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快節奏工作,慢節奏生活
身與心的和諧是健康的基礎,而情緒活動又是心理因素中對健康影響較大、作用較強的一部分。長期快節奏且忙碌的生活所導致的疲勞,看似細小輕微,但若不注意,輕則降低工作效率、生活質量,重則導致多種身心疾病。
身與心的和諧是健康的基礎,而情緒活動又是心理因素中對健康影響較大、作用較強的一部分。長期快節奏且忙碌的生活所導致的疲勞,看似細小輕微,但若不注意,輕則降低工作效率、生活質量,重則導致多種身心疾病。
陳先生是一家企業的營銷主管,每年的銷售任務都很重,同行業競爭又特別激烈。他說自己都快成了“空中飛人”了,一個城市接一個城市地出差,沒有節假日,有時候午飯都沒時間坐下來吃,常常是邊走邊吃邊思考。最近他經常感到胸悶不舒服,剛開始沒有太在意,後來,情況更加嚴重,出現氣短、心跳加快、出虛汗等現象,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患了冠心病。
黎先生,從事宣傳工作十幾年,繁重的工作總是需要他在五分鍾內審閱一份文件,半小時內寫一篇稿子。有時候半夜一點了還在趕稿子,節假日也不能休息,因為還有好多事需要他去做,他覺得自己和卓別林演的電影《摩登時代》裏流水線上的工人差不多。幾年下來,工作業績上去了,職位和薪水也提升了,但是血壓也跟著高了,隨之而來的還有糖尿病。
生活中,像陳先生、黎先生這樣的人還有很多。由於工作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身不由己地過著超速的日子。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損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各種疾病纏上身來不說,整個心靈都被日益繁重的工作和快節奏的生活淹沒了。人們不得不時時刻刻想著自己的工作,累了、倦了、病了也要堅持,因為他們害怕一旦慢下來、停下來就會被別人超越,那麼以前的努力就全白費了。在這種思想的控製下,人的精神處於越來越緊張的狀態。受壓抑的感情衝突未能得到宣泄時,就會在肉體上出現疲勞症狀,甚至引起心理的扭曲變態,導致心理疲勞。在此種情況下,一旦發生彈性疲乏,勢必造成精神上的崩潰。
長期從事快節奏的工作,人還會出現神經衰弱的各種症狀,如煩躁不安、精神倦怠、失眠多夢等神經症狀,以及心悸、胸悶、筋骨酸痛、四肢乏力、腰酸腿痛和性功能障礙等其他症狀,甚至可能引發高血壓、冠心病、癌症等疾病。可以說快節奏工作的人永遠在尋找“奶酪”,但永遠無法蹺起二郎腿享受“奶酪”。
其實,壓力最大的是那些中級的管理階層,在單位是中堅,在家裏是支柱,既要投身於市場競爭,又要解決家庭瑣事,他們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也沒有甘於平凡的平常心。他們不甘落後,白手起家,擔負著家人的厚望,拿著不菲但總送到商家口袋裏的工資,忙於拚命,身不由己,精神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他們沒有及時排解,導致身心負擔加重,免疫係統受損,抵抗力低下,最終導致各種疾病。
既然人生的痛苦大多來自於人的內心,那麼,為何人的心總是不能保持一種平衡穩定的狀態,而注定要為塵事所擾呢?人的不自量力的追求和抗拒、不知滿足的伸展和征服、傲慢、怨尤及疑懼,是造成內心失衡的主要原因。心中有太多這般外物的負累而不能主動將其放下,自然步履維艱。
第二節 莫成為生活的旁觀者
我們的忙碌,總是有一個目標的,無論是怎樣的結果,其本質都是一種名叫“幸福”的東西。要感受快樂,就不要讓自己成為生活的旁觀者,要讓自己進入到幸福的情景裏去。無論是苦難還是幸事,我們去感受、去改變,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去體悟人生的價值和自己存在的根本。
特裏的家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個小鎮上,年近四十的他有三個孩子,他是一家之主。每天下班回家,他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不要煩我了,我已經很累了。”這天也一樣。於是一如既往,妻子安靜地做飯去了。幾個孩子看見他回來了,一個一個輪流叫過一聲爸爸,然後紛紛跑開,自顧自地玩耍去了。
特裏又辛苦了一天。他板著臉坐在小椅子上,不知道該做什麼。他已經忘卻如何說一個笑話,也不會去扮鬼臉。孩子們在一邊自己玩得很開心,沒有誰來打擾他。妻子做好飯菜會叫他的。這樣一個幸福的家庭,這樣一幅幸福的畫麵,還有什麼不滿足?他應該非常滿足了。可是,一種很空虛、很寂寞的感覺升了起來,在特裏的胸口回蕩。在他回到自己的家後卻發現,他用所有的一切撐起的一個充滿甜蜜歡笑的家居然與他如此保持著距離。雖然這種距離不是刻意造成的,畢竟親人之間沒人喜歡距離,但它確實存在。
他相信成年以後,那些孩子會對他們的父親無比愛戴、感激與尊敬,因為他為他們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隻是現在這一刻,孩子們在母親那裏玩耍著、笑著。米飯端了上來,乳白的鯽魚湯飄著鮮美的香味,小炒菜散發著誘人的光澤。那是一種甜蜜而溫暖的氛圍,他身在其中,卻格格不入,甚至沒有人注意到他默默吃完飯,孤單地回到臥室。他的眼角有些潮濕的痕跡。是誰的錯?應該怪誰?特裏沒有向他的妻子和孩子們追究什麼,隻是在下一次回家的時候,他做了一個小小的改變。門打開的時候,他張開懷抱,微笑著,對孩子們說:“爸爸回來了。大家都過來,讓我抱一抱。”結果,他的孩子們歡快地向他跑來了。
美國心理學家米哈利·克塞克認為,幸福意味著生活在一種“沉醉”的狀態中。幸福就是要用心去生活,而不是做一個生活的旁觀者。其實在生活中小小的改變都可以讓我們如沐春風般地感受到幸福,如同故事中爸爸的那一個擁抱。幸福對於我們來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不會因你富有而慷慨,也不會因你貧窮而吝嗇,隻要你用心去體會,用愛去經營。
大地回春,萬物複蘇。小草纖弱的身體從地裏冒出來,用怯生生的眼光打量這個熱鬧的世界。“唉,我們小草在這個世上是多麼渺小啊!簡直微不足道,就連一隻螞蟻也可以欺負我們!”小草有點兒傷感地說。一片即將凋零的樹葉說:“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小草奇怪地問:“我有福?”樹葉說:“我們樹葉每日身居高位隨風飄搖,卻在秋日變得枯黃而墜落。你願意用你的生命來換取我的高位嗎?”“不願意!我想活呢!”小草說。即將枯萎的鮮花問小草:“你願意用你的綠色換取鮮花開放的那一刻輝煌嗎?”“不願意!綠色是我們小草的精神寄托。沒有綠色,小草怎麼能叫做小草呢?”小草說。山頂的孤柏問小草:“要不,我們來換個位置,你到山頂來享受百年孤獨和無友的痛苦,我到成百上千的小草中去感受那集體的力量。”“我不要。”小草回過頭去,不知什麼時候,它發現它的身後冒出成千上萬的小草,它們手拉手構成一片綠的世界。“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擁有這麼多令人羨慕的東西,卻因為身份卑微而妄自菲薄,真是不該呀!”小草感歎道。身份卑微的塵世中人啊,何不學學小草呢?
我們常因自己是塵世中的微小分子而自卑不已,殊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快樂和幸福。幸福是一碗湯,你得趁熱喝。
第三節 讓生活充滿積極的意義
什麼是活著?其實生存本身並沒有意義,意義是我們自身賦予生存的。活著的理由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是否想讓生存具有何種意義,全在於你的選擇。所以,我們戀愛,我們結婚,我們工作,我們人際交往,所有一切的存在都是為了忙得有意義,忙得讓自己幸福。
快樂、愛、激情和幸福感都應該存在於你的內心,再從你的內心世界發射出來,通過你身邊的人和事反饋於你,讓你產生美好的感覺。我們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從而產生幸福感,那是因為我們對生活充滿熱愛,我們想要活著。即使生活中有諸多不利環境,我們雖然沒有能力將它們一個個全部改變,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對環境的態度和反應方式,從中去尋找積極因素,變不利為有利,從而讓生活充滿意義,並由此獲得幸福。
有位青年,厭倦了生活的平淡,感到一切隻是無聊和痛苦。為尋求刺激,青年參加了挑戰極限的活動。活動規則是,一個人待在山洞裏,無光無火亦無糧,每天隻供應5千克的水,時間為整整5個晝夜。第一天,青年頗覺刺激。第二天,饑餓、孤獨、恐懼一齊襲來,四周漆黑一片,聽不到任何聲響。於是他有點向往起平日裏的無憂無慮來。他想起了鄉下的老爸爸不遠千裏地趕來,隻為送一壇韭菜花醬和小孫子的一雙虎頭鞋;他想起了終日相伴的妻子在寒夜裏為自己掖好被子;他想起了寶貝兒子為自己端的第一杯水;他甚至想起了與他發生爭執的同事曾經給自己買過的一份工作餐……漸漸地,他後悔起平日裏對生活的態度來:懶懶散散、敷衍了事、冷漠虛偽、無所作為。到了第三天,他幾乎要餓昏過去。可是一想到人世間的種種美好,便堅持了下來。第四天、第五天,他仍然在饑餓、孤獨,以及極大的恐懼中反思過去,向往未來。他責罵自己竟然忘記了爸爸的生日;他遺憾妻子分娩之時未盡照料義務;他後悔聽信流言與好友分道揚鑣……他這才覺出需要他努力彌補的事情竟是那麼多。可是,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挺過最後一關。此時,淚流滿麵的他發現洞門開了。陽光照射進來,白雲就在眼前,淡淡的花香,悅耳的鳥鳴——他又迎來了一個美好的人間。青年扶著石壁蹣跚著走出山洞,臉上浮現出了一絲難得的笑容。五天來,他一直用心在說一句話,那就是“活著,就是幸福”。
平淡的生活讓青年人倍感厭倦,為尋求刺激,他參加體驗極限的活動。在活動中,青年人開始懷念以前的日子,尤其是麵臨死亡的考驗,他的求生欲望極為強烈。當活動結束後,他在心理默默地說著:“認真地活著,就是生活的意義,就是幸福”。
第四節 甘願第二是一種睿智
生活中,第一名隻能有一個,可遇而不可求,如果你隻注意遠方遙不可及的海市蜃樓,那就會白白錯過近在咫尺的良辰美景。甘願做成功背後的第二名,不忙著急功近利地爬到首位,需要的是一種睿智。
1968年,第一個踏上月球的航天員阿姆斯特朗,因“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這句話,而名留青史,成為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
然而,當時登陸月球的,除了阿姆斯特朗之外,還有他的隊友奧德倫。
兩人隻有一步之差,結果卻隔了千裏之遠,阿姆斯特朗以踏上外星球的第一人聞名於世,奧德倫卻默默無名,知道他的人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在慶功宴上,當人們為這一創舉感到驕傲不已時,一名記者突然問奧德倫:“阿姆斯特朗先下了太空艙,成為登陸月球的第一人,你會不會覺得有些遺憾?”
眾人紛紛把目光投向奧德倫,看他怎麼回答。
奧德倫神情自若,微笑道:“各位,千萬別忘了,回到地麵時,我可是最先走出太空艙的,所以,我是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人。”
話音剛落,人群中響起了一陣笑聲,化解了尷尬的場麵,並且熱烈的掌聲持續了1分鍾之久。
有一位思想家說過:“不要為自己所沒有的東西感到苦惱,能享受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人,才是最聰明的。”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也說過:“假如一個人隻是希望幸福,這很容易達到。然而,我們總是希望比其他人幸福,這就是困難所在,因為一般人堅信其他人比自己幸福。”
擁有幸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懂得珍惜幸福,卻一點兒也不簡單。得不到的,不一定最好。對於豁達者而言,第二名、第三名同樣幸福。其實做什麼事情,都不一定要分出高下,拚個你死我活。生活,需要的是一種睿智,既要拿得起,還要放得下。
但凡一件事情,是否能夠做得到、做得好,不但要看努力,還要看努力的程度。如果足夠勤奮,足夠努力,老天也終究會眷顧你的。也許戰爭中需要鬥出個輸贏,但是生活中完全沒有必要與人爭高下。在與人發生爭執時,要懂得忍讓,其實第二名也可以活得高興、活得灑脫。
第五節 共享財富,讓生活更愉悅
從很多有錢人的創富過程來看,我們會發現很多有錢人都有與人分享財富的習慣。他們對社會的回報也不計其數,在他們看來,金錢隻是一些符號,隻有把它們用於製造社會大多數人的快樂時,自己的快樂才能真正實現。在人生的繁忙後得到的財富,如果懂得與社會共享,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快樂。
在世界各國的商人中,越是富有的商人越是有社會意識。他們最願意用捐贈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社會責任感。他們習慣於把自己的財富與人分享,創造更多的快樂和財富。比爾·蓋茨就是一個以捐贈的方式來分享財富的典型代表。
有時候,一個小型但很重要的公益活動能引起比爾·蓋茨的注意。在人口僅有270人的內布拉斯加州格倫維爾村裏,居民收集汽水罐並且舉辦運動比賽,設法募集兩萬美元的資金,把一個學校運動場改建為公園。募款委員會也請求比爾·蓋茨及其他有錢人捐款,並解釋說,格倫維爾村的兒童需要一個聚會場所,並且希望幫助解決好吸毒和酗酒方麵的問題。比爾·蓋茨寄了一張5000美元的支票,附帶一封信,說明他通常不回應向他要錢的請求,可是委員會的解釋令他感動。
比爾·蓋茨寫道:“這些問題不再是大城市的問題。這些問題也逐漸成為鄉村社區令人擔憂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