然不同意你正確的說法。在此情況下,不要急著去指責他人,因為這是愚人的做法。你應該站在他的角度,用換位思考的方式試著去了解他,而隻有聰明、寬容的人才會以這樣的明智態度去做。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就在無形之中將自己內核的光芒散發出來,隱性地影響著別人。
為什麼對方會有那樣的思想和行為,其中必有其內在原因。探尋出其中原因,你就等於得到了一把了解他人行動或人格的鑰匙。而你要找到這把鑰匙,就必須誠實地將自己放在他的位置上。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假如你常對自己說:“如果我處在他當時的情景中,我將有什麼感受,有什麼反應?”這樣你就可省去許多時間與煩惱。
“我情願在與人會談以前,一個人在辦公室外的人行道上踱上兩個小時。而不願走進他的辦公室,”哈佛大學商學院院長彼德說,“如果對於我說的,和他的回答(基於我對他的興趣、動機的認識而想象到的)不是十分清楚的話。”
這樣一句神奇的妙語,可以軟化所有刁鑽而老奸巨猾者,你完全可以真誠地說出這句話,因為假如你是對方,你也會產生同他一樣的感覺。
要記住,出現在你麵前的那些充滿煩躁、固執、缺乏理智的人,他之所以成為這樣的人,其實並不是他們自己本質上的錯誤和罪惡,而我們也要對他們表示惋惜、體恤與同情。
伍勒先生可以說是領會了這句妙語的神奇魅力,他是美國第一位音樂經理人,他與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藝術家打了22年的交道,如卻利亞賓、鄧肯和潘洛佛。伍勒先生告訴我,在他與那些性情無常的藝術家交往時,所得的第一個教訓就是同情——對他們可笑而古怪的脾氣表現出更多的同情。
三年時間裏,他都作為卻利亞賓音樂會的經紀人。卻利亞賓是最能驚動首都大戲劇高貴觀眾的一個最偉大的低音歌唱家,但他行事卻像一個被寵壞了的孩子。用伍勒先生自己獨特的語言來說:“他各方麵都是糟糕得很。”
最糟糕的一次是在一次演唱會上,卻利亞賓在他將要演唱的那一天的中午前後打電話給伍勒先生說:“沙爾,我覺得很不舒服,我的喉嚨破得不像樣了,今晚我不能歌唱。”伍勒先生沒有同他辯論,他知道藝術經理人不能那樣做。所以他跑到卻利亞賓的旅館,表示同情。“多麼不幸”他惋惜地說,“多麼不幸!我可憐的朋友,當然,你不能唱了。我將立即取消這約定。那隻費你兩三千元錢,但與你的名譽相比,那算不得什麼。”
然後卻利亞賓說:“也許你最好下午再來,5點鍾來,看那時我覺得怎樣。”
到了5點多鍾,伍勒先生就再跑到他的旅館,表示同情。他再堅持取消約定,卻利亞賓卻歎息地說:“好吧,你再晚一點來看我,我到那時或許會好一點兒。”
到7點半,這位偉大的低音歌唱家答應唱了,惟有一個條件,就是伍勒先生跑上首都大戲劇的戲台報告說,卻利亞賓患重感冒嗓子不好。伍勒先生答應他會如此的,因為他知道那是能使這位低音歌唱家出台演唱的唯一方法。
洛慈博士有段經典的語言:“人類普遍地追求同情。兒童迫切地顯示他的傷痛,甚至故意割傷或打傷自己,以博取大人的同情。出於同樣的目的,成人也會顯示他們的傷痛,敘述他們的意外、疾病,特別是動手術開刀受苦的細節。為真實的或想象的不幸而感到自憐,實際上,這差不多是人性的一個重要方麵。”
所以,如果忙著打造專屬於自己的氣場時,要贏得別人的讚同,就要真誠地從對方的角度看事情。
第十一節 防止外泄情緒造成人際汙染
當情緒輕而易舉地表現出來的時候,我們是匆忙地將內心的消極感發泄出來了,但是,多數人可曾想到,等情緒發泄完畢以後呢?毫不掩飾自己的情緒,任其發展,到底有怎樣的不妥?
衝動主要有兩個危害:第一,與易衝動的人打交道,說話做事得非常小心,說不定你的某一個詞語或一個手勢就會觸犯他的忌諱,造成溝通障礙;第二,易衝動對於衝動者本人也沒有好處。很多人事前反複告誡自己,哪些話不要說,哪些事不要做,可是一到節骨眼上,還是忍不住說了不該說的話或做了不該做的事,事後又懊悔不已。
“煩死了,煩死了!”一大早就聽王寧不停地抱怨,一位同事皺皺眉頭,不高興地嘀咕著:“本來心情好好的,被你一吵也煩了。”
王寧現在是公司的行政助理,事務繁雜,是有些煩,可誰叫她是公司的管家呢,事無巨細,不找她找誰?其實,王寧性格開朗外向,工作起來認真負責,雖說牢騷滿腹,該做的事情,一點也不曾怠慢。設備維護、辦公用品購買、繳通信費、買機票、訂客房……王寧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恨不得長出8隻手來。再加上為人熱情,中午懶得下樓吃飯的人還請她幫忙叫外賣。剛交完電話費,財務部的小李來領膠水,王寧不高興地說:“昨天不是剛來過嗎?怎麼就你事情多,今兒這個、明兒那個的。”抽屜開得劈裏啪啦,翻出一個膠棒,往桌子上一扔,“以後東西一起領!”小李有些尷尬,又不好說什麼,忙賠笑臉:“你看你,每次找人家報銷都叫親愛的,一有點事求你,臉馬上就長了。”
大家正笑著呢,銷售部的王娜風風火火地衝進來,原來複印機卡紙了。王寧臉上立刻晴轉多雲,不耐煩地揮揮手:“知道了。煩死了!和你說一百遍了,先填報修單。”單子一甩,“填一下,我去看看。”王寧邊往外走邊嘟囔:“綜合部的人都死光了,什麼事情都找我!”對桌的小張氣壞了:“這叫什麼話啊!我招你惹你了!”
態度雖然不好,可整個公司的正常運轉真是離不開王寧。雖然有時候被她的話嗆得下不來台,也沒有人說什麼。怎麼說呢?她不是應該做的都盡心盡力做好了嗎?可是,那些“討厭”、“煩死了”、“不是說過了嗎”……實在是讓人不舒服。特別是同辦公室的人,王寧一叫,他們頭都大了。“拜托,你不知道什麼叫情緒汙染嗎?”這是大家的一致反應。年末的時候公司民意選舉先進工作者,大家雖然都覺得這種活動老套可笑,暗地裏卻都希望自己能榜上有名。獎金倒是小事,誰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呢?領導們認為先進非王寧莫屬,可一看投票,50多份選票,王寧隻得12張。有人私下說:“王寧是不錯,就是嘴巴太厲害了。”王寧很委屈:“我累死累活的,卻沒有人體諒……”她沒有意識到正是因為不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影響了同事對她的正麵評價。
不善於控製情緒,以致誤人誤事的例子,不勝枚舉。親愛的讀者朋友,問一問你自己,你常常頭腦發熱,衝動易怒嗎?你曾經因此做過哪些錯事、傻事?你試過控製自己的情緒嗎?其實控製自己的情緒並不是做不到的事。控製情緒的方法很多,分別介紹如下。
當我們受到無法避免的痛苦打擊時,長期沉浸在痛苦之中,既於事無補、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又影響自己的工作、損害健康,所以我們應該盡快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那些有意義的事情上去,轉移到最能使你感到自信、愉快和充實的活動上去。這一方法的關鍵是盡量減少外界刺激,盡量減少它的影響和作用。
解脫就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待令人煩惱的問題。從更深、更高、更廣、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對它做出新的理解,以求跳出原有的圈子,使自己的精神獲得解脫,以便把精力全部集中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上。解脫並不是消極的寬慰自己。其實這樣做有更重要、更積極的一麵。我們的煩惱有很多都是因為自己心胸狹窄,隻看到自己眼前的一點利益或身邊的幾件事,而沒有從更廣的範圍、長遠的角度來想,為一些非原則的小事而忽略了生活中的大事。積極的解脫是把長遠利益放在首位,拋開區區小事,而全神貫注地去追求自己的遠大目標。
升華就是利用強烈的情緒衝動,把它引向積極的、有益的方向,使之具有建設性的意義和價值。我們常說的“化悲痛為力量”就是指升華自己的悲痛情緒。其實不隻是悲痛可以化為力量,其他的強烈情感也都可以化為力量。例如,可以化憤怒為力量、化仇恨為力量、化教訓為力量、化鼓勵為力量、化羞辱為力量,等等。世界上最值得讚美的行為之一就是發奮努力、不斷進取、升華自己。這種升華是人類心靈中所迸發出來的最美的火花,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重要的情操。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升華看做是最高水平的自我防禦機製。他認為,隻有健康和成熟的人才有可能實現升華。
利用,就是我們常說的“壞事也能變成好事”。一種利用是對時機和客觀條件的利用。一個能使我們苦惱的強製性要求,如果能巧妙地加以利用,就有可能首先在精神上感到自己由被動轉化為主動,進而可以使煩惱變為怡然自得、樂在其中。再一種利用,就是對情緒本身的利用。把情緒化為情趣加以利用,這裏說得更為具體一些,是指“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意思。詩人利用他湧現的激情寫出了流傳千古的詩篇,作曲家則在靈感來臨時譜出了動人心弦的樂章。當自己真摯的感情強烈湧現時,抓住它做一些有益的事,能有效地控製自己的情緒,保持一種良好平靜的自我心態,就是主宰自我的一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