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讓收獲成為常態(1 / 3)

第一節 做好手邊的事,步伐才更遠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為成功而默默奮鬥和忙碌的蟄伏的經曆。這個時期,你需要的不是浮躁和怨天尤人,而是需要耐心地做好你現在要做的事。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為成功而默默奮鬥和忙碌的蟄伏的經曆。這個時期,你需要的不是浮躁和怨天尤人,而是需要耐心地做好你現在要做的事。

每個夏天,我們都能聽到在高樹繁葉之中蟬的清脆的鳴叫。它們有透明的羽翼,在風中鳴叫得很讓人愜意。殊不知,這些蟬一生中絕大部分歲月是在土中度過的,隻是到生命的最後兩三個月才破土而出。

人的生命曆程其實也是這樣,每一個希望成功的人,也必須有長時間蟄伏地下的經曆,好好磨煉自己,好好培養自己。

在一個學習班裏,同學們討論的主題,是一個人應當如何把他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這時,一位年輕的婦女在教室後麵舉起手,她站起來說道:“我是和我的丈夫一起到這裏來的。我想如果一個男人把全部熱情投入到工作中也許是對的,但是對於一個家庭主婦來說卻沒有益處。你們男人每天都有有趣的新任務要做,但是家務勞動就無法相比了,做家務勞動的煩惱是單調乏味,令人厭煩。”

其實有許多人在做這種“單調乏味”的工作。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方法幫助這位少婦,也許我們就能幫助許多自認為自己的工作是單調乏味的人。

教師問她什麼東西使得她的工作如此的“單調乏味”。她回答說:“我剛剛鋪好床,床馬上就被弄亂了;剛剛洗好碗碟,碗碟馬上就被用髒了;剛剛擦淨了地板,地板馬上就被弄得泥汙一片。”她說,“你剛剛把這些事做好,這些事馬上就會被人弄得像是未曾做過一樣。”

教師說:“這真是令人掃興。有沒有婦女喜歡做的家務勞動呢?”她說:“啊,有的,我想是有的。”“那在家務勞動中你有沒有發現使你感到有趣、保持熱情的東西呢?”

少婦思考了片刻回答道:“也許在於態度。我並不認為工作是禁錮,而似乎看見了超越日常工作的什麼東西。”

這就是問題的症結。增加人生滿意度的秘密之一就是“能看到超越日常工作的東西”,要知道你的工作是會取得成果的。這句話是對的。無論你是家庭主婦、秘書、加油站的操作員,或者大公司的總經理,隻要你把日常瑣事看做是前進的踏腳石,你就會從中找到令人滿意的地方。

作為一名沒有成功的蟄伏者,你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要在日常工作中“看到超越日常工作的東西”,耐心地做好你現在要做的事,腳踏實地前進。終有一天,成功會降臨到你頭上。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誰都明白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口吃成大胖子。對於人生事業來說,隻有一步一步去做,才能實現目標。也就是說,隻有做好手邊的事情,腳步才會走得更遠。

小高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電影製片廠擔任助理影片剪輯。這本來是一個人在影視界尋求發展的起點,但在10個月後,她卻離開了這個崗位,辭職了。

她認為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很充分:堂堂一個大學畢業生,受過多年的高等教育,卻在幹連一個小學畢業生都能幹的事情,把寶貴時間耗費在貼標簽、編號、跑腿、保持影片整潔等瑣事上麵。這讓她感到委屈。她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更有一種對不起自己的感覺。

幾年後,當小高看到電視上打出的演職員表名單時,發現以前的同事現在已經成為羽翼豐滿的導演,有的已經成為了製作人。此時,她的心中頗有點不是滋味。

小高原來並未看到平凡崗位也具有不平凡的意義,所以她的辭職行為,是自己關閉了在影視界闖出一番事業的大門。不妨做個假設,如果她當時對自己在影視界的遠景能進行一次清醒的前瞻,製定一個明確的目標,那麼最初當影片剪輯和打雜的那段時間,至多隻能算是預先付出的一點小小的代價而已。

許多實現了人生目標的人都說,誰都無法“一步到位”,我們應該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方能取得成功。

人生中的每一步對於實現成功目標來說都很重要,任何事情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逐步提升的階段性過程,任何宏偉目標的實現都需要一個逐步積累的時期。盡心盡力、踏踏實實地工作,就能實現夢想。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向多元化持續發展的社會,各種生存機遇的增多使人們的內心焦躁不安,於是活在當下的人們很容易好高騖遠、貪多求大,總想在事業起步時就能站在高起點上。年輕人,特別是擁有高學曆的年輕人,他們把眼光放在天上,卻忽略了自己手邊的事情,所以,就很少有從基層幹起的想法和打算。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大多數時候難以如願以償。

由於對未來的期望值過高,要求太多,所以更容易遭到別人的拒絕和排斥,從而喪失了很多寶貴的成長機會。實際上,敢於放棄從高層就業的打算而從低層幹起,才能使自己擁有更多的機會,並能更加充分地展現自己的才華和能力,更容易使自己快速脫穎而出。

第二節 把學曆提升為能力

生活中,人們難免會有這樣的感慨,為什麼有的人學富五車,忙於事業、生活,卻不受成功眷顧,相反,那些能力稍差的人,卻幹出了一番大事業。再有學曆的人,如果能力上還是跟不上時代的變化,無法自己去適應或者改變環境,而是等待或者消極看待周圍的環境,那麼他就很難忙得有意義,忙出效果來。

學富五車的人都不願意自己的才能被埋沒,都希望避免懷才不遇的窘境。但是如何才能避免竹林七賢、李商隱和吳敬梓那樣懷才不遇的遭遇呢?既然自己沒辦法把事情完成,那麼就需要我們廣結人脈,讓豐富的人脈帶我們走向一條康莊大道。

金庸筆下的郭靖想必大家都知道,他雖然不機靈,但還是成了天下人人佩服的大英雄。看看這位“靖哥哥”周圍的人,我們就能知道他成功的秘訣了。郭靖的師傅不下10位,既有以俠義聞名的江南七怪、擅長內功心法的馬鈺道長,又有武功蓋世的洪老幫主、童心未泯的周伯通,更不用說聰明過人的奇女子蓉兒了。正是這“多元化”的師資組合,站在人尖子們的肩膀上,“笨”得像木頭一樣的郭靖才終成一代大俠。郭靖雖然腦子不靈活,但他深深懂得,獨腿走不了千裏路,要真正在江湖上闖出一條路來,必須兼收並蓄,集眾家之長,這就是他取得成功的關鍵,即汲取人脈的巨大作用成就自己。

郭靖可謂是“懷才有遇”,贏在了人脈上。然而現今社會,“懷才不遇”卻好像成了很多年輕人的一種通病,他們普遍的症狀是,牢騷滿腹,喜歡批評他人,有時也會顯出一副抑鬱不得誌的樣子,和這種人交談,運氣不好的時候,還會被他批評一頓。當然,這類人中有的的確是懷才不遇,由於客觀環境無法與之適應,“虎落平陽被犬欺,龍困淺灘遭蝦戲”。但為了生活,他們又不得不委屈自己,所以生活得十分痛苦。

難道現實中有才的人都是如此嗎?不,盡管有時會出現千裏馬無緣遇伯樂的情況,但如果你真是一匹千裏馬,你就應該知道伯樂對於你的重要性。一次錯過伯樂,並不代表你永遠會錯過他,隻要你肯努力尋找,就一定會看到他的身影。

在現實生活裏,並不是所有的“懷才不遇”者都是因為遇不到伯樂,而是因為他們沒有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致使別人擋住了伯樂發現你的視線,讓你錯過了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

孟寧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盡管參加工作不久,但是頭腦靈活、能力出眾。唯一的不足就是不會用心去維護與同事之間的關係。有時候,同事之間約著出去玩,叫她一起的時候,她總是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用極其生冷的話拒絕別人。有同事要她幫忙的時候,她也認為是不值得做的事情,不屑於浪費自己的時間。

由於公司經營上的變動,總經理希望在公司內部找到一個能力出眾的人來擔任他的專屬秘書。這樣的機會在平時是很少見的,因為總經理的秘書通常都是外聘的。

總經理想到了平時表現很好的孟寧,覺得她有足夠的能力勝任秘書一職,可是當總經理進入辦公室裏對孟寧進行最後的審核的時候,所有人都投了反對票,因為大家都認為,一個不懂得維護同事之間關係的人,就不會懂得維護與高層甚至客戶的關係,這對於公司的發展隻會有不好的影響。

總經理采納了眾人的意見,孟寧失去了這次很好的發展機會。可是在生活中,有才的人常自視清高,看不起那些能力和學曆比較低的人,可如今的社會並不是你有才氣,就能成大器。要學會用自己的能力讓別人心悅誠服,用自己的能力去感染對方,用自己的能力去讓對方看到自身的閃光點,用自己的能力去拓展自身的人際和人情。否則,別人看不慣你的傲氣,就會想辦法排擠你。至於你的上司,因為你的才幹本來就會威脅到他的生存,再加上你不適度收斂自己,生怕別人不知道你的才幹,胡亂批評一氣,那你的上司怎會不打擊你呢?在人性叢林中,人與人之間的鬥爭大都是這樣的。不注意人際關係的維護,將自己孤立在一個人的小圈子裏,那麼最終你隻能變成一個“懷才不遇”者。

所以,要做到懷才有遇,一定要注重兩點。首先,要廣泛地交友;其次,就是你在人際交往中的態度一定要謙虛友善。做到了這兩點,相信你的才能一定能被人賞識。

第三節 耐心播種,才能收獲果實

要使山穀肥沃,就得時常栽樹。人際關係也是如此,我們應該注意到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是一日之間就可以建立起來的,它離不開你精心的“播種”與“嗬護”,就像農夫忙農活一般,要求精耕細作,才能收獲果實。

首先要“播種”,這是長出一棵果樹的必要條件。雖然有些種子會腐爛,不發芽,但不播種,就絕不會有果樹長出來。人際關係也是如此,你的用心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必要條件。雖然有人想主動和你結交,但也要你做出回應,這樣關係才會持續下去。你若冷淡以對,他還會來找你嗎?

種子會在節氣到時發芽,但有些卻不能,像有些幹燥的地方,種子可以在地下深埋數十年,但雨水一來,就會迅速發芽。人際關係也是如此,你的用心有時很快就會從對方那裏得到回饋,但有時不一定如此。至於什麼時候才能得到“回饋”,你不必花心思去期待,反正你已種下了一粒種子,“機緣”一到,它自然會發出芽來。而這發芽的時間,有可能是在你四五十歲時,甚至一輩子都沒發出芽來,但總是有希望的。

種子發芽後,你得小心勤快地灌溉、除草、施肥,它才會長成大樹,開花結果。人際關係同樣是這樣的。你同樣要用熱心、善心來經營它。尤其不可“拔苗助長”,急於收獲果實,這樣隻會破壞你的人際關係。而最糟糕的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作風會散播出去,成為你的負債。

播的種子越多,發的芽也越多,經過一段時間後,必定會成一片果林,那時收獲的果實將令你感到欣慰。人際關係也是如此,年輕時用得心多,交的朋友當然多,縱然有一些“不發芽”的,但長時間積累下來,你的朋友還是很多,那時這種人際關係就是你的果樹林,而你必然能享受這些甜蜜的果實。

善於編織人際關係網的交際高手往往樂意雇用朋友的孩子,提攜球友或牌友的女婿,拉攏將來可能對自己有利的人。這樣,一旦自己需要尋求別人的幫助時,手上便有一堆現成的人情債可以討,而且往往不費吹灰之力便能討得到。

我們生活中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我們必須不斷在銀行裏儲蓄一定的錢,這樣當急需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有錢來支出。不肯增加儲蓄而隻想大筆支出是不可能的,也沒有哪個銀行願意提供這樣的服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一個銀行,都設有一本人情賬戶,隻有不斷地充實這本人情賬,不斷進行“感情投資”,我們的人情賬戶才能夠不斷升值,我們辦起事來才能夠順風順水。

所謂“感情投資”,說簡單點,就是能夠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份關心,多一份相助。無論從現實主義,或從情感價值的角度去看,朋友之間的友誼都值得進行大筆的投資。正所謂有播種才會有收獲。

第四節 網羅人心得天下

人人都渴望精彩的生活,人人都想有個盡情揮灑的舞台,但每個人都有自知之明,在這個巨大的舞台之中,忙著“自我表演”的人是不可能一炮而紅的。很多人雄心壯誌,為自己定下了努力的目標,立誌要出人頭地,有所標新立異,然而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沒有得到想要的那份驚喜;或許有些人根本就找不到出路,既心急又鬱悶,活得很累。但是,也不乏成功的典範,他們並沒有超人的能力,對於他們至關重要的就是,有著一生受益的財產——朋友!

黃巾亂世之中,劉關張邂逅相遇,桃園結義,成就了千古美談,也奠定了西蜀國的根基。以後三分天下,劉備始為皇帝,關張也成開國元勳、西蜀重臣。回頭看看,劉關張結義之時,三人均是草民。劉備雖是漢室皇親,卻落得流浪街市,販席為生。張飛隻是一個屠夫,粗人。關羽殺人在逃,無處立身。三人結義後,彼此借勢,相得益彰。董卓之亂時,呂布為梟雄。劉關張大戰呂布,卻隻打成平手,可見呂布何等英雄。但呂布匹夫無助,枉自豪勇,最終被曹操所殺。而劉關張則在三國中彼此相仗,日益得勢,最終立國樹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