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做一個聰明的投資者(3 / 3)

2.在交際中溝通感情

情感溝通是交際得以維持並向更密切的關係發展的重要條件。我們在交際中多“輸出”一些感情,就可能多一份回報,同時情感交流使得交際更有進展。

3.在交際中滿足需求

人類交往的目的是為了使社會成員實現個人的需求,完成社會賦予的責任。因此,必須吸取大量的他人的經驗和物質、精神力量,滿足自身需求和彌補不足。

4.在交際中獲得生存

人類的發展影響著勞動的分化,每個人用自己的勞動貢獻於社會,同時又從社會中享受他人的勞動。沒有交際,就沒有勞動成果的交換,就沒有現代化水平的生活。

5.在交際中發展個性

現代心理研究表明,人類個性的構築明顯地縱橫著交際的經緯。因為人的交際十分醒目地塗抹著個性的色彩,使得個性的調色板上沾著社會交際的顏料。

6.在交際中尋求友誼

人類尋求友誼的高峰,同心理上的斷乳期相伴隨。特別是青春期後,一個人自我意識加強,就對友誼的渴求愈加強烈,對交際的需求也就與日俱增。

所以說,沒有社交的人是可憐的,沒有人的社交更是可悲的。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參加社會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多,從社交中獲得的益處也越來越多。對一個人的人生而言,群體活動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人就是在群體活動中度過的。沒有社交,沒有群體活動,人生就會變得枯燥乏味,甚至了無情趣。

第八節 要“忍”,但不要“刃”

有人說中國人最擅長“忍”術,這是幾千年文化積澱下來的民族心理習慣。但是“忍”並不是懦弱,也不是毫無原則的退讓,而是對很多事不較真。在一些小事上沒有必要忙著斤斤計較,這是一種對生命的領悟,以及對人生的豁達。

其實,人活在世上難免會受到各種不公正的待遇。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碰到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殘酷的現實需要你對人俯首聽命,這樣的時候,你一定要謹慎麵對。要知道,敢於碰硬,不失為一種壯舉。可是,當敵人足夠強大時你的強硬無異於以卵擊石。一定要拿著雞蛋去與石頭鬥狠,隻能算做是無謂的犧牲。這樣的時候,就需要用另一種方法來迎接生活——那就是用寬廣的心胸把“忍”字頭上的刃取下來,否則,那把刀隻會把自己紮傷。

王強從大學畢業後就在一家大型公司上班,時間快5年了。他秉持著少說話多做事的想法兢兢業業地工作著。但是,有一天,他正在研究一個新的工作,卻看見上司怒氣衝衝地向他走來,將一個文件“啪”地拍在他的桌子上,怒吼著:“王強,你在這裏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怎麼連這點事都做不好呢?簡直是一塌糊塗,不可理喻!”王強正專心工作著,一時還真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情弄暈了。

王強拿過文件一看,上麵雖然寫的是自己的名字,卻不是他做的文件。於是王強平心靜氣地說:“這個文件不是我做的,雖然寫的是我的名字……”沒有想到他的話還沒有說完,上司更加怒氣衝天:“不是你做的是誰做的?寫的就是你的名字,你以為我不認識字呀?也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這是怎麼了,喜歡推卸責任了!”

上司的話讓王強非常生氣,他已經辛辛苦苦在這裏工作5年了,別說這份報告不是他寫的,就算是他寫的,出了什麼毛病,也不至於如此吧!辦公室裏那麼多同事,怎麼就不能給他留個麵子呢?這就說明上司連最起碼的尊重也沒有給他!王強壓住火氣說:“我想,從今天開始,你就再也不是我的上司了!”

上司愣了一下,問:“你這是什麼意思?”王強平靜地說:“我要辭職!”上司指著文件問:“這報告怎麼解釋?你要賠償我損失!”王強拿起文件:“我不幹了,你要損失,上法院告我去吧!”說完王強就離開了。當時一點也沒有惋惜這5年來的辛苦和成就,一點後路也沒有給自己留。

直到一年後,王強再次遇到了以前的上司,王強才知道,當時上司的舉動完全是為了驗證王強的應變能力,因為上司當時想把王強調到外聯部門做主任,而外聯工作需要很強的應變能力。5年來上司對王強的印象是工作踏實、性格沉穩,但是不知道他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如何。所以,就想出了那個主意。王強聽了之後心裏十分後悔。他知道一切都遲了,他徹底敗在那個上司安排的測試中了……

古人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堅韌的忍耐精神是一個人意誌堅定的表現,更是一個人善於處世謀略的體現。尤其在生活中難得事事如意,丟失麵子是常有的事,學會忍耐,婉轉退卻,才可以獲得無窮的益處。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能舍棄某些蠅頭微利,也將有助於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獲得他人的好感,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利益和影響力。凡事有所失必有所得,若欲取之,必先予之。有識之士不妨謹記:百忍成金,遇事忍字當先也是一種隱形的投資,必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九節 別急著計算你的付出

許多人在麵對利益的時候,不願意自己付出,隻渴望得到別人的幫助。無論是結交朋友,還是做什麼事情,都是從對自己最有利的角度去思考。看見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的時候,他的第一個想法會是對方或者這件事會給我帶來多大的利益,會讓我有什麼好處。這樣著急在付出的時刻就計算自己的回報,忙於這樣的事情,本身就沒有多大的意義。

做人應該明白付出才有回報的道理,但是不是任何付出都有回報的,付出也是需要講究方式和目的的。當你的付出別人不需要的時候,你的付出就是無謂的犧牲,不但不會得到回報,還有可能給你帶去負擔;如果你的付出正是別人需要的時候,你的付出才會有價值。隻有滿足別人需要的付出,才能得到別人的回報。

一位登山客在山中突遇暴風雪,在茫茫風雪中迷失了方向。這場暴風雪突如其來,他的禦寒裝備嚴重不足。他知道自己必須盡快找到避寒處;否則就會被凍死。可是他沒走多遠,四肢就已凍得開始麻痹,他意識到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就在這時候,他在路上遇到另外一個人,那個人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原來那個人已經快凍僵了。登山客停了下來,他發現自己麵臨一個困難的抉擇:他應該繼續趕路為求拯救自己,還是設法救助雪中垂危的陌生人呢?

轉瞬之間,他就下定了決心,設法救助陌生人。他迅速脫下濕手套,跪在那個垂危的人身邊,按摩他的手臂和雙腿。那個人終於血脈通暢,四肢能夠活動了。他們兩人相互支持,患難與共,最後終於得到了救援。他們生還了。後來,這位登山客才知道,那個凍僵了的人是一個大公司的老板,因為登山客救了他的性命,要給予他一些股份作為報答,但是被登山客拒絕了。他們成了好朋友。

後來,登山客在一次自然災害中雙腿受傷,需要很大一筆醫療費,正在他焦急萬分的時候,那位他曾經救助的老板來了,幫助他付了全部的醫療費用使他渡過了難關。

登山客回憶說:“我們要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我們才能在需要的時候得到他人的幫助。”

在別人急需幫助的時候,我們給予他們需要的幫助,這樣別人不但會記住你、感謝你,還會在你有特殊需要的時候給予你很大的回報。

生活中,許多人認為“付出很少有回報”,果真如此嗎?故事中登山客的付出,為他贏得了一個好朋友,還在他困難的時候得到了天文數字般的醫療費用。你說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付出,回報是不是極大呢?

生活就是這樣,當你為別人的需要而付出的時候,你的人生才會因你的付出而快樂、升華,才能得到生命的延長和增值。而別人也會記在心中,在適當的時間給你回報,這就是人脈投資的意義所在。

第十節 不要過早摘下“人情”的果

人情投資是一項長遠的事業,需要小心地經營和積累,切忌敷衍匆忙了事。因為人的態度是雙向的,如果你在果實還沒有成熟的時候去采摘,隻會收到半生不熟的青澀。所以,人情投資時需要耐心的培養和等待,切忌操之過急。

有一次,張經理參加一個社交聚會,交換了一大堆名片,握了無數次手。由於聚會上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加之自己又喝了幾杯酒,回到家中,看著這一打名片,自己也沒辦法把名字和麵孔對上號。幾天後,他接到一個電話,原來是在那次社交聚會上結識的,也交換過名片的“朋友”,因為那位“朋友”名片設計特殊,讓他印象深刻,所以他記住了。這位“朋友”也沒什麼特別的目的,隻是和他東聊西聊,好像兩人已經很熟了一樣。張經理不大高興,因為他和那個人沒有業務關係,而且隻見了一次麵,那人就這樣打電話來聊天,讓他有被侵犯的感覺。同時,張經理不知和對方聊什麼好。

在現代社會中,上麵這種情形常會出現。對這位“朋友”而言,他有可能對張經理的印象頗佳,有心和張經理交朋友,所以主動出擊,也有可能是為了業務利益而先行鋪路。但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動機,他采取的方式犯了人際交往中的忌諱——操之過急。

拓展人際關係是名利場上的必然行為,但在社會上,有一些法則是必須注意的,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不致弄巧成拙。

這個法則為“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而不是“一回生,二回熟”。“一回生,二回熟”還太快了些,“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則是漸進的,而且是長期的、對方不知不覺的。之所以要“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是有原因的。

首先,每個人都有戒心,這是很自然的反應。一回生,二回就要“熟”,對方對你采取的絕對是“關上大門”的自衛姿態,甚至認為你居心不良,因而拒絕你的接近,名人、富人或有權勢之人更是如此。

其次,每個人都有“自我”,你若一回生,二回就要“熟”,必定會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以求盡快接近對方。也許對方會很快感受到你的熱情,給你熱情的回應。可是大部分人都會有自我受到壓迫的感覺,因為他還沒準備好和你“熟”,隻是痛苦地應付你罷了。

“一回生,二回熟”的缺點不止上麵提到的兩點。因為你急於接近對方,所以很容易在不了解對方的情形下,以自己為話題,以此來持續兩人交談的熱度,這無疑是暴露自己。若對方不是善類,你豈不是自投羅網嗎?

人脈交往中對人情的投資更是要格外注意操之過急這一大忌,人情投資最忌諱的是急功近利,因為這樣似乎就成了一種買賣,甚至是一種賄賂。如果對方是有骨氣之人,更會感到不高興,即使勉強接受,也並不以為然。日後就算回報,也是得半斤還八兩,沒什麼好處可言。

在現代社會生存發展,的確需要拓展人際關係、積累人脈,但朋友的交往是需要時間的,太過心急,隻會引起對方的反感。所以,建立人脈關係也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慢慢接觸,這樣投資的人脈才是穩定的、長久的、積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