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世界級名嘴趣聞(2)(3 / 3)

聰明的麥啟士德一聽此話,就知道國王在耍弄陰謀詭計,假如自己偏袒哪一方,而貶低另外兩方,說不定會中他的圈套。這問題不能直接回答,不妨同他兜個圈子再說。他想了一會,沉著地說:“陛下所提的這個宗教問題,真是太有意義啦!這使我想起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假如陛下允許我講完那個故事的話,就一定能得到一個美妙的答案。”

國王點點頭說:“那您請講。”

麥啟士德講的故事是這樣的——

從前有個大富翁,家裏有數不清的金銀財寶,特別有一隻稀世珍寶,是一隻閃爍著異彩的戒指,價值連城,富翁特別珍愛。臨終前,他在遺囑上寫道:得到這戒指的便是他的繼承人,其餘的子女都要尊他為一家之長,囑咐後代要永久地保存好這個傳家寶,不能讓他落到外人的手裏。

得到這戒指的子子孫孫,都用同樣的方法立遺囑教後代們遵守,誰得到戒指誰便是一家之長。後來,這戒指傳到某個後代手裏,他有三個兒子,個個受到他的鍾愛。在臨終前,他拿不定主意,到底把戒指傳給誰。當時,三個兒子都向他請求得到戒指。他想不出好辦法,隻得私下裏請來一個身懷絕技的匠人,仿造兩隻戒指。私下裏分別傳給了三個兒子。這下可好,待父親一閉眼,三個兒子都拿出戒指作為憑證,要求以家長的名義繼承產業,可是誰也分辨不出哪隻是真品。於是,究竟誰應該做真正的家長的問題,直到現在還無法解決。

麥啟士德講完故事後,微笑地對國王說:“尊敬的陛下,天父所賜給三種民族的三種信仰,難道不是跟這個情形一樣嗎?你問我哪一種才算正宗,其實,大家都以為自己的信仰是正宗。他們都可以抬出自己的教義和戒律來,以為這才是真正的教義、真正的戒律,以為自己是天父真正的繼承人。這個問題之難以解決,就像是那三隻戒指一樣,實在叫人無法正確判斷。陛下您說對嗎?”

【賞析】

麥啟士德是猶太人,肯定相信猶太教是正宗,但他不能這樣說,那正中了國王的圈套。麥巧妙地以故事打了一個比方,以此說明這個問題是“實在叫人無法正確判斷”的。

教學司事巧答國王成牧師

從前,挪威有個盛氣淩人的牧師,不管什麼時候,他看見公路上有人驅車向他駛來,他就在遙遠的地方耀武揚威地叫道:“快離開公路,牧師來了!”有一次,他對著國王的馬車這麼喊叫。國王可不聽他那一套,照舊一直驅車向前。於是就這一次,牧師不得不把他的馬轉向路邊。

一輛豪華馬車駛近牧師身旁,國王從窗口探出腦袋喝道:“我是國王,明天你要到朝廷來一趟。我將向你提出三個問題,假如你回答不上來,你就要失掉你的僧袍和硬領,這是對你的驕傲的懲罰。”

牧師垂頭喪氣地回到教堂。盡管這位牧師一向善於咆哮和吼叫,可是回答問題卻是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

他找到頭腦一向聰明的教堂司事,低聲下氣地向地位比他低的教堂司事請求。

教堂司事問:“高貴的牧師先生,您幹嘛要我代替您去?”牧師愁眉苦臉地說:“一個傻瓜能問的問題,十個聰明人也回答不出來。何況他是個國王呢。您比我聰明,所以我隻能拜托您了。”

教堂司事微笑著接受了牧師的請求。他穿著牧師的僧袍,戴著硬領,來到國王的王宮裏。

國王在外麵遊廊中接見了他,說:“現在,我有三道難題要你解答——第一,海有多深?快回答!”

教堂司事答道:“陛下,在海裏投一塊石子,海的深度正是石子從水麵到海底的深度。”

“好。”國王說,“但是,再告訴我,騎馬繞地球一圈需要多長時間?”

“陛下騎馬繞地球,隻要從太陽升起時上馬,24小時就又回到太陽升起的地方,正好繞地球一圈。”

“那麼,天地之間有多長的距離?”

天地間相距是十二萬九千八百七十二公裏六米五分米四百厘米三毫米,不信可以去測量。”

國王笑哈哈地說:“牧師的學識真淵博啊!”

教堂司事說:“您弄錯了,我不是牧師,我是教堂司事。”

“啊哈!那麼你回家去吧!”國王說,“讓你做牧師,讓牧師當教堂司事!”

於是,就這樣辦了!

【賞析】

對於國王的三個問題,教堂司事是回答不了的,但又不能不回答,司事隻好“回答”。他的“回答”實際上沒有回答,但國王卻無法挑出毛病來。特別是第三個問題,天地間的距離是誰也不知道,誰也無法測量的,但司事卻回答了一個精確到毫米的數字,國王明知不對,但由於誰也無法測量,隻好承認是對的。由此可見司事的機智與善辯。

西特努賽戲弄眾大臣

從前,在泰國有個叫西特努賽的人在皇宮做官。一天上朝之前,他對每個官員說:我可以洞察你們的內心,你們心裏想什麼,我全都知道,不信咱們打賭!”官員們雖知西特努賽足智多謀,但絕不相信他會聰明到這種程度,他們想讓他在皇帝麵前出醜,於是一致同意以一兩銀子為賭注,與他打賭。皇帝也認為西特努賽必輸無疑。打賭以後,西特努賽不急不慢地說:“在座的諸位大人心裏想什麼,我心裏全知道。諸位想的是:我的思想十分堅定,

我們整個一生都要忠於皇上,永不背叛、謀反。諸位大人是不是這樣想的?哪位不是,請站出來!”

官員們聽罷,麵麵相覷,張口結舌,沒人敢站出來,都隻好認輸。