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追求成熟的個性(1 / 3)

現今工商界中,做一個隨波逐流的人,要比依照自己的鼓聲節奏前進的人要容易得多。要做到無論何時都能夠把握住自我,不管大家現在都做些什麼,也不管目前正好流行什麼,是需要相當的自信與獨立的。

勞夫·瓦多·愛默生在他一篇談自信的文章中曾經寫道:“要成為一名頂天立地男子漢,就必須不隨波逐流。”當你在攀登頂峰時,你是站在某個“機構”的最上頭;它可能是某個部門、某家工廠、某間公司、或者某個代理商。愛默生同時指出一件事,那就是每個商界人士必需認識到的:“一個機構就是一個人加長的影子。”

當然,許多人通常都會需要也很歡迎別人在他需要的時候伸出的援手。在你攀登頂峰的路上,你不要拒絕別人的幫助,但要記住,長遠來看,你依然是自己那艘船的船長,掌舵的是你,而這艘船是駛向你要去的地方——你必須是發號施令的人。畢竟,你未必喜歡他人的目的地。你絕對不能隨著他人的節拍起舞。同樣的,因為你未必喜歡他人那種音樂。牢記:“付錢給風琴手的人才有資格點歌。”你必須信任你的直覺,感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當初哥倫布的船上船員都力促他返航,但他不為所動,繼續他的航程。你必須學著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它與自信非常相似,但不全然相同;它與狂熱也相近,而狂熱正是獨立自主的持續動力。

在你一路攀向頂峰時,很多時候當你環顧四周,會發現自己竟然是如此地孤獨,就像人們所形容的:“高處不勝寒”。你可能突然想到:“我要依靠誰?我要與誰同行?誰會領著我走過艱辛的一程又一程!”答案隻能是:你自己。現在你一個人正步履蹣跚地朝著目標前進,而你所依恃的正是那份獨立自主的能力。所以去他的“人雲亦雲”!拒絕“一窩蜂”,要不斷努力去做你認為是對的事,那些你在內心裏相信應該去做的事。

即使你發現自己是如此的孤獨,如此的與眾不同,你仍然應該為所當為。別人可能會要你向大家看齊,但想想看,如果大家都像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那這個世界會是多麼單調乏味。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指紋是相同的,也沒有哪兩個人的聲波是相同的,就連雪花也片片不同。

你所要遵守的規則就是:當你獨自在事業以及生活的領域裏站穩腳跟時,要確定你不會阻礙別人擁有相同的權利。讓他們也保有他們的立足點,同時如果有必要,要讓他們協助你保有你自己的立足點。

除了你自己之外,絕對沒有一個人對你的命運操有最後的決定權。

你敬重父母、朋友,但是你最親密的友人是你自己。你要先和自己做朋友,要先敬重自己;在博得別人好感之前,先獲得自己好感,你擁有的最大財富是你的自我心像——對自己的好印象;不管是誰,都不能把它奪走。假如有人這樣做,那是他固執己見,想要讓你過他的生活,而非你自己的生活。

當然,你可以聆聽父母、朋友的忠告,可是在最後關頭,要自己決定想做什麼。隻要你想做的,是在自己能力、知識範圍之內,隻要你想做的不會損害他人,那麼,積極地向你的目標邁進,不要讓任何人使你在航程中轉向:因為你必須信任你的目標,你必須到達你的目的地。

你的目標和父母、朋友的目標是不相同的,你必須要做你覺得非做不可的事;那是你應該行使的權力。換句話說,要讓自信幫助你而非反對你。要選擇自己的事業,因為你相信它的發展。千萬不要選擇適應別人的事業,那是失敗和苦惱的開端。尊重他人堅守的原則,也就是尊重自己堅守的原則:你,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

每一個人,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英雄人物,總有遭人批評的時刻。事實上,越成功的人,受到的批評就越多。隻有那些什麼都不做的人,才能免除別人的批評。

隻要你能以積極的心態去應付批評,遭人批評其實不成問題。丘吉爾在他的辦公室牆上,懸著一幅林肯的字,上麵是這麼說的:“我當竭盡所能,一往直前。如果結果證明我是對的,那麼所有反對我的聲浪都無關緊要。反之,如果我是錯的,就算天使信誓旦旦地說我是對的,也無濟於事。”

丘吉爾一生不知遭遇過多少批評,林肯更不用說了,在他一生之中,反對他的聲音幾乎無日無之。

真正的勇氣就是秉持自己的信念,不管別人怎麼說。

我們都知道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但是水隻要不滲進船裏,船就不會沉。記住一件事,隻要確定你是對的,就堅持你的信念,無怨無悔。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就能成為人上之人。

一個人想要成功必須自信。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當你考慮別人意見時,要以個性為中心。這個態度可以避免把自己扔下懸崖。

隻要不把你的命運交給別人,你就能決定自己的命運。記住:想贏你就能贏!

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接受權威人士所給他們的負麵評價是最大的不幸。許多人失敗於智商測試、學習能力測試和其他測試,同時,這些人又願意接受命運的安排,所以,他們甚至在達到法定選舉年齡之前就已經投降了。對他們來說,差的等級和其他低分自然而然地轉化為後來在經濟上的低效率。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選擇了另一條道路:他們就是不相信那些貶低他們、而且是反複貶低他們的權威人士。他們有遠見、有勇氣、有膽量地向老師、教授、業餘批評家和教育測試中心所給出的評價進行挑戰。

絕大多數成功人士似乎都有一種有趣的“免疫係統”——很強心理承受能力。他們有一種後天獲得的挫敗惡意批評者過激言論的能力。這種心理盔甲是他們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鍛造的。一段時間後,他們的免疫係統更具抵抗力。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人,即使在他們成名之後,仍然不斷地反抗各種批評者和權威人物的負麵評價。

即使是鋼鐵,如果沒有錘煉,也不可能堅硬無比。人也是這樣。許多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們說,某些權威人物所作的貶低的評價對於他們最終取得成功起過一定的作用,錘煉鑄就了他們所需要的抵抗批評的抗體,堅定了他們的決心。

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與他們如何對待批評者之間存在著聯係,關於這一點,成功人士是怎麼做的呢?他們大多數人要麼對批評者不予理會,要麼把批評當作一種激發他們取得成功的動力。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百萬富翁把批評者說成是某種對他人做出負麵評價與預言的人。批評者不像良師益友那樣熱情地幫助他人實現自我改善,而是熱衷於改變他人的目標。事實上,他們似乎是想看到別人的失敗,好像他們是以看到自己的預言成為現實而感到滿意。

一個人如果接受了這種負麵的觀點,就會早早地從經濟戰場上撤退下來。所以千萬不要把這種批評當一回事。許多百萬富翁實際上隻是把這樣的批評看成是說教,而他們就是喜歡反駁說教。惡意的、負麵的批評家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他們唯一的本事就是鼓吹負麵的預言。他們常常妒忌真正有才能的人、有可能成功的人。但是,多數職業批評家都缺乏相同的素質——他們不能接受別人對他們的批評。那麼,他們怎樣才能保證自己不受到批評呢?他們以攻為守。他們挑釁性地和攻擊性地批評那些已經取得或將要取得成功的人。這就是他們通過扮演審判官、陪審團甚至上帝的角色以加強自己地位的一種方法。

成功人士懂得,應當謹慎地對待他人的意見,並且能夠容易地從所謂的勸告者那裏獲取動力。如果你有遠大誌向,而且能吃苦耐勞,你的事業正蒸蒸日上,那麼,你也許會成為某些人的威脅。可怕的是,這些人中有許多卻是我們不少年輕人所信賴並聽從其職業忠告的人。

多數成功人士不會把他們的批評者當作一回事;而且堅決不接受那種會削弱自己決心的負麵評論或預言。不理會惡意的批評與經濟成功或事業有成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性。

請記住這樣一個事實:成功者,不論其智力如何,都會比不成功者受到更多的批評。事實上,成功人士相信,批評對於鍛煉人來說是有必要的,就像百煉成鋼,就像是對新兵的訓練。問問當今有代表性的百萬富翁,他們也許都經曆過許多這樣的“新兵訓練”。

成功者是與眾不同的,他們從不跟在別人後麵;而那些不願跟在別人後麵的人往往因其與眾不同而受到批評。有一位很有成就的大學教授說:“如果你不發表著作,你就不可能到好的學校任職。但是,你會有很多朋友。你發表了很多著作,你就不可能在你的同事中真正受到歡迎。”

成功的獲得往往以失去一些人、失去一些老朋友為代價。事實上,百萬富翁中有76%的人說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學會了與眾不同的思考,並認為,這是他們後來逐漸成為有成就的人所具備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